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回又让步了。4月29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签署了一项总统令,决定下调25%的外国汽车进口关税,意味着进口汽车将不再面临像钢铁和铝一样的额外关税,这样就能避免因重叠关税带来的叠加效应。
先别急着高兴,特朗普这老狐狸可不会轻易认输的。降低汽车关税,其实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的一次大考验。
1.扼杀中国车企,七年前的双重绞杀
时间回到7年前,2018年3月,马斯克的特斯拉终于超越了美国老牌车企福特,市值首次破纪录。
同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301调查报告》初稿里,花了27页专门提到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
那时候,蔚来、小鹏、理想和威马这些中国新能源车企正拼命积攒实力,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扶持下,迅速崛起。
在那份后来导致2018年贸易战的报告中,清楚地把“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当成了“扭曲市场的非公平竞争手段”。那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仅有79.4万辆,而特斯拉也开始逐渐展露出它的竞争力。
美国作为汽车工业大国,其政府的焦虑显而易见。
在福特、通用等老牌车企的 lobbying 下,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电动大巴启动了“双反”调查。
2018年11月,比亚迪在洛杉矶工厂交付的15辆K7电动大巴,遭遇了强制性的34.98%关税加征。
为了让美国老百姓坐不上公交,美国税务部门可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更让人吃惊的是,美国能源部突然终止了与中国公司在电池技术上的合作。当时的宁德时代可还没现在这么牛逼,刚在密歇根搞的研发中心一下子就被关了,价值2.3亿美元的固态电池专利也被锁在硅谷的保险柜里。
这波打击可真是系统性的,接连不断的坏消息接踵而来,直指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8年1月,美国海关推出新规: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得提供完整的溯源数据,而且不能涉及任何中国军工企业的技术。
这直接让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公司价值18亿美元的订单吹了个天烟。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2017-2019年期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因为美国制裁,潜在市场规模损失高达470亿美元,差不多是那段时间行业总利润的2.8倍。
2.二次围剿,关税补丁的隐秘杀机
昨天特朗普政府发布的这项“补丁令”,表面上看像是个让步,实际上却蕴藏着深意。
这次的政策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和一个重要的卖点——车载芯片,还是没被涵盖进去。
车载芯片归根结底也是芯片,这个把戏可真是美国的拿手好戏。
新规把车载芯片分成三个档次:美国设计而且本土生产的免税,盟国生产的要收7.5%的税,涉及中国制造流程的直接加收45%。
这招精准锁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两个大芯片供应商,地平线的征程6芯片和华为的MDC计算平台。这两款芯片是L2-3级自动驾驶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还和芯片巨头高通的车载芯片8155和8255展开激烈竞争。
还有一些更隐秘的稀土角力。根据新的规定,每公斤钕铁硼永磁体要交14美元的“环境补偿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掌握着全球92%的稀土永磁材料供应。
以比亚迪汉EV的每辆车用量2.3公斤来算,仅这一项就让每辆车的成本增加了220元。美国战略材料委员会表示,这种做法每年将让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多花37亿美元。
白宫也开始实施“供应链净化行动”,规定获得税收抵免的新能源汽车,得在2027年前把中国零部件的占比降到12%以下。
这就意味着,像使用宁德时代电池和汇川电机控制器的特斯拉Model 3,未来可得的7500美元联邦补贴将不再有了。
彭博社的估算显示,这项政策可能导致中国向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在三年内减少62%。
3.绝地反击:中国制造的涅槃之路
在2023年上海车展上,德国大众的CEO奥博穆在比亚迪展台旁观察中国制造的刀片电池仓,这一幕被全球媒体多次报道,并配上了夸张的标题。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真是一段漫长的技术征程。
在电驱动系统方面,精进电动的300kW永磁同步电机效率比博世的同类产品高出4%。
华为数字能源发布的全液冷超充技术,仅需10分钟就能为电动车补充400公里的续航,这比特斯拉V4超充快了27%。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每年超过1200亿元的研发支出,这个金额是美国老牌汽车厂家投入的1.8倍。
供应链的自主化实在让人惊讶。咱们从赣州稀土集团的磁材精炼说起,再到青海盐湖的锂提取技术取得突破;还有地平线征程6芯片的顺利量产,科达利的一体化压铸模具也已上线。中国如今已经打造出全球独一无二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美国想要搞碳化硅芯片封锁的时候,比亚迪半导体可真给力,才用了14个月就把车规级SiC模块投入量产,而且良品率还超过了美国的竞争对手,真是了不起!
市场数据就是硬道理啊!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了6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也突破了200万辆,这一下可真是彻底打破了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局面,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更让人关注的是,比亚迪在泰国设厂,蔚来也进军了柏林,小鹏汽车在墨西哥的组装线欢快地开工。中国的车企正在重新勾勒全球汽车市场的布局,真是一个大变革啊!
4.中国车企手指地图,还有谁?
在深圳比亚迪的总部,王传福办公室墙上挂着两幅地图:一幅是1937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另一幅则展示了比亚迪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分布。
这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非常清楚,竞争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战略意志的一场较量。
美国现在可真是一团糟。美国汽车创新联盟发出了响亮的警告:如果全面脱钩,美国将损失70万个就业岗位,三大车企的电动化转型至少得拖延五年。
不过,中国可没打算硬拼:美方一加关税,宁德时代立马就在密歇根开厂;稀土出口受限时,中国稀土集团也和外企搞起了合资公司。
这样的“你中有我”的缠斗战术,直接让特朗普的阴谋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历史总是反复证明着真理。七年前,美国用关税压力把中国的光伏企业逼到了墙角,没想到反而促成了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如今,类似的剧情又在新能源汽车的领域里上演。
不同的是,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了专利、产能和市场这三大杀手锏。就像华为重新崛起的麒麟芯片,打破封锁从来都不是靠妥协,而是凭借着十年的坚持和努力。
特斯拉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大众汽车在上海车展上也宣布了增程车型的生产,而福特电马则搭载了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这场竞争的结果已经逐渐显现了。
说到底,商业的核心就是利益。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大实力,正悄然改变着百年汽车制造业的游戏规则。
特朗普降低的那25%关税,我们根本不在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