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6L新车轴距3066mm,272匹马力配华为智驾,这次改动让宝马5系车主开始算旧车置换价了
上周去4S店保养,销售小李神神秘秘拉着我看手机里的申报图。“这次A6L玩真的了,轴距直接干到3066,比你那台5系Li还长11个毫米。”我瞟了一眼,前脸那两个导流槽里藏着的激光雷达模块,跟问界M9上的东西一模一样。
旁边一个开E级L的哥们凑过来:“华为的东西真敢往奥迪上放?”小李笑了:“不光是华为,发动机功率直接拉到200千瓦,比现在那台3.0T入门版账面数据都漂亮。”展厅里几个老车主听完这话,表情都有点绷不住了。
说起这272匹马力的2.0T高功率机器,我倒是挺好奇大众一汽发动机厂这次用了什么手段。涡轮增压压力推到2.4bar,缸内直喷喷射压力350bar,这组数字放在十年前,基本就是性能车的范畴了。配合那套48V轻混系统,起步阶段额外给60牛米扭矩,理论上能把涡轮迟滞那点犹豫期给抹平。
不过话说回来,发动机数据漂亮是一回事,实际开起来什么感觉又是另一回事。以前那台2.0T高功率版190千瓦的机器,中后段加速其实挺够用,就是低速时总有那么一瞬间的顿挫。新款这套轻混系统如果真能把这个毛病解决了,日常驾驶的平顺性应该能上一个台阶。
华为乾崑智驾搭进来,这事儿在圈子里已经传了好几个月。前向激光雷达150米探测距离,120度水平视场角,侧置摄像头专门盯着盲区,硬件配置确实到位了。高速NCA和城市NCA都给上了,AVP自动泊车还支持手机遥控,听起来挺唬人。
但我琢磨着,传统豪华品牌车主对这套系统的接受度,可能没那么高。毕竟开惯了机械质感的人,突然让车自己拐弯变道,心里多少有点不踏实。何况城市里那些加塞、鬼探头的情况,算法能不能应付得过来,还得实际路测才知道。
轴距加长这事儿,奥迪算是吃透了中国市场的脾气。从3024mm拉到3066mm,42毫米全给了后排腿部空间。坐进去大概能翘着二郎腿谈生意了,这在商务场合确实管用。车身长度更是突破5米1,已经超过现款5系Li和E级L了。
只是车长了,重心也跟着变了。虽然车高降了11毫米到1450,C柱三角窗角度也做了倾斜处理,看着没那么笨重,但实际开起来会不会有拖沓感,这得看底盘调校的功力了。PPC平台据说优化了前后配重比,接近50:50,理论上操控不会太差。
外观这次改得挺大胆,年轻化的意图藏都藏不住。六边形格栅尺寸又涨了一圈,内部蜂窝状或横向镀铬两种风格可选,配合那对狭长的矩阵LED大灯,第一眼看上去确实精神。但这种设计能不能被传统买家接受,我持保留态度。
毕竟A6L这车,以前很大一部分客户就是冲着那股沉稳劲儿来的。现在两侧导流槽做得这么夸张,侧面还带点A7 Sportback的溜背味道,21英寸双五辐轮圈往那一装,整台车年轻了至少十岁。问题是,原来那批四五十岁的买家,还认不认这个账?
内饰的三联屏设计,12.3英寸仪表加10.1英寸中控主屏,再来个8.6英寸下屏,看着确实科技感十足。高配还能选副驾娱乐屏和70英寸HUD,五屏联动听起来挺炫。但说实话,屏幕多了操作未必就方便,有时候物理旋钮反而更直接。
那套MMI系统升级成高通骁龙8195芯片,算力比现款翻了三倍,流畅度应该没问题。触控屏给了震动反馈,自然语音识别支持连续对话,手势控制也能用上了。只是遗憾的是,这车依然不支持OTA升级,得到店刷ECU,这在2025年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底盘用的PPC平台,算是大众集团最后一个燃油车专用架构了。前五连杆后梯形多连杆,大量铝合金部件减轻簧下质量,转向系统升级成可变齿比电动助力,这些配置拉满了诚意。高配选装空气悬架,能调车身高度和减震阻尼,应该能在舒适和运动之间找到平衡。
quattro ultra智能四驱这套东西,日常开基本就是前驱,需要时才切四驱,300毫秒完成切换。能省5%-10%的油耗,关键时候又不掉链子,对大多数人来说够用了。系统每10毫秒监测一次车况,还会读导航数据预判路况,遇到山路湿滑路段自动保持四驱,这个逻辑倒是挺细致。
车身用了29%铝合金、24%热成型钢、34%高强度钢,白车身重量控制在312公斤。扭转刚度提升15%,碰撞能量吸收能力高了20%,这些数据平时感受不明显,但关键时刻能救命。前防撞梁用铝合金,后防撞梁上高强度钢,兼顾轻量化和维修经济性,这个设计思路挺实在。
48V轻混系统标配了,BSG电机16千瓦功率,0.5度电的锂电池藏在后备箱下面。熄火滑行最长能撑40秒,加速时额外给60牛米扭矩,减速发电回收能量,这套逻辑跑高速时挺管用。官方说能降0.3-0.5升油耗,实际效果估计得看个人开法。
灯光技术这块儿,奥迪算是没丢老本行。标配32颗LED的矩阵大灯,可选300万像素的数字OLED,能把转向箭头投到路面上。贯穿式OLED尾灯支持动态点亮,刹车灯根据减速度调亮度,紧急刹车时亮度翻三倍警示后车,这个设计挺聪明。
最玩的是那个“灯光地毯”功能,拿着钥匙走近车,大灯逐步点亮还在地上投射指引光线,开门时地面上会出现奥迪四环标志。这种仪式感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挺受用,但我觉得更多是个噱头,实际用处不大。
说到底,这代A6L给我的感觉就是奥迪在拼命适应时代,又不想丢自己的底子。智能化该给的都给了,燃油车该有的质感也在努力保持。定价如果能压到45万以内起步,市场应该还会买账。但要是定高了,以现在这个行情,消费者未必会为情怀买单。
反正我那几个朋友,有人已经在算旧车置换价了,也有人说等等看实车再决定。市场就是这样,有人看好有人观望,最后还得靠产品本身说话。这代A6L到底行不行,估计得等真车交付半年之后,才能见真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