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买车活该吃亏?捷达车主含恨互撕,劝诫车友:千万别买!

说起捷达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款皮实耐用、方方正正的“国民神车”。

它曾经是一汽-大众旗下的一款明星车型,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不过,时代在变,市场也在变。

低价买车活该吃亏?捷达车主含恨互撕,劝诫车友:千万别买!-有驾

2019年,捷达不再仅仅是一款车的名字,它被独立出来,成了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任务很明确:借助大众汽车的技术背景和捷达这个响当当的名号,去和咱们发展迅猛的国产汽车品牌争夺十万元左右的家用车市场。

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不错,花更少的钱,就能买到一辆有“德系血统”的车,这对很多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是相当大的。

这个策略在初期也确实收到了成效。

捷达品牌推出的几款车,比如VS5和VS7,都用了大众成熟的平台和动力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大件。

这让很多消费者觉得心里踏实,毕竟是经过市场多年检验的技术。

低价买车活该吃亏?捷达车主含恨互撕,劝诫车友:千万别买!-有驾

凭借着价格优势和大众光环的加持,捷达VS5这款主力SUV车型,一度在市场上卖得风生水起,每个月都能有几千台的销量,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这个成绩单相当亮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车主开着他们的捷达跑了几万公里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当初购车时的喜悦,渐渐被用车过程中的烦恼所取代。

一场围绕着车辆质量的争论,在车主群体中愈演愈烈,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为了追求低价,消费者到底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最先集中爆发,也是最让车主们感到后怕的,是轮胎开裂的问题。

按照常理,一辆新车的轮胎,正常使用下开个五六万公里是基本操作。

可不少捷达VS5的车主发现,自己的车才跑了一两万公里,甚至更短,四条轮胎上就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细小裂纹,看起来就像是用了很久的老化轮胎一样。

低价买车活该吃亏?捷达车主含恨互撕,劝诫车友:千万别买!-有驾

一位车主在投诉平台上这样描述他的经历:他平时开车非常爱惜,胎压也都是按照厂家推荐的标准来充的,结果开了不到两万公里,四条轮胎无一幸免,全都出现了龟裂。

这让他非常担心,轮胎是车辆唯一和地面接触的部件,一旦在高速行驶中发生爆胎,后果不堪设想。

当这些忧心忡忡的车主找到4S店寻求说法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轮胎属于易损件,质保期只有半年或者一万公里,以先到为准。

这个解释显然无法让车主们接受,他们反问,难道买一辆家用车,每年都要准备一套新轮胎的钱吗?

这显然不符合正常的使用逻辑,也让很多人对车辆出厂时的配件质量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低价买车活该吃亏?捷达车主含恨互撕,劝诫车友:千万别买!-有驾

如果说轮胎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自费更换来解决,那么车身生锈的问题,就更像是深入骨髓的顽疾,让车主们头疼不已。

这个问题在捷达VS5和VS7上都普遍存在。

很多车主反映,他们的车在车门内侧的锁扣、车门下方的接缝处,甚至底盘的一些部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锈蚀。

有的锈迹还很轻微,只是个别锈点,而有的则已经相当严重,甚至有锈穿的风险。

一位自称有二十年汽车维修经验的老师傅,本以为自己选车眼光毒辣,结果也栽在了自己的捷达VS7上。

他发现车身出现的锈迹,并不是表面磕碰造成的,而是从钢板内层由里向外锈出来的。

低价买车活该吃亏?捷达车主含恨互撕,劝诫车友:千万别买!-有驾

4S店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帮他把生锈的地方打磨掉,然后重新喷漆,再给一些维修保养的优惠作为补偿。

但这位老师傅当场就拒绝了,因为他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这种处理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相当于用一层新油漆把问题盖住,表面上看起来是新的,但内部的锈蚀过程并不会停止,过不了多久问题还会复发。

一个专业的汽修师傅,对着自己的车都感到无能为力,这份无奈感,也让其他普通车主感到更加焦虑。

然而,要说争议最大,甚至导致车主群体内部产生激烈争论的,还得是颗粒捕捉器堵塞的问题。

首先得简单解释一下,这个颗粒捕捉器是什么。

低价买车活该吃亏?捷达车主含恨互撕,劝诫车友:千万别买!-有驾

它是为了应对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里的一个装置,功能就像一个高精度的过滤器,专门捕捉尾气中的细小颗粒物,以减少空气污染。

理论上,当这个过滤器里的颗粒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车辆的行车电脑会通过提升排气温度的方式,把这些颗粒物烧掉,完成一次“自我清洁”,这个过程也叫“再生”。

但问题就出在,根据一些专业人士的分析,捷达车型的颗粒捕捉器安装位置离发动机相对较远,导致排气在到达它那里时温度可能不够高,这就使得“自我清洁”的效率大打折扣。

尤其是在城市里走走停停,或者经常短途行驶,发动机长时间低转速运行,排气温度就更难达到再生的要求,久而久之,过滤器就容易被堵住。

一旦堵塞,车辆就会出现动力下降、油耗急剧增加等现象,仪表盘上还会亮起故障灯。

这个问题直接把捷达车主分成了两个阵营。

低价买车活该吃亏?捷达车主含恨互撕,劝诫车友:千万别买!-有驾

一部分车主深受其害,抱怨连连。

他们表示,自己的车隔三差五就堵一次,尤其是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堵塞的频率更高。

为了解决堵塞,他们不得不按照4S店的建议,专门找个时间去高速公路上,以较高的速度和发动机转速跑上几十公里,强制让颗粒捕捉器进行“再生”。

这种体验让车主们觉得非常折腾,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而是在伺候车。

而另一部分车主则表示,自己的车开了好几年,从来没遇到过堵塞的问题。

低价买车活该吃亏?捷达车主含恨互撕,劝诫车友:千万别买!-有驾

他们认为,出现堵塞是因为前一类车主开车习惯太“温柔”,舍不得踩油门,长期低速行驶导致的,并不能算是车辆的设计缺陷。

于是,一场关于“是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的辩论就在各大论坛和车友群里上演。

但平心而论,作为一款面向大众的家用车,它理应适应大多数人的日常驾驶习惯,而不是要求每一位车主都必须用特定的、甚至有些极端的方式去驾驶,才能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产品在设计普适性上可能存在考虑不周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高速行驶时车内噪音大、隔音效果差等问题,虽然不像前面几个问题那样致命,但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驾乘体验。

综合来看,捷达品牌独立后,确实通过成本控制,给出了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但从后续暴露出的轮胎、生锈、颗粒捕捉器等一系列问题来看,这种成本控制似乎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合理的范围,甚至影响到了车辆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消费者选择购买相对便宜的汽车,可以接受它在内饰用料、舒适性配置上有所妥协,但绝不意味着愿意以牺牲产品质量和行车安全为代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