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江西汽车一哥江铃,现在靠补贴和长安订单撑着?

曾经的江西汽车一哥江铃,现在靠补贴和长安订单撑着?

搁八九十年代,江西要是聊起本土工业,江铃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那时候它家的轻卡、皮卡在市场上硬得很,工厂门口拉货的车排老长队,工人进厂跟端上铁饭碗似的,连周边县市的人都以能在江铃上班为荣。谁能想到,现在提起它,不少人直摇头:“现在也就靠长安给点订单,五十铃发动机那块儿都不咋赚钱了。”

曾经的江西汽车一哥江铃,现在靠补贴和长安订单撑着?-有驾

翻翻最近的销量数据,2025年10月江铃总共卖了3.32万台车,同比倒是涨了点,但明眼人都清楚,这增长更多是吃老本——比如商用车领域勉强维持的老客户,还有给长安代工或配套的那部分收入。放在十年前,这样的销量数字根本入不了江铃高层的法眼,那会儿它家自个儿的招牌车型能占满半个停车场。

要说变化,最明显的还是核心业务的疲软。早年江铃和五十铃的合作是块金字招牌,人家发动机技术过硬,江铃组装的车型在市场上认的人多,这块业务也一直是利润奶牛。可这些年新能源车冒头,传统燃油车技术迭代慢,加上其他车企也在搞合资或者自主研发,五十铃发动机的优势慢慢没了。听说现在这块业务利润率降得厉害,勉强保本都算烧高香。

更扎心的是,作为江西最大的汽车制造厂,江铃现在得靠政府补贴过日子。不是说补贴不该有,主要是这两年它的自主车型市场反响一般,新能源布局又慢了半拍。以前还能靠商用车撑场面,现在连这块阵地都在被其他品牌蚕食。有行业内朋友聊起这事直叹气:“不是江铃不努力,是市场变化太快,它转身的时候已经被人甩开距离了。”

还有人提江铃和长安的关系,说现在江铃不少订单来自长安。倒也不是说代工丢人,关键是这种合作更像“互相搭把手”——长安需要江铃的产能,江铃需要长安的订单填生产线。可长期这么下去,江铃自己的品牌辨识度只会越来越低,毕竟消费者买账的还是能叫得上名的自家产品。

其实江铃底子并不差,有成熟的制造体系,也有过技术积累。但这几年在新能源转型上确实慢了,看看人家比亚迪、吉利,早就在电动车赛道跑马圈地,江铃的新品要么还在规划,要么市场反馈一般。再加上年轻人买车更看重智能配置、科技感,江铃的老本行商用车又没法吸引这部分用户,处境就更难了。

说句实在的,一个曾经的行业标杆,现在得靠外部订单和政府支持维持,多少有点唏嘘。市场不会可怜谁,你跟不上节奏,自然有人上。江铃要是想翻身,还得在自主研发、新能源车型上下狠功夫,不然光靠老本和补贴,难保哪天就撑不住了。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文中销量数据参考江铃汽车2025年10月官方产销快报;与五十铃合作及政府补贴情况综合行业公开报道整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