7月合资车销量暴跌,帕萨特第7,CR-V卡罗拉不足万辆

最近这车市可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尤其是咱们老百姓以前特别认的那些合资品牌,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让人大跌眼镜。

就拿刚刚过去的7月份来说,一张销量排行榜单出来,让不少人心里都咯噔一下。

以前咱们一说买车,不是大众就是丰田、本田,感觉那才是正经车,开出去有面子。

7月合资车销量暴跌,帕萨特第7,CR-V卡罗拉不足万辆-有驾

可现在,时代好像真的变了,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神车”,一个个都像是泄了气的皮球,销量数据看着都让人觉得有点心酸。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咱们国产品牌突然变得太厉害,还是这些合资大厂自己没跟上趟,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背后的门道。

咱们先来看一个最直观、也最让人震惊的数据对比。

7月份,所有合资品牌里头,卖得最好的前20款车,把它们的销量全都加在一起,总共是24.8万辆。

这个数字单看好像还行,但就怕货比货。

咱们国产的比亚迪,注意了,就这一个牌子,7月份一个月就卖了超过26万辆车。

这一下就把概念给颠覆了,相当于人家一个品牌,就把合资阵营里所有最能打的“尖子生”给包圆了,还绰绰有余。

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都是几个合资品牌围着一个国产品牌打,现在反过来了,一个国产品牌把整个合资队伍的销量冠军榜给压下去了。

7月合资车销量暴跌,帕萨特第7,CR-V卡罗拉不足万辆-有驾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咱们中国老百姓买车的时候,心里的那杆秤,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盲目地迷信外国牌子了。

那么,这些曾经的销量霸主们,到底遇到了什么坎呢?

咱们一层一层地来看。

先看看那些还排在榜单前头的“老熟人”,比如日产的轩逸和大众的朗逸。

这两款车可以说是家用车里的常青树,7月份也确实还是合资车里的销量冠亚军,一个卖了26337辆,一个卖了23081辆。

但表面风光之下,是藏不住的焦虑。

跟去年同一个月比,这两位的销量都跌了超过15%。

这就好比一个班里常年考第一第二的学生,这次虽然名次没变,但分数却比以前低了好多,这能不让人替他们捏把汗吗?

而且,能保住这个位置,靠的也不是什么新本事,而是最简单粗暴的一招:降价。

7月合资车销量暴跌,帕萨特第7,CR-V卡罗拉不足万辆-有驾

现在你去汽车市场转一圈就知道,这两款车为了走量,优惠力度大得惊人,基本上是在用“伤筋动骨”的方式来维持着市场份额,可以说是“以价换量”的典型代表。

再看那些曾经的中坚力量,情况就更不乐观了。

比如大众的帕萨特,曾经B级车的标杆,现在虽然还在第七名,但销量也就是勉强过万。

而本田的CR-V和丰田的卡罗拉,这两位更是重量级选手,一个常年是SUV销冠,一个号称全球家轿之王,在7月份的榜单里,销量竟然都没能突破一万辆的大关,CR-V卖了9873辆,卡罗拉卖了9003辆,这简直是破天荒头一回。

它们的兄弟车型,像本田雅阁,也只卖了9641辆,排到了19名,跟去年比下滑超过25%。

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如今却落得如此境地,背后反映出的是无数个中国家庭在购车决策上的集体转向。

燃油车这边靠降价苦苦支撑,那被认为是未来方向的新能源汽车呢?

合资品牌在这条新赛道上的表现,可以说是更加糟糕,甚至是溃不成军。

这才是它们今天陷入困境最根本的原因。

7月合资车销量暴跌,帕萨特第7,CR-V卡罗拉不足万辆-有驾

当咱们的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电池技术、驾驶体验上突飞猛进,玩出各种花样的时候,很多合资品牌却显得反应迟钝,拿出来的产品缺乏诚意。

最典型的就是搞“油改电”。

说白了,就是拿原来生产燃油车的平台,把发动机、油箱这些东西拿掉,再硬塞进去一套电池和电机。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消费者是不买账的。

比如被寄予厚望的大众ID.系列,ID.4两款车型加起来一个月销量还不到3000辆;丰田的bZ3,一个月也只卖了1416辆。

这些数字,跟国产新能源车动辄几万的月销量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花同样的钱,我为什么要去买你一个设计老旧、空间局促、智能化落后的“改装”电动车,而不去选择一个原生纯电平台打造、体验更好的国产车呢?

市场用最直接的销量数据,给这些傲慢的合资巨头们上了一堂残酷的教育课。

豪华车市场,曾经被认为是合资品牌最稳固的阵地,现在也已经是杀声震天。

以前买宝马、奔驰、奥迪,那得是身份的象征,有时候还得加价等车。

7月合资车销量暴跌,帕萨特第7,CR-V卡罗拉不足万辆-有驾

现在呢?

价格战打得比普通品牌还激烈。

7月份,宝马3系和奥迪A6L是仅有的两款销量过万的合资豪华轿车,但这背后是动辄优惠七八万甚至十几万的巨大代价换来的。

品牌的光环正在被一次次的降价所稀释。

而奔驰E级、宝马X3、奥迪Q5L这些主力SUV车型,更是陷入了混战,谁降得不够狠,谁就卖不动。

至于像沃尔沃、凯迪拉克这样的二线豪华品牌,日子就更难过了,销量跟去年比直接“腰斩”,在市场上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所以你看,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就非常清楚了。

合资品牌在过去几十年里建立起来的品牌光环和技术优势,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的这股大浪潮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一方面是它们自身转型的速度太慢,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准备不足;而另一方面,也是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咱们自己的汽车工业真的强大起来了。

从外观设计,到内饰的科技感,再到核心的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国产品牌已经有了全方位叫板甚至超越合资品牌的能力。

7月份的这份销量榜单,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字,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汽车市场的天,真的变了。

过去那种只要挂着外国标就能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对合资品牌来说,恐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