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万起!新款岚图梦想家预售:800V+5C超充终结续航焦虑

8月29日,2025成都车展上,新款岚图梦想家正式开启预售,价格区间为38.99-45.99万元。作为小改款车型,这款车主要在配置和动力方面进行了升级,将推出大电池版本车型,包括63/62.5/43.2kWh三种电池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62.5度大电池+800V高压+5C超充的组合,官方宣称1分钟能充3度电。这意味着插电混动MPV市场即将迎来一场技术革命。

39万起!新款岚图梦想家预售:800V+5C超充终结续航焦虑-有驾


外观与内饰:豪华再升级

新款岚图梦想家外观基本维持了现款车型的造型设计。前脸配备大尺寸垂瀑式前中网,应用大量的镀铬饰条,并继续采用双色车身设计,整体看起来大气稳重。

车身侧面线条平直,车门的镀铬饰条增添了整车氛围感。车尾设计进行了微调,尾灯中部的品牌英文标识“VOYAH”升级为可点亮的样式,点亮后呈现蓝光,提升了整车的辨识度。

内饰方面,新车在中控区域加入了木质饰板,看起来更具高级感。配备15.6英寸悬浮屏,副仪表台区域带有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同时,冷暖箱、后排娱乐屏、小桌板等配置也没有缺席。

新车的第二排搭配双零重力座椅,并具备加热、通风、按摩等丰富功能,为乘客提供极致的舒适体验。

动力与续航:技术突破

动力系统方面,新款梦想家插混版车型依旧配备1.5T插混动力系统,系统功率420千瓦,最大扭矩840牛·米。这套动力系统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充分验证,兼顾了性能与效率。

真正的亮点在于电池和充电技术。新车提供63/62.5/43.2kWh三种电池组选择,对应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350km、350km以及235km。

62.5度大电池+800V高压+5C超充的组合,是目前插混MPV中唯一实现全系标配的技术配置。800V高压平台相比400V平台,不仅能兼容更多快充桩,还能降低能耗、提升性能。

在常温下,5C超充仅需12分钟就能从20%充到80%,相当于“1分钟充3度电”,效率远超竞品。这意味着车主可以在咖啡休息时间获得数百公里的续航里程。

39万起!新款岚图梦想家预售:800V+5C超充终结续航焦虑-有驾


用户视角:真实体验说话

一位三胎家庭车主分享了他的体验:“之前开阿尔法,调个座椅得在门板上摸半天按钮,孩子想从第二排去第三排,没通道只能跨座椅,每次都闹得鸡飞狗跳。换梦想家后,中控屏点两下就能调座椅,中间通道过成年人也轻松。”

另一位车主提到:“平时主要在市区接送孩子、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基本三四天充一次,纯电能跑170左右,完全不用天天惦记充电。要是忘了充电也不怕,能用油,不用担心半路抛锚。”

空间方面,岚图梦想家以5315mm车长+3200mm轴距奠定优势。后备箱常规容积348L,座椅放倒后可扩展至2700L,7座满载仍可容纳4个24寸行李箱。

市场地位:销冠的实力

岚图梦想家已经在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7月份MPV销量排行榜中,岚图梦想家PHEV以6501辆的成绩排在第二位,超越了腾势D9 DM的6254辆。

在35万元以上MPV市场,每卖出3辆车就有1辆是岚图梦想家。多国驻华使馆选择岚图梦想家作为日常工作用车,众多文体明星也纷纷被其高度智能化和豪华大空间所吸引。

岚图梦想家已经成功打破了高端MPV市场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作为国产高端新能源MPV的代表,它展示了中国汽车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强大实力。

39万起!新款岚图梦想家预售:800V+5C超充终结续航焦虑-有驾


竞争优势:科技与空间双碾压

与传统的MPV标杆别克GL8相比,岚图梦想家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

智能化方面,岚图梦想家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系统,配备192线激光雷达、6毫米波雷达及12摄像头,形成27个高精度传感器的融合感知网络。

GOD通用障碍物识别网络可识别斜穿车辆、自行车等非常规目标,端到端架构技术实现“类人类”驾驶决策逻辑。

底盘方面,岚图梦想家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全铝独立悬架,中高配车型还配备魔毯空气悬架+CDC电磁减震,支持50mm高度自适应调节。

可实时扫描路面并调整阻尼,大幅提升过弯稳定性和颠簸过滤能力,被业内称为“百万级底盘”。

结语

新能源MPV渗透率已突破50%,其中插混车型占比超60%。岚图梦想家以6910辆登顶销冠,证明了市场对其的认可。

随着新款梦想家的预售开启,国产高端新能源MPV市场又将迎来新一轮竞争。800V高压平台、5C超充和大电池的组合,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对传统MPV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39万起!新款岚图梦想家预售:800V+5C超充终结续航焦虑-有驾


互动话题:你觉得800V+5C+62.5度大电池的组合,会不会成为插混MPV的新标准?
支持方认为:这种配置彻底解决了续航和充电焦虑,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未来一定会成为标配。
反对方认为:这些配置增加了车辆成本,对日常使用提升有限,不如更实惠的价格来得实在。
中间观点:虽然技术先进,但最终是否成为标准,还要看成本控制和市场接受度的平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