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人捧红的伪豪车,海外遇冷,国内车主当宝贝

雷克萨斯ES、英菲尼迪Q50L、讴歌TLX-L,这些在国内被捧上神坛的“豪华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却惨不忍睹,甚至被品牌边缘化——这到底是国人的品味出了问题,还是我们被“错位竞争”玩弄于股掌之间?

我试驾过不下20款豪华品牌车型,从德系三强到日系三剑客,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开上国产加长的英菲尼迪Q50L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车,根本不该出现在这个级别。轴距拉长80mm,后排空间秒杀同级,可方向盘回馈生涩、底盘松散,完全不像一台主打操控的日系性能车。但它在国内4S店里,居然真有人排队提车,还一脸“我买到了性价比豪车”的满足感。

这不是个例。

一、加长即正义?空间换牌面的日系“伪豪”

先说数据:雷克萨斯ES在国内年销超20万辆(来源:乘联会2023年报),稳居进口中大型轿车榜首。可你信不信,在美国本土,它的销量还不及凯美瑞的一半?更讽刺的是,雷克萨斯在美国主推的是RX、GX这些SUV,ES的存在感极低。

为什么?因为ES的定位,在美国市场根本站不住脚。它用凯美瑞的平台,换了个豪华外壳,动力偏佛系,驾驶感中庸。美国人要的是宝马5系那种驾驶质感,或是奔驰E级的科技豪华,而不是一台“安静的沙发车”。

可到了中国,画风突变。ES靠着“进口身份”“省心耐用”“静谧舒适”三大标签,成了中产家庭的“体面入门豪车”。我问过不少ES车主:“你冲的是什么?”十个人里八个答:“省心,不用去BBA排队加价。”

但问题是,同样的预算,真能买到更好的驾驶体验和品牌价值。比如宝马3系标轴版,后驱+采埃孚8AT,操控乐趣甩ES几条街。可很多人一进4S店,销售一句“雷克萨斯不用加价,还送保养”,心就软了。

这不是选择,这是妥协。

再看英菲尼迪Q50L。海外版Q50本是宝马3系的对标产品,搭载3.0T V6双涡轮引擎,后驱平台,操控犀利。可国产后,为了空间加长轴距,悬挂调校向舒适妥协,动力系统却停留在2.0T+7AT(后期才引入2.0T+CVT),驾驶质感大打折扣。

我在山路试驾过Q50L,过弯时车身侧倾明显,转向虚位比想象中大,完全不像一台“运动豪华轿车”。可销售告诉我:“我们后排比3系宽8公分,客户都说值。”——空间赢了,灵魂丢了。

二、设计背后的“中国特供”逻辑

这些车的设计理念,本质上是一种“降维打击式错位竞争”。

什么叫错位竞争?就是用低一级的技术平台,通过加长、降噪、堆配置,去冲击高一级的豪华市场。雷克萨斯ES基于TNGA-K平台,和凯美瑞、汉兰达同源;讴歌TLX-L更是直接拿雅阁平台拉长,动力系统老旧,内饰塑料感强。

被国人捧红的伪豪车,海外遇冷,国内车主当宝贝-有驾

可它们在国内卖的,是“无微不至的服务”和“零故障率的口碑”。我去过雷克萨斯4S店,确实有茶歇、按摩椅、代步车,服务堪比五星级酒店。但你细想:这些服务,是不是在为产品力不足“补票”?

我采访过一位前雷克萨斯经销商经理,他坦言:“ES的高溢价,一半靠产品,一半靠服务包装。我们不拼动力、不拼操控,就拼‘你用十年都不会坏’的心理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确实打动了大量“怕麻烦”的中年消费者。但问题是,汽车的本质是交通工具,不是理财产品或省心家电。当你花35万买一台ES 300h混动,得到的是2.5L自吸+电机的平顺输出,可你也失去了驾驶激情和科技体验。

相比之下,同价位的特斯拉Model 3、蔚来ET5,哪怕小毛病多点,至少在智能化、加速性能上给你“未来感”。而ES给你的,是一张“十年保修”的安心符。

三、用户真实体验:有人真香,有人后悔

我在车友群做过一个小调查:“你后悔买雷克萨斯ES/英菲尼迪Q50L吗?”

结果很有意思:

一位杭州的ES车主说:“我老婆开,接送孩子、买菜、偶尔自驾游,安静、省油、不用操心,完美。”

一位深圳的Q50L车主吐槽:“当初冲着‘可变气缸’和‘后驱’买的,结果CVT变速箱顿挫明显,高速超车乏力,现在想换车都卖不掉。”

还有一位讴歌TLX-L车主苦笑:“朋友问我什么车,我说讴歌,他们问‘欧歌?’……品牌认知度太低了。”

这些反馈说明什么?这些车的成败,极度依赖使用场景和用户预期。

如果你要的是一台“不坏的移动沙发”,ES确实是个好选择。但如果你期待“豪华驾驶体验”,那Q50L、TLX-L大概率会让你失望。

四、横向对比:谁在裸泳?

我们拉三台车对比:雷克萨斯ES 260、宝马325Li、凯迪拉克CT5,都是30万左右主力车型。

被国人捧红的伪豪车,海外遇冷,国内车主当宝贝-有驾

维度 雷克萨斯ES 260 宝马325Li 凯迪拉克CT5

平台 TNGA-K(凯美瑞同源) CLAR后驱平台 Alpha后驱平台

动力 2.0L自吸+CVT 2.0T+8AT 2.0T+10AT

风阻系数 0.27Cd 0.23Cd 0.24Cd

L2级辅助驾驶 标配(LSS+系统) 选装(需加1.5万) 标配(Super Cruise)

三年保值率 约75%(来源: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 约68% 约62%

数据很清晰:ES赢在舒适与保值,3系赢在操控与品牌,CT5赢在配置与性价比。

但关键问题是:ES的高保值率,是不是建立在低产量+饥饿营销基础上的“虚假繁荣”?

我查了雷克萨斯的排产数据,ES确实控制销量,导致二手车市场供不应求。而宝马、凯迪拉克走量,保值率自然被稀释。可一旦雷克萨斯放开供应,这层“光环”还能维持吗?

五、为什么国外混不下去,国内却当宝?

根本原因就四个字:市场错配。

在欧美,消费者对品牌定位极其清晰:雷克萨斯是丰田的高端线,定位低于BBA;英菲尼迪更是被日产边缘化,全球销量连奔驰一个零头都不到。

可在中国,品牌认知存在“信息差”。很多人不知道雷克萨斯是丰田子品牌,只记得“进口”“雷克萨斯=豪华”。再加上早期“凌志”时代的口碑沉淀,形成了“日系也能做豪华”的集体记忆。

被国人捧红的伪豪车,海外遇冷,国内车主当宝贝-有驾

更关键的是,这些车精准踩中了中国家庭的“安全需求”:不坏、省心、服务好、有面子。它们不像BBA那样需要加价,也不像新势力那样“冒险”,成了“稳妥之选”。

但这真的是理性消费吗?

当你花30多万,买一台动力平平、科技落后、驾驶无趣的车,仅仅因为“省心”,是不是也在向平庸妥协?

六、未来会怎样?

随着国产豪华品牌崛起(如蔚来、理想、领克09),以及BBA价格下探,这些“伪豪车”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

雷克萨斯已经开始引入RZ纯电、LF-ZE概念车,试图转型电动化。但它的电动化进程缓慢,软件体验被用户诟病“像五年前的手机”。

英菲尼迪和讴歌更惨——讴歌已退出中国市场,英菲尼迪大幅缩减经销商网络。它们的结局,或许就是:靠错位竞争火了一阵,最终被更真实的产品力淘汰。

写在最后

我不是说雷克萨斯ES不好,它确实是一台合格的舒适型轿车。但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把“不坏”当成豪华车的核心标准?

当一台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免出错”而不是“追求极致”,它还能称得上“豪华”吗?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一台好车,到底应该“省心”更重要,还是“有趣”更重要?

老铁们,评论区聊聊:你身边有没有人买了这些“伪豪车”后悔的?你觉得花30万买ES,值吗?

我会认真看每一条留言,也欢迎你问我试驾过的任何车型体验。

被国人捧红的伪豪车,海外遇冷,国内车主当宝贝-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