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车圈“十一”黄金周的销量榜一出来,我盯着屏幕看了足足有半分钟,差点以为是哪个小编喝多了把小数点给点错了。
扒开那一堆红彤彤、喜庆得跟过年似的销量数字,一直翻到榜单最底下,那个名字才幽幽地冒出来——本田飞度,一周,就卖了两台。
你没看错,全国,七天,两台。
我当时脑子里就冒出一个画面:那两位尊贵的车主去提车的时候,是不是整个4S店从经理到保洁阿姨都得出来夹道欢迎,还得剪彩、拉横幅,上书“热烈祝贺某某喜提爱车,感谢榜一大哥”?
这哪里是卖车,这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无声告别。
想当年,飞度是什么样的角儿?
那可是无数年轻人梦里的“白月光”,是“平民超跑”的代名词。
GK5的传说至今还在江湖流传,买发动机送车壳的段子谁没听过?
空间大得能当小货车使,油耗低到让你怀疑人生,最变态的是它的保值率,开个几年卖出去,搞不好还能小赚一笔,堪称“年度最佳理财产品”。
那时候,你跟人说你开飞度,没人会笑你穷,只会觉得你小子有品位,懂车。
可现在呢?
这位曾经一览众山小的王者,就这么一声不吭地躺在销量榜的ICU里,连心电图都快拉成一条直线了。
榜单的另一头,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简直就是一群电动“小蚂蚱”在开派对。
五菱宏光MINIEV,那个开创了“人民代步车”新品类的“搅局者”,又是破万的销量,强势得就像班里那个你永远也赶不上的学霸,你甚至都懒得去嫉妒他,反正也打不过,那就加入吧。
这家伙就像一股泥石流,用一种近乎蛮不讲理的方式,告诉所有传统车企:时代变了,大人们。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那些跟在后面的“卷王”们。
比亚迪海鸥,卖了五千多台,稳坐第三,成绩单看着挺漂亮。
但这数字背后,总透着一股子“明明能考一百分,最后却只考了八十”的憋屈。
按理说,比亚迪如今可是车圈的“当红炸子鸡”,品牌、技术、粉丝基础都摆在那,怎么到了微型车这个“新手村”,愣是被一个“草根”出身的宏光MINIEV压得死死的,销量还不到人家的一半?
是比亚迪飘了,还是宏光MINIEV太懂人心了?
我看啊,这可能是一场关于“身份认同”的尴尬。
海鸥无疑是一台好车,设计、配置、三电系统,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我是正规军”的大厂气质。
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
来买微型车的消费者,图的是什么?
是极致的性价比,是“有个顶子能遮风挡雨就行”的纯粹。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工具,不是一个玩具。
海鸥精致得像个橱窗里的手办,宏光MINIEV则朴实得像个你家楼下五金店里卖的塑料板凳。
你说,一个只想买个板凳坐着歇会儿的大爷,会去选手办吗?
所以你看,海鸥的处境就有点拧巴,它想赢,又端着“豪门”的架子不肯彻底放下身段,打法显得束手束脚。
整个榜单扫下来,就是一部现实版的“冰与火之歌”。
这边厢,电动爹们打得不可开交,AION UT周销1110辆居然连前十都进不去,可见战况之惨烈。
那边厢,燃油车的阵地几乎全线崩溃,除了飞度那可怜的两台,本田LIFE卖了5台,焕驰也是2台,哥仨加起来还没凑够一桌麻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已经不是什么市场竞争了,这纯粹是“降维打击”。
当你的竞争对手把每公里的出行成本压缩到几分钱的时候,你还在那吹嘘你那台“地球梦”发动机的热效率有多高,就显得特别苍白无力。
这就好比你苦练了半辈子独孤九剑,结果人家直接扛了把加特林过来,对着你就是一通“哒哒哒”。
成年人的世界里,情怀这玩意儿,在冰冷的电费单面前,终究是一文不值。
当然,把飞度的锅全甩给电动车也不公平。
这背后,何尝没有合资品牌那深入骨髓的傲慢与懈怠?
当国产车企们为了一个车载冰箱、一个女王副驾都快卷成麻花的时候,飞度还在抱着它那套“素车”理论不放。
朋友,时代真的变了,现在的年轻人上车第一件事是连蓝牙、用车机K歌,谁还关心你的发动机有没有爆“VTEC”?
市场的耳光,总是扇得又响又疼。
它从不相信眼泪,也从不给任何人留情面。
飞度的今天,会不会是无数燃油车的明天?
下一个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又会是谁呢?
这热闹的榜单背后,其实藏着一丝刺骨的寒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