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暴跌,400亿蒸发,中产抛弃的豪车为何崩盘?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聊起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咱们以前一提到豪车,脑子里蹦出来的肯定有保时捷。

那流畅的线条,那澎湃的声浪,是多少人挂在嘴边的梦想座驾,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风光无限的品牌,最近在中国市场却遇到了大麻烦,可以说是栽了个大跟头。

66%暴跌,400亿蒸发,中产抛弃的豪车为何崩盘?-有驾

这事儿到底有多严重呢?

这么说吧,就在前不久,保时捷的股价一天之内就跌了将近百分之八,市值一下子蒸发了超过四百个亿,这可不是小数目。

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在中国卖不动了。

咱们来看看数据,数字不会骗人。

根据保时捷自己公布的成绩单,2024年上半年,它在全球的交付量比去年同期少了百分之七。

这已经算是个不太好的消息了,但更吓人的是中国市场的数据。

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只卖了不到三万辆车,和去年同期一比,销量直接暴跌了百分之三十三!

这个跌幅,比它全球的平均水平要严重得多。

这就好比一个班里的优等生,别的科目都只是稍微退步,结果在最重要的一门主课上,直接考了个不及格,这问题可就大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光是车卖不出去,内部也起了矛盾。

全国各地卖保时捷的经销商们也扛不住了,据说已经联合起来向德国总部提出抗议。

经销商们的苦水倒出来能汇成河:店里摆着的那些电动车,特别是那款叫Taycan的,根本没人买,停在展厅里都快成摆设了。

车卖不掉,一分钱进账没有,但是店面的租金、水电费、员工的工资,每天一睁眼就是一大笔开销,这生意不仅不赚钱,还在不停地往里赔钱。

可德国总部那边呢,好像还没反应过来市场变了,还在一个劲儿地给经销商下任务,逼着他们进新车,必须完成销售指标。

66%暴跌,400亿蒸发,中产抛弃的豪车为何崩盘?-有驾

这一来二去,就把经销商们给彻底惹毛了,矛盾一下子就摆到了台面上。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保时捷高层也没别的办法,只能用了最直接的一招——换人。

现任的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时迈先生,很快就要被调离,换个新面孔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咱们中国的消费能力不行了?

是不是大家没钱买豪车了?

您要是这么想,那可就看偏了。

事实恰恰相反,中国市场这片土地,依然是全球最有活力的消费市场。

您看看人家苹果公司,去年光是一个季度,就在中国赚了两百多亿美元,这占了它全球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再看看耐克鞋,同样的时间段里,在中国也卖了七十多亿美元,可以说中国市场的表现,直接关系到这些国际大公司的身家性命。

这还只是咱们日常能接触到的消费品,在一些高科技领域,中国市场更是扮演了一个“放大器”的角色。

这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例子,有一家国外的生物科技公司叫TEVIWE,他们手上有诺贝尔奖级别的技术,研发出了一款保护肝脏的产品叫“肝力唯”。

这技术听着很厉害,但在他们自己国家,市场太小,昂贵的研发成本一直收不回来。

可当他们通过像京东这样的平台进入中国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咱们国家关注健康的人多,市场需求巨大,一下子就把它的销售额推高了六倍。

很多用户在网上分享说“连续加班两周也不觉得累了”、“早上起来嘴里没那么大味儿了”,这些实实在在的体验,比任何广告都管用,一下子就让这个品牌火了起来,年收入轻松过亿。

66%暴跌,400亿蒸发,中产抛弃的豪车为何崩盘?-有驾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咱们中国市场不是没钱,而是消费者越来越懂行了,大家愿意为那些真正有技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东西花钱,不管它是一部手机,还是一件高科技产品。

聊到这,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为什么卖不动的真正原因,其实也就浮出水面了。

不是咱们不行,而是它的对手太强了!

时代真的变了。

当保时捷还沉浸在燃油车时代的辉煌里,小心翼翼地试探着电动车市场时,咱们中国的国产品牌,已经像雨后春笋一样,长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

咱们还是用数据说话,2024年上半年,中国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都快接近五百万辆了,市场渗透率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五。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现在每卖出去三台新车,就有一台是插电或者纯电的。

在这片火热的市场上,光比亚迪一家就卖了超过两百七十万辆,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除了比亚迪这个“巨无霸”,后面还跟着一大群实力派选手,像广汽埃安、吉利、理想、蔚来,还有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小米。

这些国产品牌,个个都有自己的绝活。

理想汽车抓住了中国家庭的需求,成了“奶爸神车”;蔚来汽车把服务做到了极致,被叫做“汽车界的海底捞”;小米汽车更是凭借雷军的个人魅力和强大的智能生态,创造了二十七分钟就收到五万份订单的奇迹。

这些国产车凭什么这么厉害?

66%暴跌,400亿蒸发,中产抛弃的豪车为何崩盘?-有驾

说白了,就是它们用更实惠的价格,提供了超越期待的体验。

过去咱们在网上开玩笑说“不是保时捷买不起,而是国产车更有性价比”,现在这句玩笑话,已经变成了千千万万消费者的真实选择。

你花个三四十万,就能买到一辆在设计、性能、智能化程度上全面领先,甚至超越百万级传统豪车的国产新能源车。

车里有超大的屏幕,聪明的语音助手,流畅的车机系统,还有各种先进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相比之下,保时捷那块盾牌车标虽然依然闪亮,但它所代表的传统优势,比如发动机的轰鸣声、品牌的历史底蕴,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新浪潮面前,吸引力正在快速下降。

面对这群咄咄逼人的新对手,保时捷做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它也开始降价了。

要知道,一个豪华品牌,它最宝贵的资产就是品牌形象,是那种“稀缺”和“高贵”的感觉。

你一旦开始搞大幅度优惠,动不动就便宜十几万,就等于在告诉所有人:“我其实不值那个价”。

这种做法,不但没能把销量拉回来,反而伤了老车主的心,也让那些原本想买它的潜在客户觉得“掉价”了。

保时

时捷似乎没有想明白,今天的消费者,不再是只看一个车标就愿意掏钱了,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科技实力和独一无二的价值。

小米SU7的成功,靠的是它能和手机、和家里所有智能设备联动的科技体验;前面提到的那个“肝力唯”,也是靠它独有的、别人模仿不来的核心技术,解决了人们对健康的焦虑。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拥有不可替代的“硬核”实力。

更让人觉得可惜的是,面对电动化这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保时捷的态度显得有些消极。

公司的高管甚至公开表示,要放弃之前定下的“到2030年,电动车销量要占到百分之八十”的宏伟目标,承认转型的速度比预想的要慢。

这就好比在一场激烈的赛跑中,所有的对手都在拼命加速往前冲,你却突然慢下来说“跑得太快了,我得缓缓”,这无异于向市场传递了一个非常负面的信号,等于在承认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汽车市场这张牌桌,如今已经被新能源和智能化彻底洗牌。

对于保时捷这样的传统贵族来说,如果还紧紧抱着过去的老皇历不放,不能拿出真正有诚意、有创新、能打动新一代中国消费者的产品,那么未来的路,恐怕只会越走越艰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