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二手车圈最近真的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冰火两重天,沦为现场版“追忆昔日荣光”典范。
忘了那些年,车商们一边抽着五条人,一边算着流水,这会儿谁还在段位上飘着?
我跟你说,二手车这行过去牛得不行,什么“新车落地即贬值”、什么“羊毛出在狗身上”,都融进了人家车商的乐呵日子里,还有谁能跟他们比?
以前在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简直就是车商土豪的闹市,最火的一家门店,一年能做出五个小目标(不是王健林说的那个),不是流水,是销售额,纯利润都能买上海中环的别墅。
你无法想象,那种“今天把车收了,下午直接走人,顺带能赚一个iPhone的钱”,一秒变身“暴富先锋”,在那个时代是无比简单的事。
注册公司都跟抢红包似的,2015年全国摆摊的二手车商不过30万+,哎,不到十年,直接干上了80万,谁说这圈子不肥?

但嘛,好景不常在。
神话就是用来破灭的。
2023年开始,风越刮越猛,媒体天天喊二手车行业要玩完,一票人哭爹喊娘,92%的车商不是亏钱就是裸奔,谁说日子好过,那就是给自家娃搽粉了。
我寻思,这困局咋那么难搞?
都说行业困难全国都有,但咱二手车圈为啥卡到“生死一线”?
你以为简单,实际“无解”。
新车现在价格便宜得离谱,甚至比二手车还低,有的二手车商前脚花26万收个岚图,结果新款的新车价才26.99万。
原先觉得这种事是例外,现在发现压根是行业现状。
要不说,网上火的北京二手车商褚会长,曾经以接近千万收红衣大叔迈巴赫,跟抢年终奖一样猛,这种成交,妥妥是二手车界的“非卖品”。
褚会长,其实就是活生生的行业缩影。
他早2002年就在花乡扎了根,那会儿新车都还是奢侈品,二手车门店就是印钞机,啥叫有车就不愁卖,客户都跟抢白菜一样蜂拥而至。
而且那时候你要是有辆两百万的豪车,真能赚麻了,车商手里面自信满满,车来了直接谈,价格带一挂,从不愁没人要。
进入2010年,国内二手车市场仿佛打了鸡血,每天两千多人涌进来看车,活跃到根本停不下来,褚会长集团化经营,分店猛开,售后也跟着热闹。
可惜,“盛极必衰”这话唠永远是真理。
如今门庭冷清,客户量缩水到每天地几百,还得靠线上给自己造势,谁都想打破僵局——但现在,线上流量没那么好接盘,人们精明得很。
今年有车商全年流水千万,最后算账只有一万块到手,这不是赔,是往身上贴钱活。
个别车商收台宾利,花两百万进去,转身亏掉八十万,不夸张,就是“亏本特卖”。
老燃油车也就算了,能源车贬值飞快,有些一落地八折都不能保命,部分车型干脆五折,就问你心疼不心疼?
就像小米SU7,刚出时还得加价才能拿到,过了一年二手车价直接暴跌七八万,谁说EV保值?咱不信邪的,可以自个去市场现扒扒,一问吓一跳。
都是数据说话。
精真估的数据摆在那儿,2024年4月出的榜单里,纯电刚一年车龄的,保值率头两名也不过八成。
后面那些,保值率更是跌到七成左右。
等到三年车龄,头部车型保值率大都是五成上下,有的甚至五折没有,还不如买菜车。
在二手车市场现场,记者采访之后发现:新车落地打八折早就成常态,有些看上去就是准新车,比如极氪X,才两百公里都不到,直接按八折收走。
部分新能源车,真的叫“打骨折”——比亚迪汉千山翠,两年新车价将近三十四万,现在十五万出头就能拿,暴跌十八万的差价,玩笑一样。
还有小米SU7,刚上市就疯狂加价,过一年跳水八万,你管这叫理性市场?
价格战、迭代加速,新能源圈受伤最深的恰恰是持车者,谁还敢玩?
但,你说特斯拉稳不稳?还挺稳。
在上海,二手特斯拉业务火得很,收车商都专做这个,原因简单:一年内的特斯拉保值率高,流转快,快到让小白都眼红。
各大车企打价格战,燃油车也跟着下水,原本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现在也泡沫化了,二线豪车已然探底,二手价一路跌回几万块,看着像货架清仓一样。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下黑幕。
啥叫二手车市场的“江湖规则”?
老车商都懂“一车一况一价”,信息差就是生意的门槛。
以前线下交易,谁掌握数据谁就是大佬。
现在平台林立,线上报价逐行,但新能源车更新太快,买家对电池、车型、内部配置根本搞不清楚。
车商还是手握游戏规则,收车和卖车关注的指标根本不是一套逻辑,有时甚至是对着干。
这些套路你以为简单?不,地道得很。
比如去年,“调表车”事件闹得业内震动。
车主买奥迪Q3,被告知八万公里实际是十六万公里,气得找评估师老崔,双方市场当面理论,最后还冲突不断。
评论区爆料如潮水,“要想富,大事故”这样的江湖口诀,老车商早就挂嘴边。
记者调查发现,甚至有的车底盘拼出来都敢卖,还能吹上“这是战绩”。
新能源二手圈又多一门套路,有经验的车商说:新能源不看电池衰减,就等开坏了。
买家只看年限、公里数、电池品牌、续航那些浅指标,相关关键的信息比如“电池健康度”统统被“选择性忽略”,标价处避而不谈。
这些问题你指望平台能解决?多半得照顾运气。
回望2022年,二手车市场还在高速扩张,大家都以为能一条路冲到底。
实际上,利润率早已缩水,最新二季度经销百强榜,九成车商单车毛利不到六个点,有一半的还直接掉下四个点,卖车变成了“为爱发电”。
交易量虽说在涨,也不过是平台方鼓劲,市场本质在洗牌。
敢闯的二手车商开始冲线上,等着流量能否变通,能不能带来回春,大家都在“搏一把”。
流量会不会拯救这个圈子,让二手车翻身做主?
说实话,这事儿谁都说不准。
评论区聊聊,你心里怎么看二手车的这轮大跳水?欢迎现身说法,分享你遇到的极品车行和惊险故事,说不定都能帮到下一个踩坑的人。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