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宝马4S店的报价牌打破了车市最后一丝体面,宝马5系525Li裸车价跌至29.3万元,比官方指导价狂砍14.69万元。 销售苦笑着说:“卖一辆亏一辆,200多台库存车压着资金链,不降价就等破产。 ”
价格逻辑反转,国产车越卖越贵,合资车越卖越贱?
4年前走进4S店,丰田汉兰达要加价3万排队等车,雷克萨斯ES加价5万还一车难求。 那时候国产车敢卖20万? 销售只会送你一句嘲讽:“这价钱谁买国产? ”
可到了2025年,剧本撕碎。 雷克萨斯ES一口气降价七八万,奔驰GLC优惠17万清库存,凯美瑞、雅阁挂着“直降5万”的招牌还无人问津。 曾经象征身份的“蓝天白云标”宝马5系,如今价格比顶配比亚迪汉EV还低,彻底沦为“中产信仰崩塌”的代名词。
另一边,国产车正把价格天花板捅出新高度。 问界M8一个月卖出2.1万辆,把BBA同级车型压得喘不过气;小米SU7上市首月狂销2.4万辆,工厂24小时赶工还供不应求。 关键的是,这些车几乎不打折! 消费者甚至愿意原价排队等车,和当年抢购iPhone没什么两样。
反差里魔幻的是五菱宏光MINI EV。 这款起步价3.58万的“国民神车”,如今新增仿皮方向盘、座椅加热,把微型电动车的性价比卷到极致。 当10万预算能从“勉强代步”升级到“品质之选”,谁还迷信合资标?
主角换人,每卖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
2019年买新能源车的人,总被调侃成“小白鼠”:“充电麻烦! ”“开三年就报废! ”
2025年的现实是,走进任何一家商场停车场,充电桩排队比奶茶店还长。 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4%,7月飙到52.87%,相当于每卖出两辆新车,就有一辆挂绿牌。 曾经的销量王丰田RAV4、本田雅阁,如今展厅冷清得像过季打折区;比亚迪门店挤满对比亚迪海鸥和吉利星愿的年轻人,后者半年卖了20万辆,标配14.6英寸大屏和70L前备箱。
技术碾压成了致命杀招。 比亚迪把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下放到10万级的宋Pro,华为乾崑智驾系统让城区自动驾驶成本暴降90%。 当极氪007GT用750N·m扭矩碾压燃油越野车,普拉多混动版轻松跑完川藏线,传统豪车的“性能特权”沦为笑话。
扎心的是成本账,新能源车每公里电费0.1元,宝马5系油费0.6元/公里。 开十年省下的油钱,够再买一辆车。
品牌格局洗牌,销量前十,国产占了七席
翻出2020年销量榜,丰田、大众稳坐王座,本田、日产紧随其后,国产品牌缩在榜单角落。
2025年的榜单却让老车迷懵了,上月销量前十名里,国产品牌占了七个! 比亚迪单挑丰田+大众的中国销量总和,理想、问界、小米像三把尖刀插进合资腹地。 反观日产、本田月销勉强四五万辆,别克和现代的门店撤柜消息频传。
崩塌背后是信任转移。 中消协报告揭露:某德系品牌用仿真测试替代10万公里路测,自动泊车功能缺陷导致撞墙事故频发;有合资销售为冲业绩,隐瞒补贴限制、伪造申请材料。
国产车用技术堆出信任感,华为赋能的问界M8标配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蔚来用户累计使用500万次换电服务。 当95后消费者说出“宁要蔚来换电权益,不要宝马降价15万”,时代早已调转车头。
狂欢下的暗疮,价格战没有赢家
表面看消费者捡了便宜,实则暗藏刀锋。 2025年初短短两个月,28款新能源车开启“自杀式降价”,纯电车型降幅高达17%。 零跑汽车在10万级车型塞进激光雷达,逼得传统车企砍配置求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