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奥迪半小时订单过万。
这个新闻本身,就是一个顶级行为艺术。
23.59万,买一辆挂着四个圈的纯电轿跑,讲真,我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去查了一下日历,确认今天不是愚人节。
这不是卖车,这是奥迪不装了,摊牌了,它用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对着整个新能源车市场来了一句:“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如果说之前小米SU7是把饭桌上的蛋糕端走了,那上汽奥迪这次,就是把桌子腿都给卸了,顺便把餐厅的吊灯也打包带走。
所谓“美美与共”,这种发布会上典中典的公关黑话,翻译过来其实就三个字:顶不住。
再翻译得直白一点就是:德国总部的老铁们,终于被我们这边的市场部同事夺舍了。
什么叫“奥迪近120年的品牌积淀”?什么叫“大众与上汽40年的深度协作”?这些都是场面话。
真正的核心就一句话:再不发疯,就要被市场的狼给吃了。
以前的豪华品牌,讲究的是体面,是格调,是端着。现在呢?现在是黑暗森林,你跟别人讲体面,别人直接用价格把你扬了。最好的防守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直接抱着炸药包冲进人群里,大喊一声“德玛西亚”。
这帮德国人总算TM的开窍了!
他们搞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组合,听起来特别玄学。
叫什么“德系工程技艺”与“本土化科技成果”的融合。
这套嗑我听了八百遍了,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每次有合资品牌出新车,都拿这套词出来念经。
但这次,好像有点不一样。
以前的融合,是给你一个德味儿十足的压缩毛巾,回家拿热水泡开,发现里面印着“Made in China”。
现在的上汽奥迪,是直接把一个修了“德意志不坏金身”的壮汉,送去龙虎山拜师,脑子里装了个国产的AI雷电法王。
车还是那个能让你在高速上开到180都觉得稳如老狗的奥迪,但车机里那个AI,能跟你插科打诨,能帮你找附近最好吃的麻辣烫。
这种感觉非常道诡异仙。
你开着车,一边感受着厚重的底盘滤震,一边听着车机用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跟你说:“老铁,前方堵车,咱绕一下呗?”
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属于降维打击了。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老款A6L的中年人,对奥迪这个品牌是有感情的。
当年买它,图的是什么?图的是四个圈,图的是那种不动声色的高级感,图的是别人一看这车就知道你这人有点东西但不张扬。这是一种品牌玄学。
但现在时代变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吃这套了,他们要的是大屏,是智能,是冰箱彩电大沙发。
奥迪慌了,奔驰宝马也慌了。
他们就像是武林中成名已久的老前辈,突然发现江湖上开始流行用加特林了,你还在那苦练“降龙十八掌”。你掌法再牛,一梭子子弹过来,也得被打成筛子。
所以上汽奥迪的觉醒,不是技术上的觉醒,是思想上的觉醒。
它悟了。
它终于明白,所谓的豪华,在今天这个时代,必须包含一部分的“不讲道理”。
什么叫不讲道理?23.59万的奥迪,就是不讲道理。
把quattro电动四驱直接干到30万以内,就是不讲道理。
这种不讲道理,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道理。
加大,加大,再加大。
便宜,便宜,再便宜。
这才是如今车圈的唯一真理。
他们还学新势力那套,开始搞什么“全功能用户中心”,搞什么销售交付的“纪念瞬间”。
听着有点好笑,像一个穿着西装的硬汉,突然开始学着跳“科目三”。
姿势可能有点别扭,但诚意是到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奥迪比作一个笨拙学跳舞的硬汉可能不太对,它更像是一个修仙渡劫失败,修为尽失,但肉身还在的绝世高手,决定从头再来,改修“科技与狠活”。
你想想,超过一半的用户选了quattro版本,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品牌玄学最后的余威。
就像你明知道苹果手机信号不好,但你还是会买,因为它是苹果。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
会冲这个价格买奥迪的,心里或多或少都还残存着对那四个圈的信仰。
他们要的,就是一个理由。一个说服自己“现在买奥迪不傻”的理由。
上汽奥迪给了他们这个理由。
一个23.59万的、带着电动四驱的、车机还算好用的理由。
这个理由,足够了。
但能成,就是能成。
所以,上汽奥迪为什么能做到半小时订单过万?
不是因为他们的“美美与共”有多动听,也不是因为“德系基因”有多高贵。说真的,我车上那个大屏,现在主要用途是给我儿子放小猪佩奇,别的都是虚的。
它能成,根本原因就一个:它终于学会了说人话,办人事。
它把过去高高在上的品牌光环,折算成人民币,实实在在地优惠给了消费者。
这不叫转型,这叫一种悲壮的“断臂求生”。
它用一条胳膊的代价,告诉市场:我还活着,我还能打。
至于未来能不能长出新的三头六臂,那就看它的造化了。
但起码这一仗,它打得不像个养尊处优的老爷,更像个从泥潭里爬出来的疯子。
而在这个时代,只有疯子,才能活下去。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