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销量惨淡,昔日韩系王者为何跌落神坛?
曾几何时,北京现代是中国车市的风云人物,年销量轻松突破百万辆,稳居车企前列。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北京现代却深陷泥潭。2023年全年销量仅25.7万辆,相比巅峰时期暴跌超过四分之三!今年一季度销量更是同比下滑14.3%,市场份额已萎缩至可怜的1.6%。昔日街头随处可见的韩系车,如今竟成了稀罕物。
萨德事件只是表象,自身问题才是根源
很多人将北京现代的衰落归咎于2016年的萨德事件,但这只是压垮骆驼的后一根稻草。真正的危机早已埋下:
颜值红利消失,技术转型滞后:当年靠"高颜值"打天下的策略早已失效。当德系、日系甚至自主品牌设计水平突飞猛进时,北京现代仍沉迷于镀铬装饰。2018年喊出"从速度到技术"的口号,但推出的电动车却无人问津。
以价换量反遭反噬:为挽救销量,北京现代疯狂降价,瑞纳售价低至4.99万,索纳塔预售价仅16万起。结果不仅销量未起,反而被贴上"低端合资"的标签,品牌价值严重受损。
腹背受敌的尴尬处境:向上被主流合资品牌降价挤压,向下被自主品牌品质升级围剿。当比亚迪秦PLUS月销数万时,北京现代主力伊兰特月均不足万辆;ix35、途胜的销量更是比亚迪宋PLUS的零头。
品质口碑崩塌: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缺陷导致途胜大规模召回,1.6T发动机投诉不断,甚至被中保研曝出安全减配丑闻。菲斯塔碰撞测试A柱弯折,领动国内外安全标准不一,消费者信任荡然无存。
产品战略失误:所谓"中国特供车"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全球车"进入国内却安全缩水。这种操作彻底寒了消费者的心。
电动化浪潮下,燃油坚守者步履维艰
当中国新能源车市如火如荼,比亚迪、理想、问界等品牌展台人潮涌动时,北京现代在2023北京车展上却只带来两款燃油车。目前其在售车型几乎全是燃油车,仅剩名图新能源一款电动产品孤军奋战。
尽管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戚晓晖表示"坚守燃油车阵营",称有用户需求和技术积淀,但现实是认可其产品的用户正加速流失。现代集团已宣布收缩在华业务,将13款车型削减至8款,电动化转型更是慢半拍——IONIQ 5 N等车型存在感极低,真正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要等到明年才可能上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品牌吸引力下滑、溢价能力丧失、品质口碑崩坏,这18个字精准概括了北京现代的困境。当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拥抱新能源浪潮时,这个曾经的韩系王者若不能彻底革新技术、重塑品质、加速电动化,恐怕连"15万的索纳塔"都难以挽救其继续下滑的命运。北京现代的破局之路,究竟在何方?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