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热度背后:一场让股民心跳加速的资本过山车

小米汽车热度背后:一场让股民心跳加速的资本过山车

(标题:小米SU7订单破20万背后:股价坐过山车套牢300亿,汽车狂飙该不该追?)

小米汽车热度背后:一场让股民心跳加速的资本过山车-有驾

8月7日港股开盘,小米集团股价像坐过山车般直冲54港元,又在收盘前摔回51.85港元。这戏剧性的一幕,正赶上SU7发布后24小时订单突破20万的狂欢时刻。更扎心的是,当天成交额高达148亿人民币,相当于每分钟有3.5亿资金在逃窜。

要说最热闹的,还得看汽车圈的"顶流"效应。SU7发布会现场灯光还没熄灭,社交媒体已经炸开了锅。汽车垂类博主连夜拆解车门铰链,科技媒体把续航数据做成动态图表,连菜市场大妈都在讨论"这车真能跑700公里?"。这种全民狂欢的场景,连雷军自己都感慨:"没想到汽车发布会比手机还刺激。"

但资本市场的反应总比舆论慢半拍。3月25日那场425亿港元的配股融资,就像往滚油里泼冷水。当天股价暴跌6%,市值蒸发900亿港元,创下了2020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更戏剧性的是,4月1日安徽高速那起致命事故,让股价在48小时内蒸发1200亿港元,相当于把SU7的定金全吐了回来。

要说这届股民真不容易。4月份追高买入的,现在看着44港元的股价直叹气;8月份抄底的,又得面对51港元的天花板。就像菜市场里挑西瓜——听着敲起来"砰砰"响,切开发现全是籽。花旗银行最新报告说得直白:汽车业务每卖一辆亏4.5万,这哪是造车,分明是烧钱比赛。

不过仔细想想,这波操作倒也有迹可循。看看小米的"钞能力":全球手机出货量冲到15%市场份额,生态链设备突破9亿台,9月份还要开5000家新门店。难怪摩根大通说,就算汽车业务亏损,光手机业务就能撑起3000亿市值。但问题是,现在新能源车赛道挤得跟春运火车站似的,小鹏、理想都在降价,小米这"性价比"打法还能灵光吗?

最让人捏把汗的是产能问题。虽然工厂开足马力双班倒,但35万辆的年交付目标听着就像天方夜谭。去年13.5万辆的交付量已经让生产线冒烟,今年要翻两倍?难怪有车主吐槽提车要等5个月,这哪是买车,分明是开盲盒。

说到底,这场资本游戏里没有真正的赢家。雷军在发布会上说"为发烧而生",股民们却成了被发烧的韭菜。不过换个角度想,要是真能实现"人车家全生态",现在这点波动又算得了什么?就像当年特斯拉亏损时,谁又能想到如今万亿市值?

(经典语句:股市如棋局,落子无悔;投资似登山,一步一重天)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新浪股市汇、雪球、今日霍州、通信专家马继华公开分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