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十五到二十万这个价位挑SUV,比上学时解函数题还烧脑。
那感觉,就像一堆人围着一桌菜,筷子伸出去,心里还得盘算半天,这口下去,是满嘴流油的幸福,还是噎得直翻白眼的冤枉。
这年头的车市,早就不是请客吃饭了,简直就是华山论剑,谁都想当那个天下第一。
我那个朋友老李,就是个死脑筋。
他那台2018年的本田CR-V,至今仍被他奉为神明。
前几天还跟我这儿吹呢:“瞧见没,这叫底蕴!除了换机油,我怀疑老李连引擎盖怎么开都快忘了。”
我瞅着他那得意样,没好意思戳穿他,他那套“稳定压倒一切”的理论,搁现在,就像在智能手机时代坚持用诺基亚发短信,情怀是满分,可体验嘛……你懂的。
CR-V这车,就是汽车界的白开水,解渴,健康,但你要是想从它身上尝出点可乐的味儿,那纯属白日做梦。
就在老李还沉浸在他“一车传三代”的美梦里时,隔壁桌的小年轻开着台吉利星越L,“嗖”一下就过去了。
那动静,就像在你耳边划了根火柴,瞬间就把整个世界的喧嚣给点燃了。
要说今年车市最大的鲶鱼,绝对是这台星越L。
这家伙简直就是个“六边形战士”,上来就把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冠军宝座给抢了,你说气不气人?
吉利这小子,估计是把前几年从沃尔沃那偷师的本事全用上了,那CMA架构,那2.0T的发动机,开起来真有几分欧洲车的厚重感,不像以前的国产车,总感觉底盘飘飘忽忽的,心里没底。
这台15万SUV推荐榜上的常客,坐进车里,那块大连屏亮起来,仪式感直接拉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台三十万的电车呢。
当然,你要说它完美无瑕,那我第一个不同意。
那油耗,尤其是在市区里走走停停,百公里没个九升十升下不来,饭量跟它的块头一样实在。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内力深厚,招式华丽,就是一顿得吃八碗饭,一般人家还真有点养不起。
星越L的崛起,最难受的莫过于那些曾经躺着挣钱的合资品牌了。
比如别克,那叫一个憋屈。
昂科威PLUS这车,产品力其实不差,2.0T配9AT的动力总成,现在开依然虎虎生风,过减速带那“咚”的一声,是刻在骨子里的美式厚重感。
可它就像个过气的明星,虽然还在努力营业,但人气早就不复当年了。
经销商那头,优惠大到你都不敢信,四驱版落地都快奔着十八万去了。
可那套车机,反应慢得跟诺基亚塞班系统似的,方向盘上那几个触摸按键,开车时想调个音量,跟玩“水果忍者”似的,还得瞄准了切。
这种新旧掺杂的矛盾感,正是这些传统巨头转型阵痛的真实写照。
就在这帮燃油车还在比谁的拳头硬、谁的嗓门大时,比亚迪压根就不想跟他们玩拳击,直接从兜里掏出了激光枪。
唐DM-i这车,就是这么个不讲道理的存在。
它用一套超级混动系统告诉你,一台快五米长、能坐七个人的大家伙,一公里可以只花两三毛钱。
尤其是在油价忽上忽下的今天,4块钱充满的电和9块钱一升的油,这账小学生都会算。
我有个同事,自从换了唐DM-i,现在每天在办公室最大的乐趣,就是看我们这帮油车车主对着加油App唉声叹气。
不过,你坐进去一摸,那内饰的塑料感……得,一分钱一分货,比亚迪是把所有成本都砸在了你看不到的电池电机上了,忍了。
这就看你怎么取舍,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是个哲学问题。
聊到最后,总绕不开理想这个家伙。
虽然理想L6的价格已经摸到了二十万的天花板,但它就像那个总在你耳边说“再加点钱,就能体验头等舱”的魔鬼。
理想这家伙,压根就不是在造车,他是在研究《中国式家庭》这本社会学巨著。
他知道你需要大空间,需要舒服的座椅,需要一个能让孩子在后排看动画片的大彩电,甚至还需要一个能冰可乐的车载冰箱。
他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全塞给你,然后用一个没有里程焦虑的增程动力,打消你最后的顾虑。
这种精准打击,谁受得了?
所以啊,你看,这哪是选车,这分明是在给自己的人生阶段投票。
老李的CR-V代表着安稳和一份不愿改变的执着;星越L是年轻人的第一声呐喊,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冲劲;昂科威PLUS的降价,是一位中年人对现实的妥协;唐DM-i是技术宅改变世界的精明计算;而理想L6,则是那个告诉你“别委屈自己,一步到位”的消费主义陷阱。
站在4S店里,销售唾沫横飞,手里攥着好几把不同车型的钥匙,脑子里各种声音吵成一锅粥。
头疼,真头疼。
要不……再等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