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华为车BU五年将造5-6个五百强!必然!

当然可以,用更口语化的方式来说就是:

“前华为车BU未来五年,直接或间接搞出五六个世界五百强企业,那肯定是稳的!”

或者再轻松一点的说法:

“以后五年,前华为车BU要是干不出五六个世界五百强,那我就不信了!”

如果你想要更正式一点但依然口语化的表达,也可以说:

“前华为车BU未来五年,带动出来五六个世界五百强企业,这事儿肯定能成!”

前华为车BU五年将造5-6个五百强!必然!-有驾

华为车BU转型引望

好的,下面我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把这段内容重新整理一下:

---

以前华为做汽车业务的部门叫“车BU”,但现在这个部门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它变成了“引望”和华为终端以及鸿蒙智行的“司令部”了。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的门槛是322亿美元,按现在汇率(1美元≈7.13元人民币)算的话,大概就是2296亿人民币。也就是说,一家公司要达到这个规模,才能进榜。

余承东和靳玉志带的华为车BU,实力真的很强,可以说是“牛得不行”。

华为车BU相关的公司可不少,比如引望、长安、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这些,都是跟它关系密切的。

先说说引望这家公司。它成立于2024年1月16日,也就是去年才成立的。但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4到5年,也就是到2028年左右,它就有机会进世界500强。到了2029年、2030年,基本就能进去了。

而且,不只是引望自己发展快,它背后还有主机厂在采购华为的数字能源产品,比如电机之类的。华为的电机市场份额排在比亚迪之后,是第二名。不过这部分业务并不算在引望的营收里面。

根据目前的数据预测:

- 2025年,引望的营收预计在600亿到800亿之间;

- 赛力斯那边买华为的产品,大概有220亿,这算是关联交易,因为赛力斯还持有引望10%的股份。

到了2026年,引望的营收有很大概率突破1000亿,利润能到200亿左右。

引望直接接手了华为车BU的ADS系统和鸿蒙座舱,还有8000多名研发人员等核心资产。所以,进入世界500强只是起点,未来目标是做到3000亿到5000亿的营收,利润能达到600亿到1000亿。

再说一个重点:新长安,2025年就已经稳稳保送进世界500强了。

---

这样讲起来是不是更轻松、更自然?如果需要再调整语气或风格,也可以继续优化。

华为助力车企崛起

好,我用更口语化、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这段话改写一下:

华为汽车业务部门(车BU)是推动新长安成为第100家由国资委管理的央企的重要力量。如果长安本身实力不够的话,可能早就被东风给合并了。不过现在看,长安的发展势头比东风还要猛。

从注册资本来看,长安是200亿,比一汽的354亿少,但比东风的167亿多一点。

到了2025年上半年,新长安的营收已经达到了1469亿元,全年预计能到3550亿元,差不多是498亿美元。

接下来是赛力斯,未来两年内它很有希望进入世界500强。虽然早一年或晚一年的问题,但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

2024年,赛力斯的营收是1452亿元;

2025年预计能达到1600到1700亿元;

2026年,赛力斯卖问界这个品牌大概能卖出65到70万辆,其中L3级别的问界智能车能卖40万辆以上,稳居第一。那一年的营收应该就能接近世界500强的门槛——2296亿元;

到了2027年,赛力斯肯定是顺利进榜,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再说奇瑞,2024年就进了世界500强。再过两三年,奇瑞智界的营收预计能达到1000到1500亿元,华为车BU、引望和华为终端也功不可没。

不过奇瑞这边也是好事多磨。比如上市这事,一直拖了21年还没成功。主要原因可能是股东结构比较复杂,包括芜湖和安徽的国资、尹同跃这些高管,还有立讯精密、青岛国资等等,其他资本分不到太多好处。所以大家都不太愿意投。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奇瑞控股去年营收已经达到了4800亿元,终于要上市了!这事儿等了这么多年,总算有希望了。

奇瑞IPO与股权结构

咱们来聊聊奇瑞这事儿。这家车企可真是厉害,连续23年出口冠军,实力没得说。但有意思的是,它到现在还没上市,这在中国还真不多见,挺奇葩的。

不过奇瑞的IPO虽然来得有点晚,但人家势头摆在这儿,迟早要成为国内一线、甚至全球顶尖的汽车制造商!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奇瑞的股权结构还挺有意思的:

1. 芜湖国资占了22.73%,其中芜湖投资占22.17%,芜湖经开占1.56%;

2. 安徽省国资委占15.17%,包括安徽信用担保9.97%和安徽投资5.20%;

3. 尹同跃这些员工持股占了18.25%,其中芜湖瑞创占11.51%,尹同跃一个人就占了瑞创的87.7893%;还有芜湖振瑞和芜湖衡瑞各占3.37%,都是他代表的;

4. 立讯精密也拿了16.83%的股份;

5. 剩下的15.83%是其他股东,比如青岛五道口新能源4.2%,青岛鑫诚新能源2.83%,青岛城投2.08%,常熟港口3.57%,宁德时代间接持股3.15%等等。

说到中国自主品牌前三强,比亚迪肯定是排第一,它是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商;吉利排第二,是全球第十大的汽车制造商;第三名就是奇瑞控股了。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未来两三年内,奇瑞也完全有可能挤进全球前十的主机厂行列!

奇瑞崛起,北汽保强,江淮可期

咱们来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说说这些内容:

奇瑞今年的表现真的挺亮眼的。2025年上半年,光是出口量就已经超过了54万辆,到了下半年进入销售旺季,每个月的出口量都能稳定在10万辆以上。现在奇瑞的月销量也已经稳定在20万辆以上,排在比亚迪和吉利之后。要知道,比亚迪和吉利都已经进入了全球前十的车企行列,所以奇瑞很有希望成为继它们之后,中国第三家冲进全球前十的汽车企业。

再来说说北汽集团,它本来就是世界五百强的常客。不过最近北汽旗下的合资品牌,比如奔驰、现代这些,销量下滑得挺厉害,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北汽可能就要掉出世界五百强了。

不过好在北汽有个“享界”品牌,这是鸿蒙智行的第三款车型,还有极狐阿尔法也是华为HI模式的产物。所以可以说,正是鸿蒙智行和引望(应该是“问界”的笔误)帮助北汽勉强保住了世界五百强的位置,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夸张。

接下来是江淮,未来五六年里,如果江淮的尊界品牌发展得好,说不定也能靠着它进入世界五百强。这个预测不一定百分百准确,但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比如说,到2028年到2030年之间,如果江淮尊界的销量能达到30万辆左右,再加上鸿蒙智行的助力,把江淮带进世界五百强,那应该不是问题。再加上江淮其他品牌的销量再做到500亿,那就更稳了。

总之,这些都是基于目前情况的一些分析和推测,仅供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