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降价也卖不动?锐界L遇冷,只是时代变了

最近汽车市场有个事儿挺有意思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

就是那个挂着福特标的美系大块头SUV,锐界L,现在价格便宜得有点让人不敢相信。

一台车长快五米,轴距快三米,妥妥的中大型SUV,经销商那边的裸车价据说有些地方已经降到了19万以内。

要是把这事儿放回三五年前,估计4S店的电话都得被打爆,门口排队的人能绕好几圈。

油车降价也卖不动?锐界L遇冷,只是时代变了-有驾

可现在呢?

现实情况是,就算价格这么有诚意,锐界L每个月的销量也就两三千台,这个数字在如今的汽车市场里,说实话,连很多国产新能源热门车型一个星期的销量都比不上。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这么大一台合资SUV,价格都降成这样了,怎么就没人买了呢?

是这车本身不行,还是咱们老百姓的眼光变了?

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其实比一台车卖得好不好要深刻得多。

咱们得公平地讲,福特锐界L这台车,单从产品本身来看,其实真不差。

它继承了美系车一贯的优点,就是“大”。

那个尺寸摆在那儿,无论是视觉上的气场,还是坐进车内实实在在的空间感,都相当到位。

一家五口人,甚至偶尔带上老人凑个六七个人,坐在里面都不会觉得憋屈。

动力方面,它有纯燃油版,搭载的是福特那台挺有名的2.0T发动机,开起来动力储备足,跑高速稳稳当当;它也紧跟潮流,推出了一套油电混动系统,学着丰田的样子,把油耗降下来了,一箱油跑个一千公里也不是什么难事。

按理说,有品牌、有空间、有动力,现在还有了这么低的价格,这不就是咱们过去买车时最看重的“性价比”吗?

可为什么这套过去屡试不爽的打法,现在失灵了呢?

问题就出在,我们买车的“参照物”已经彻底变了。

以前我们买车,是在大众、丰田、福特这些传统品牌之间做选择,大家比的是谁的发动机技术更成熟,谁的变速箱更平顺,谁的底盘调校更有韧性。

可现在,你走进任何一个大一点的商场,就会发现一楼最显眼、人流量最大的位置,早就被理想、问界、比亚迪、蔚来这些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给占领了。

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很多时候已经不是从4S店开始了,而是从逛商场就开始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你本来是去商场吃个饭、看个电影,路过理想汽车的展厅,销售人员热情地请你进去体验一下。

油车降价也卖不动?锐界L遇冷,只是时代变了-有驾

你坐进理想L系列的车里,孩子立马被后排的大电视吸引住了,老婆发现中央扶手箱里居然还有个能冰镇饮料的小冰箱,你往那座椅上一躺,感觉比家里的沙发还舒服。

这时候销售跟你聊的,不是这车有多少马力,零百加速几秒,而是“我们这车就是为中国家庭打造的移动的家”。

你一下子就觉得,车原来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还可以是个让人放松和享受的空间。

从理想的店里出来,你可能又走进了旁边的问界展厅。

华为的牌子在那儿摆着,吸引力就足够大了。

销售给你演示那块大屏幕操作起来有多流畅,跟你的华为手机无缝连接,导航、听歌、看视频都方便得不行。

然后他再给你讲讲这车的智能驾驶,说在堵车的时候能帮你自动跟车,跑高速能帮你保持车道,大大减轻了你开车的疲劳感。

你听完一琢磨,每天上下班堵在路上,腿都快踩断了,要是有这么个功能,那可真是太香了。

这时候,你对“好车”的理解,又多了一个维度,那就是“智能化”。

等你转了一圈,最后看到比亚迪的展台,那里总是围着不少人。

销售也不跟你说太多花里胡哨的,就给你算一笔最实在的账。

他会告诉你,比亚迪的DM-i插电混动技术,如果你家里能装充电桩,那平时上下班通勤,完全可以只用电,一度电几毛钱,算下来一公里成本也就一毛多。

锐界L的混动再省油,百公里也得六七个油吧?

按现在的油价,一公里怎么也得五六毛钱。

这一天下来,一年下来,省下的油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种实实在在能帮你省钱的诱惑,对我们普通家庭来说,冲击力是巨大的。

你看,就这么在商场里逛了一圈,你脑子里关于汽车的评判标准,是不是已经被彻底刷新了?

福特锐界L还在强调的那些“空间大、动力稳”,在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问界的“智能座舱天花板”和比亚迪的“电比油低”这些全新的卖点面前,一下子就显得不那么重要,甚至有点过时了。

油车降价也卖不动?锐界L遇冷,只是时代变了-有驾

这不是说锐界L不好,而是对手们已经不在同一个维度上跟你竞争了。

它们等于是在告诉你,以前你觉得车是个好“机器”,现在我们造的是个好“伙伴”,是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

在怎么卖车、怎么跟消费者沟通这件事上,传统车企也明显慢了半拍。

福特们还习惯于在远离市区的汽车城里建一个大大的4S店,等着顾客上门,然后销售拿着一本厚厚的配置表,跟你一条一条地讲参数。

而新势力们呢,把展厅直接开到了你生活的地方,让你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它们的产品。

它们的销售人员更像是产品体验官,更注重跟你建立情感连接。

而且,它们还引入了一个叫“OTA”的东西,也就是空中升级。

这就像我们的手机系统一样,隔三差五就能收到一个升级包,可能增加了一个新功能,或者优化了某个体验。

这就让车子有了一种“常用常新”的感觉,你买回家的车,是会不断成长的。

反观传统燃油车,出厂时是什么样,基本上开到报废也就是那个样了。

这种体验上的差距,也是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的重要原因。

所以,福特锐界L卖不动,降价也没用,这背后其实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

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通过在电动化、智能化和用户体验上的不断创新,硬是把游戏规则给改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现在国内市场上每卖出两台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这说明,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接受了新的汽车价值观。

当大家都在讨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用车成本的时候,你再去跟他们强调发动机有多好,变速箱有多平顺,吸引力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锐界L的困境,可以说给所有还沉浸在过去辉煌里的合资品牌上了一堂课:这个时代,光靠降价和强调所谓的“机械素质”已经行不通了。

消费者想要的,不再是一台更便宜的代步工具,而是一个能带来全新体验的、更聪明的出行伙伴。

燃油车的时代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但它的主角光环确实在慢慢褪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