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变中国主场?103 家企业携黑科技出征,欧洲同行这样评价

当德国观众在慕尼黑车展上对着中国车企的展车竖起大拇指时,一个明显的变化正在发生:这个有着 120 多年历史的欧洲顶级车展,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 “秀场”。2025 年慕尼黑车展上,103 家中国企业集体亮相,不仅创下参展数量新高,更以全产业链阵容让全球看到中国汽车产业的硬核实力。

慕尼黑车展变中国主场?103 家企业携黑科技出征,欧洲同行这样评价-有驾
#103家中国企业亮相慕尼黑车展

一、从 “零星参与” 到 “全链出击”,中国军团规模翻倍

对比 2023 年慕尼黑车展 70 家中国参展企业的规模,今年的 103 家实现了近 50% 的增长,成为除德国本土企业外参展数量最多的国家。更值得关注的是参展结构的变化:上届车展中国车企多以 “虚拟参展” 为主,而本届 14 家整车企业全部以实体展台亮相,加上 89 家零部件企业,形成了 “整车 + 三电 + 智能科技” 的全产业链参展阵容。

在车展现场,比亚迪展台的海豹 06 DM-i 旅行版被欧洲观众围得水泄不通,这款专门针对欧洲市场开发的车型,凭借 235km 纯电续航和 1250km 综合续航能力,直接对标大众帕萨特等传统热门车型。不远处的小鹏展台同样热闹,改款 P7 车型因充电速度提升 30%、续航增加至 700km 以上,收到不少欧洲消费者的咨询。而东风柳汽更在车展上完成欧洲百台订单交付,旗下风行星海 S7 REEV 车型的 0.191Cd 超低风阻系数成为技术亮点。

二、三大技术王牌惊艳欧洲市场

中国企业能在慕尼黑车展引发关注,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推出的神行 Pro 磷酸铁锂电池堪称 “续航王者”,全球首次实现 758 公里续航与 12 年 100 万公里寿命的双重突破,解决了欧洲用户对电动车续航和寿命的顾虑。

智能驾驶方面更是亮点纷呈:禾赛科技的 AT128 激光雷达已获得宝马订单,其 200 米的雨雾探测距离让欧洲同行惊叹;黑芝麻智能展示的武当 C1200 芯片方案,实现了座舱与驾驶系统的高效融合,成本降低 20%。Momenta 与 Uber 的自动驾驶合作签约,更让中国智能技术走向全球出行舞台。

整车企业的创新同样亮眼。阿维塔全球首发的情感智能概念车 XPECTRA,能通过表情识别调整车内环境;零跑 Lafa5 的盲订数据在开展 4 天内突破 8000 单,其极简设计语言征服了不少年轻观众。

三、欧洲车企 “压力山大”,中国出海进入深水区

中国企业的强势表现,让东道主德国车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德国《图片报》直言:“这是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最后机会!”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已达 4.8%,较去年同期几乎翻倍。麦肯锡预测,未来十年这一比例可能达到 10%-14%,与日韩车企当前水平持平。

面对欧盟关税等壁垒,中国车企正用本土化策略破局。比亚迪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建厂,实现 “本地生产本地销售”;小鹏计划加强欧洲制造能力,副董事长顾宏地表示 “将根据市场调整产品与定价”。东风柳汽更推出 “乘风双擎计划”,承诺到 2030 年新增 9 个海外工厂,将服务半径缩小至 65 公里。

这种 “技术 + 本土化” 的双轮驱动,让中国汽车出海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升级为全产业链输出。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所说:“中国企业正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结语: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智造” 的跨越

慕尼黑车展上的中国军团,不仅展示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实力,更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路径。当欧洲观众开始认真研究中国车的充电接口,当德国工程师驻足拍摄中国电池的结构图,一个新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海外市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但 103 家企业的集体亮相已经证明:中国汽车的全球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你最看好哪家中国车企的海外前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03家中国企业亮相慕尼黑车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