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更容易冲上绿化带的五大原因:动力过剩加上操控界面分心,新手驾驶技术不足,再加上宣传误导导致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

电动汽车更容易冲上绿化带的五大原因:动力过剩加上操控界面分心,新手驾驶技术不足,再加上宣传误导导致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

我注意到,近几年绿化带冲入事故的新闻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电动车,一不小心就可能上绿化带,这个事其实挺扎心的。拿我自己朋友的小白车经历举个例子吧,去年他弟开一款国产电动车,刚买的那会儿,还特别兴奋,从店里出来试驾,哗,踩油门,车直冲出去一半,瞬间吓掉了下巴。

电动汽车更容易冲上绿化带的五大原因:动力过剩加上操控界面分心,新手驾驶技术不足,再加上宣传误导导致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有驾

那车的动力,咱们得说真的过剩得惊人。你想啊,电动机的扭矩,几乎可以瞬间爆发出来。比起传统燃油车,电动车踩下去的那一刻,顿时提速翻倍。其实对于有经验的老司机来说,还好,能控制得住。可是对于新手,这反而容易闹出事。你说为什么?因为电动机在起步和加速时,那个推背感太直接,反应快,反应也更难把握。尤其是一些300马力,性能配置的车,起步时候几乎可以让你飞出去。

但问题不止于此。底盘调校和驱动力控制系统的匹配,也是个坑。很多入门车企,用的底盘调校其实是披着性能外衣的普通底盘,根本没为强动力匹配,设计上更偏向走得快,稳不稳,常常是快在前,安全性在后。你试想,性能车要跟普通价格的车比,车身刚性、悬挂调校、车身调性都完全不同。这就像我有次帮朋友调音响,他坚持用最低价的喇叭,虽然光听歌还行,但车子越开,喇叭的振动越大,车内噪音也越来越明显,根本没法静心开车。

说到操控,很多车机界面设计得极其复杂。按钮多到眼花缭乱,很多功能都集中在中控大屏上。刚开始觉得方便,后来发现这其实很危险。有次我朋友开车时,界面突然卡死,然后一堆按钮弹出来,他一时间根本找不到刹车在哪。结果车不听指挥,直接冲上了人行道边的绿化带。你信不信,很多车主连自己车的电子界面都不熟悉,一不留神,油门和刹车给搞反了。

电动汽车更容易冲上绿化带的五大原因:动力过剩加上操控界面分心,新手驾驶技术不足,再加上宣传误导导致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有驾

这让我好奇:你会不会觉得,很多车的功能其实是想给普通人用得更方便,但实际上却变成了潜在的危险源?

而且,驾驶技术不足这一点,也让我头疼。大部分买电动车的,年龄普遍偏年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刚拿到驾照还不到一年的小伙,大多还在摸索中。经验少,自我认知也偏低。有次我和朋友聊天,他说:我觉得我开得挺稳的。我逗他说:稳?你连怎么打转向灯都不知道呢。他说:看到别的车都不打,反正也没人管。这是误区的典型表现。

我也猜测,不少年轻司机确实对交通安全的认知还不够。没有意识到,一个转弯没打转向灯,可能就会弄反车流,让后面追尾。再比如那次我翻了下我那天存的行车记录仪视频,看到一个电动车骑手急刹,车子一下子没控制住,直接划过穿越人行道那一段绿化带,差点撞到一个溜达的老太太。

电动汽车更容易冲上绿化带的五大原因:动力过剩加上操控界面分心,新手驾驶技术不足,再加上宣传误导导致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有驾

而宣传方面,车企的营销可以说是误导狂魔。你知道,有些车焕然一新,比如南大陆,广告轰炸一通,拿海尔电子门锁的自动开门,再结合端到端自动驾驶。没错,我知道这样听起来像科幻片,但事实就是这样。

他们吹得天花乱坠:比如瞬间刹停性能媲美赛车拉力赛冠军座驾车身自动调节,转向灯自动正反。你说这样的广告,年轻人听了,多少会觉得哇,好牛啊,好炫酷。其实这是信口开河。我不禁想:这么多宣称,好像只要秒个快的,豪迈一把,就算开车技术差点也可以得心应手。可是现实中,这些看似神奇的功能,到底靠谱不靠谱?我还真没细想过。

这让我忍不住疑问:你觉得,车企宣传中那些极端性能或自动驾驶的功能,究竟能用几天?还是说,像转向灯自动回正这样的,看似小功能,实则最实用,因为少操那份心。

电动汽车更容易冲上绿化带的五大原因:动力过剩加上操控界面分心,新手驾驶技术不足,再加上宣传误导导致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有驾

顺便说个题外话,很多事故其实也跟开车心态和环境认知有关。比如我见过一个故事,有个司机在倒车时,本来空旷,偏偏心急,结果倒车刚开始就踩错油门,车动得更猛了,差点把旁边试图帮忙的朋友吓出个心梗。你说,这是走神还是技术不够?我猜都算。

电动车冲出去的背后,最关键的,还是人。技术好的车子,若驾驶者经验不足、没有安全意识,危险就像潜伏的炸弹。反过来,技术落后、宣传误导,几乎只要有一点失误,就会变成事故的导火索。

先不说我自己对某些所谓高性能车的看法吧。你觉得,未来谁会更头疼?是车厂改良底盘设计,还是我们这些年轻司机能否提高点素养?这个问题有点抽象,但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电动汽车更容易冲上绿化带的五大原因:动力过剩加上操控界面分心,新手驾驶技术不足,再加上宣传误导导致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有驾

车辆好像成了安全的硬件,但谁能真正控制到它安全行驶?也许,这才是根本问题。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