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出售横滨总部大楼 中资财团接手汽车业格局生变
那座矗立在横滨车站旁的玻璃幕墙建筑——日产全球总部大楼,即将更换主人。970亿日元的交易额,45亿人民币的价码,背后是日本汽车巨头断腕求生的决心。
说实话,看到这消息时我愣了几秒。总部大楼是什么?是企业的门面,是尊严的象征。日产却把它卖了。卖给谁?中国的敏实集团和美国财团。这笔交易,不简单。
日产真的很难。看看这些数字: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全球销量下滑2.8%,中国市场更是暴跌12.2%。电动化转型需要钱,全球竞争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卖楼成了最直接的选择。
但这不只是卖楼。日产选择了售后回租。他们还会在这里办公。这栋大楼见证了日产从东京迁址横滨的雄心,如今却要看着主人为生存而战。
买家敏实集团什么来头?1992年创立,从汽车密封条做起,如今年产值超百亿。客户遍布全球。这次收购,是中国零部件企业的一次漂亮出击。能在日本核心地段拿下标志性建筑,意义远超商业本身。
更值得玩味的是同一天的另一条消息:日产在广州成立了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这是外资车企在华首个此类公司。东风日产N7将出口海外。卖楼求生与开拓新路,日产在两条线上同时发力。
汽车行业的围墙正在倒塌。曾经的老师开始向学生学习。总部大楼可以卖,传统模式可以改。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的浪潮下,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日产的Re:Nissan计划要在2027年前完成改革。关厂、裁员、卖楼,都是阵痛。但阵痛之后呢?我们看到了日产在中国的积极布局。用中国市场反哺全球,这步棋下得巧妙。
那座大楼还会立在横滨。里面的员工还在为日产工作。但 ownership 已经改变。这或许就是新时代汽车产业的隐喻:没有永恒的基业,只有不断的变革。
汽车还是汽车。但造车的人、卖车的方式、行业的格局,都在重构。当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买下日本巨头的总部大楼,当外资车企依托中国基地出口全球,我们知道,游戏规则已经不同了。
日产卖楼不是终点。这只是全球汽车产业大洗牌的一个片段。下一个会是谁?我们都在见证历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