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终章】7月22日,三菱汽车挥刀斩断最后一丝牵挂 —— 正式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资合作,关闭发动机业务生产线。至此,入华40年的日系巨头在中国生产版图彻底归零,成为首个全面退场的跨国车企。
⏳ 撤退时间线:从“躺赚”到“归零”
- 7月2日暗涌:沈阳航天三菱更名“国擎动力”,三菱股东集体退场,北京赛苜科技接盘;
- 7月22日终局:发动机业务停摆,40年合资链条彻底断裂;
- 1元象征价:2024年长沙工厂被广汽埃安以1元收购,昔日50亿投资成历史尘埃。
兴衰四十年:从“心脏供应商”到“电动化弃子”
- 80-90年代封神:靠沈阳航天三菱、东安三菱两大发动机厂,垄断国产车30%发动机份额,比亚迪、长城等车企曾靠三菱“心脏”续命;
- 越野图腾:帕杰罗/V33成公务车标配,北京吉普国产帕杰罗Sport,让“山猫”威名响彻中国;
- 致命转折:2000年“刹车油管事件”埋雷,2019年雷诺-日产联盟内耗致研发停滞,6年未推全新车型,末代电车阿图柯竟是埃安V换标!
- 溃败数据:
✅ 2018年销量14万辆→2022年产能利用率暴跌至16%(长沙工厂宛如“鬼城”);
✅ 2023年停产→2025年发动机清零,4000员工黯然离场。
车主集体追忆:青春与信仰的落幕
“欧蓝德带我穿越沙漠草原,从没抛锚过!”郑州张先生抚摸爱车哽咽,“以后见一辆少一辆,它是我闯荡十年的战友”。
“翼神油门一踩,街头回头率100%!”李女士翻出老照片,“当年10万块买三菱发动机,性价比封神,可惜再没续作了…”。
⚠️ 残酷警
示:外资车企的“中国生死局”
三菱退场非偶然,而是电动化转型迟缓的必然结局:
- 技术断代:自主品牌发动机研发崛起+新能源狂飙(2024年中国电车销量暴增39.7%至1158万辆),三菱燃油技术优势荡然无存;
- 战略失误:死守“卖发动机躺赚”模式,无视中国闪电式技术迭代;
- 行业地震:日系车企衰退潮序幕拉开,下一个会是谁?
深度结语
三菱的退场,是旧时代的悲情注脚,更是新时代的刺耳警钟。当中国汽车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赢全球”,任何迟疑者都将被时代甩下站台。致敬过去,敬畏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