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比亚迪被曝要入股荣耀?这俩跨界组CP,真能打出王炸?
家人们,2025年10月刚开个头,科技圈就扔了个"深水炸弹"——网传比亚迪正和荣耀达成战略合作!这消息一出来,评论区直接炸锅:"比亚迪不是造车的吗?咋还和手机厂商合作了?""荣耀刚独立没几年,咋就和车企扯上关系了?"更绝的是,有人直接喊话:"要是这事儿成了,腾势、仰望、方程豹怕是要起飞!"咱就是说,比亚迪和荣耀,一个是新能源车里的"卷王",一个是手机界的"扛把子",他俩凑一块儿,到底是"强强联合"还是"跨界瞎搞"?这背后的门道,今儿咱必须扒个明白。
【第一部分:比亚迪与荣耀达成战略合作?2025年10月这个合作,到底啥来头?】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2025年10月21日,比亚迪与荣耀在深圳官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不再是传闻或资本猜测,而是实实在在的官宣确认。
当时不少人吐槽:"比亚迪不是刚卖了这么多新能源车,忙着造百万豪车吗?咋突然对手机感兴趣了?"结果你猜怎么着?细看一下这俩企业的真实底子,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比亚迪在2025年的表现有多猛?光看十月份单月的销量就知道了。比亚迪在十一月初公布的十月销量数据显示,单月销售达到441706辆,创造了年内新高。
要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呢?一个月44万辆,这个数字足以秒杀掉全球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的全年目标。
比亚迪在今年1到10月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3701852辆,这个体量已经彻底奠定了它全球新能源车销冠的地位。
别的不说,就看比亚迪旗下那些高端品牌的表现就行了。腾势品牌的旗舰车型腾势D9,虽然在2025年前九个月的销量为74906辆,相比去年有所调整,但依然稳坐豪华MPV市场的冠军宝座。
方程豹这个越野品牌更离谱,2025年十月单月销量达到31052辆,同比增长415辆的增速,这简直是硬派越野市场的绝对王者。
至于仰望这个百万级超豪华品牌,虽然销量相对小众(十月只有654辆),但这其实很正常——定位在百万元以上的车型,本来就不是批量生产的东西。
荣耀这边呢?2020年从华为独立之后,手机业务虽然经历了起伏,但技术底子依然扎实,折叠屏技术、AI影像能力这些都是行业顶尖的水平。
表面看,比亚迪一个造车,荣耀一个造手机,好像八竿子打不着。但实际上他俩早就在各个环节上产生了"暗戳戳"的协作。
从2023年开始,比亚迪和荣耀就在NFC车钥匙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比亚迪的车主可以用荣耀手机轻松完成车辆解锁和上锁的操作。
到了2024年,这种合作进一步扩展到了车载快充的场景。车主可以用荣耀手机控制车载充电的速度和功率,实现了真正的人车互联。
2025年到来以后,双方的合作从浅层的硬件互联进一步深化,转向了真正的生态融合。腾势品牌率先接入了荣耀的车联系统,这意味着腾势的智能座舱可以和荣耀手机实现无缝的数据交互和功能协同。
那为什么2025年10月份他们要官宣这么一个深度的战略合作呢?关键的转折点就在这儿:整个新能源车和手机产业的融合趋势已经越来越不可阻挡。
华为的问界系列用鸿蒙车机系统打通了整个手机生态,用户在车里和用手机的体验几乎一样流畅。小米造出来的SU7电动车直接和小米手机实现"一键互联",小米手机用户自然就成了SU7的潜在购买者。
就连特斯拉这个美国硅谷的大佬,也传出了要开发自己手机产品的消息。整个产业已经在向"车+手机+生活场景全打通"的方向进化。
比亚迪这边面临的压力很直接:腾势、仰望、方程豹这些高端品牌,目标客群都是那些追求科技体验的高知消费者,他们要的不仅仅是"动力猛""续航长",更需要的是"智能体验拉满"。
可问题也很现实:比亚迪虽然在汽车硬件和电池技术上无敌,但生态链的完整度和手机之间的互联流畅度,还不如华为或小米那么紧密。
这时候荣耀就成了"最佳队友"的选择:技术体系够硬(折叠屏铰链技术、AI算法都是行业尖端),用户基础够响(年轻、高知消费者占比高),最重要的是和比亚迪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不像华为和赛力斯那样"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第二部分:比亚迪和荣耀"组CP",到底谁更需要谁?】
有人问了个好问题:比亚迪和荣耀的合作到底是谁主动找谁,谁的需求更迫切呢?答案其实很有意思——这是一场"互相成就"的局面,两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痛点,也都能为对方解决关键问题。
先看比亚迪这一侧。比亚迪的硬件实力毋庸置疑,光看十月份的销量就知道。但这些高端车的车主里头,时常会反映一个问题:车机和手机的互联卡顿现象。
仰望U8和U9这样的百万级豪车,车主花了这么多钱,当然希望坐进车里以后整个体验和用高端手机一样丝滑。开车时用车机导航,手机实时同步,或者手机上正在听的音乐一上车就自动转到车载音响,这些看似简单的功能,但要实现真正的零延迟和零卡顿,背后需要强大的生态协同能力。
比亚迪的DiLink车机系统虽然也在迭代升级,但要从零开始自己研发一套完整的跨设备生态协议,那就是一条漫漫长路了。华为用了好多年才把鸿蒙生态打成现在这个样子,一个初创或主业不在这儿的企业要从头来,时间成本和研发成本都太高了。
这时候荣耀恰好有现成的东西:在手机领域多年积累下来的AI算法库、硬件协议优化经验、还有那支懂得怎样在多个终端之间实现流畅交互的技术团队。
比亚迪要是能拿过来荣耀这些东西,腾势、方程豹、仰望的用户满意度会有质的提升。这不仅仅是提升现有车主的粘性,更重要的是对潜在消费者有致命的吸引力——谁不想要一辆车和自己的手机像用一个系统一样顺畅呢?
再看荣耀这一侧,情况其实更复杂一些。荣耀在2025年Q1已经跌出了国内手机市场前五名,这是一个很扎心的事实。
从2024年Q1的第一名跌到了2025年Q1的前五名之外,只用了一年时间。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彻底演变成了一场"生态之争"而不仅仅是"硬件之争"。
华为靠着自己的车机、芯片、操作系统形成的全生态闭环,把用户黏得紧紧的。小米虽然是后来者,但凭着自己造车加手机的双引擎,也打开了局面。
荣耀虽然折叠屏做得好,AI拍照也不错,但用户在选择手机品牌时已经开始考虑一个更大的问题:这个手机品牌背后有没有生态支撑?我买这个手机以后,是不是能享受到更完整的科技生活体验?
比亚迪这个合作伙伴的出现,对荣耀来说就像是天降馅饼。比亚迪有什么呢?比亚迪有超过300万辆的新能源车保有量,这是什么概念?这是300多万个潜在的荣耀手机用户!
腾势、仰望、方程豹这些高端品牌的目标客群是谁?是那些高净值人群,是有钱、有品味、追求科技前沿的消费者。这个人群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用手机不是为了打电话和发短信,而是为了享受最新的科技创新和生活方式升级。
这跟荣耀Magic系列折叠屏手机的定位简直是天作之合。荣耀对这个用户群体有什么特殊价值吗?当然有——比亚迪的海外渠道。
比亚迪在巴西、泰国、新加坡这些市场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名堂,十月份单月出口8.39万辆。这意味着比亚迪可以帮荣耀手机打开海外市场的大门,这对一个想要全球化的手机品牌来说有多重要?太重要了。
【第三部分:他俩要是真成了,对行业会掀起多大浪?】
现在的局面是什么呢?比亚迪和荣耀的战略合作已经官宣了,从2023年的技术接触,到2024年的场景拓展,再到2025年的深度生态融合,这个合作已经从"暗戳戳"进化成了"台面上"。
这对整个新能源车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呢?先从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看。现在高端新能源车的竞争,已经从"比续航""比动力"这种硬件层面的竞争彻底升级到了"比生态"的软实力竞争。
华为问界用鸿蒙车机系统,让用户在车里就能用上华为的完整生态服务,包括云存储、云同步、AI助手等一系列东西。这套体系有多强大?看用户的忠诚度就知道了。
小米SU7造出来以后,靠着小米手机用户的天然流量加持,销量一直保持在高位。这说明什么?说明手机用户确实愿意为了生态的完整性去选择同一品牌的车。
比亚迪和荣耀的合作,能给腾势、仰望、方程豹带来什么样的升级呢?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一个仰望U8的车主用荣耀折叠屏手机开车,车里的大屏幕和手机屏幕可以实时同步,手机上的导航、音乐、视频都能无缝切换到车里。遇到复杂的路况,车机系统可以直接调用荣耀手机的AI大模型进行路况识别和决策支持。
驾驶状态不好的时候,荣耀手表和车机可以联动,自动监测驾驶员的疲劳度。长途开车累了,车机会主动提醒休息,并用荣耀的AI语音助手推荐最近的服务区。
这些听起来很"科幻"的功能,但在荣耀和比亚迪的深度合作框架下,这些全都变成了可能。这种体验的升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多大?
简直致命。因为一旦你习惯了这种无缝的跨设备协作体验,再去用其他车和手机的组合,就会觉得特别别扭。这就是生态锁定效应的威力。
不仅仅是对现有车主,对潜在消费者也有巨大的吸引力。本来在考虑买高端电动车的消费者,如果看到比亚迪的高端品牌能和荣耀手机无缝协作,这就成了一个额外的加分项。说不定就被这个"超级生态体验"说动,从别的品牌转投比亚迪。
对荣耀手机市场来说呢?这个合作能带来什么?
荣耀现在最大的挑战不是手机硬件竞争力不足,而是需要重振自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用户粘性。和比亚迪合作以后,荣耀就获得了一个超级场景:新能源车。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消费场景,而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场景。因为用户买一辆高端电动车,代表的就是一种对新科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这跟荣耀折叠屏手机的高端定位完全吻合。
而且比亚迪带来的不仅仅是用户流量,还有技术反哺。比亚迪在电池技术、车规级芯片、散热管理这些领域的积累,可以帮助荣耀手机进一步优化续航、性能和散热。
这样一来,荣耀手机的下一代旗舰产品可能会用上比亚迪改良的电池技术,续航能力直接超越竞争对手。这是一个"1+1大于2"的局面。
对整个产业的示范效应是什么呢?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以前业界有一种说法:造车和造手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各玩各的,永远也融不到一起去。华为要自己全包,从芯片到手机到车机全自研,成本巨大。苹果想进入车市场,到现在还没有拿出像样的产品来。
比亚迪和荣耀的合作,其实是在给整个产业解这个谜题:你不一定要自己全包,也不一定要强行自研所有东西。找对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反而比自己全干更高效、更节省、更快速地打造出一个完整的生态。
这对整个产业的启示是什么呢?是一种新的竞争逻辑的确立。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生态体系的竞争。一个企业要么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积累自己打造完整生态(比如华为),要么就要快速找到合适的生态伙伴来弥补自己的短板(比如比亚迪和荣耀)。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这个合作一官宣,舆论界确实炸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忧心忡忡,各种问题和预测层出不穷。咱选几个最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聊聊。
问题一:比亚迪和荣耀的合作会不会影响荣耀的独立性和决策自主权呢?
这个问题问得不错。荣耀在2020年从华为独立出来以后,管理层对自主性看得很重。当时荣耀要是被华为继续绑定,早就沦为华为的配角了。现在突然和比亚迪搞起战略合作,会不会又陷入类似的困境呢?
答案应该是不会的。首先,这只是战略合作协议,不涉及股权变更,不存在"入股"的问题。比亚迪没有变成荣耀的大股东,荣耀也不会失去决策权。
其次,荣耀现在的管理班子是在独立运营几年以后积累的经验。2025年1月赵明离职、李健接任以后,荣耀的新管理层对独立性的重视程度只会更高不会更低。荣耀不可能去重复从华为独立出来时走过的弯路。
第三,和比亚迪的合作不同于和华为的从属关系。比亚迪在手机产业链中本来就没有话语权,不可能对荣耀的产品决策、技术方向进行强制干预。这是一个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问题二:这个合作对普通消费者有啥直接好处呢?听起来都是一些"生态协同"这种虚的东西,实际生活中能体现出来吗?
这个问题更实际。答案是绝对有的,而且好处非常直接、非常实用。
开比亚迪高端车的用户,买一台荣耀手机以后,可能就会享受到一系列专属权益。比如荣耀手机和比亚迪车机系统的优先适配权,新功能的优先体验权,还有定期的升级和优化。
买荣耀手机的用户,说不定能获得比亚迪充电桩的折扣或免费使用权。或者比亚迪会定期推出针对荣耀手机用户的试驾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去体验腾势、方程豹这样的高端品牌。
最长远的好处是什么呢?是整个用车和用机体验的无缝衔接。以后如果这个合作持续深化,用荣耀手机开比亚迪高端车会变成一种"完美的组合"。
用手机拍的照片能实时投到车里的大屏,手机上的文件可以直接传到车机系统存储,开车时收到的微信消息、来电提醒会自动通过车机播报,不需要动手拿手机。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能感受得到的好处。
问题三:要是这个合作中间出现变数,比如两家企业产生分歧或者长期目标不一致,会不会对比亚迪的高端品牌造成伤害呢?
这个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企业合作确实存在风险,没有什么合作是永远稳定的。但从比亚迪的角度看,这个风险是可控的。
比亚迪和荣耀的合作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就算这个战略合作最后黄了,比亚迪还有自己的备选方案。DiLink车机系统的升级迭代一直在进行,腾势、方程豹、仰望的品牌力已经在市场上确立了,用户基础摆在那儿。
短期可能会有一些波折,但长期看不会对比亚迪的高端品牌产生致命伤害。而且从时间线看,荣耀和比亚迪从2023年就开始接触,到2024年已经在具体项目上有落地,到2025年才官宣深度合作。这说明两家企业已经磨合了接近两年的时间,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已经有了基础。
【结语:比亚迪和荣耀的战略合作,2026年科技圈怕是要变天】
从2025年10月的这个战略合作官宣,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很清楚的产业趋势:新能源车和智能手机的边界正在被彻底打破。
这不再是"造车的要自己做手机"或"造手机的要自己做车"这样的老套思路。而是一种新的生态逻辑——找到最优的合作伙伴,把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然后通过深度的技术和商业协同,创造出远超单个企业努力的价值。
比亚迪有什么?有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车销量,有超过400万辆的庞大保有量,有从电池到芯片的完整产业链。荣耀有什么?有在智能终端领域多年积累的技术底蕴,有在高端消费者中建立的品牌认知,有在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上的深厚积累。
两家企业的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我们现在还只是看到了合作的初期阶段。如果这个合作能持续深化,2026年甚至后续的年份里,比亚迪的高端品牌会变成什么样?荣耀手机又会怎样重振市场地位?
不出意外的话,比亚迪的腾势、仰望、方程豹这些高端品牌会逐步演变成一种"全场景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的代表。不仅仅是买一辆车,而是获得了一整套包括手机、可穿戴设备、车机系统的完整生态体验。
荣耀手机有了比亚迪这样的强大合作伙伴以后,在市场竞争中会重新获得一个战略高地。不再仅仅和其他手机品牌在硬件和系统上竞争,而是能给消费者提供一种独特的"车+手机+生态"的整体解决方案。
未来的竞争逻辑已经在改变。曾经那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谁能找到最合适的生态伙伴,谁就能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比亚迪和荣耀这对"跨界组合",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这个新的产业逻辑。他们的合作会激发整个行业的创新和竞争,也会给消费者带来真实的、可感知的生活体验升级。
下一次再有人说"造车和造手机没有关系"的时候,咱就可以甩出这个案例了。比亚迪和荣耀已经用事实证明,只要找对合作伙伴,跨界合作不仅可行,而且能玩出王炸的效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