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我们会听见身边有人说:现在的产品质量都不行了,谁还敢信广告?谁还不是货比三家,能省一块是一块。这话,真没毛病。可这个毛病,是怎么来的?我们凭啥觉得自己手里的东西总是差那么点意思?回头看看这次一汽解放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脑子里总会打个问号:这个奖,真的有用吗?它到底能带来啥?
说白了,中国质量奖是国内质量管理领域的“尖子生大会”,能拿奖的都不是一般选手。可如果你问我,这奖是不是代表着一汽解放出产的每一辆车都无懈可击,我还真不敢拍胸脯保证。我们这年头,啥都不缺,质量缺位最可怕。你见过那些因为一个螺丝松了,整台车出事的故事吧?所以,一汽解放这次能站出来,敢在各路专家面前晒自己家那套“12347-E2E卓越运营质量管理模式”,并且混了个提名奖,确实是本事。但是,这本事到底有多大,谁真正受益?我们买车的人心里到底能不能多点底气?这才是值得琢磨的事。
就说那套“12347-E2E卓越运营质量管理模式”,听上去玄乎,拆开来其实就是一套逻辑:啥事都得以客户为中心,靠着数据和现场反馈,对症下药,左手流程,右手技术,外带品牌文化,捏一锅大杂烩,目标就是让产品越来越靠谱,流程越来越高效。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每个企业都说自己关注客户,可真到了需要出钱、出力、打破惯性的时候,还有多少愿意正儿八经把质量放在心上,绝不偷懒省事?这就是分水岭。
想想国内商用车市场,大部分人关心的还是价格和能不能开到年检。动不动整天就是价格战,谁便宜买谁,质量没人提。我们都说中国制造要向高质量发展,可你一转头看看路上那些拼命压低成本、赶工期、速成出货的企业,你就知道这路还远。价格混战的结果就是企业没利润,研发没动力,质量就别提了,大家都忙着怎么省下那一块钱,至于螺丝是不是拧紧了、油漆是不是喷均匀了,能过关就行。没人想着怎么把产品做到极致,顶多就是不出大事就万事大吉。
一汽解放这次拿质量奖提名,确实是个“打样”动作。这东西看着高大上,其实本质是给行业敲个警钟:撸起袖子别净想着价格,质量才是立身之本。你不愿意在质量上下功夫,迟早要为“节省”的那个小钱买单。很简单,谁家车用一年问题百出,谁家车用十年照跑不误,用户早晚会心里有数。
讲到底,企业真正的价值不只是能造多少车,还得有多少车能跑得远、用得久、用得安心。这是用户的生命线,也是品牌的护城河。一汽解放敢拿用户安全和信赖当生命线,是不是就能保证零缺陷?当然不是。但至少你能感觉出来,他们是真的在往这个方向使劲。三年质量攻坚,从上到下都琢磨着怎么把设计、制造、售后各个环节都拧在一起,不给“马虎”留空子。领导下场,员工成了“质量卫士”,大家互相查漏补缺,这才有了整车产品交付质量提升22.1%、可靠性提升26.8%的数据。不吹不黑,这种全链路发力,是能让人安心点,但也只是刚开始。因为质量的尽头永远没有完美,只有不断靠近。
说到底,谁都知道“以客户为中心”是句大实话。可你见过多少企业把这四个字喊成口号,但到了实际操作就“以老板为中心”,“以报表为中心”?你看见过多少“光盘行动”的广告,下单后货还没到手就开始催好评,产品一出问题就把锅甩给物流甩给供应链。再好的口号,如果没落实到产品细节、服务态度,最后也只会沦为纸上谈兵。质量就像一口锅,只有火候、食材、手艺都到位,才能炖出让人吃得舒心的汤。靠一两个“爆款”就想撑起品牌长青,那是基本不可能的。
这次中国质量大会,一汽解放拿这个提名奖,表面上是认可他们的管理模式,实际上也是给整个中国商用车行业打气。我们常说“中国制造亦有傲气”,可如果不能在质量上越过坎,只能自我感动。解放敢去争这个奖、敢在全链条质量管理上下血本,不管结果如何,起码思路是对的。长期主义、质量为根本,这说起来跟“国车长子”“民族品牌”啥的挂钩,其实就是一句话:把用户的钱花得值,把自己的脸面端得住。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这社会,是不是已经开始“质量焦虑”?商家怕产品质量不过硬,用户怕自己踩雷,相关部门怕砸牌子,大家都在心虚。实际上一汽解放能够带头搞端到端质量管控,把设计到服务串成一条线,让各环节主动接受监督、责任到人,确实是个值得点赞的做法。领导带头一线查质量,员工自己找问题,“产品质量卫士”不是一句口号,是要真落实。
很多企业往往觉得,“质量奖”就是个牌坊,过了牌坊该咋偷懒还咋偷懒。其实这些奖项本身不是终点,它是开始。它是提醒企业:别忘了你永远要在质量领域自我挑战。你能拿奖,说明你在某一刻达到了高标准,但千万别被表彰冲昏头脑。今天零缺陷,明天也许就出大事。奖项没法让螺丝自动拧紧,没法让员工自动较真,所有荣誉的背后都是一次次琐碎的细致活。这也是为什么一汽解放没把获奖挂在嘴边,而是继续拆解三年质量攻坚目标,连带供应商、服务伙伴一起抓细节,没人愿意掉链子。
我们老说“国货当自强”,但国货不是靠温情营销,更不是靠便宜大卖,只有质量做到了,才能让用户用得安心,企业才能有底气对行业说“不”。就像一汽解放,哪怕价格战混天混地也能岿然不动,坚持走质量路线。这种企业,哪怕一年销量没那么猛,也赢得了更多口碑和回头客。你说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国制造?大路货还是精品货?答案其实很简单。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才能成为真正的国之骄子。
有时候想想,我们为什么总说“客户满意”很难?归根到底,因为对质量的执念还没扎根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企业看到的是短期利润,消费者在意的是价格,结果就是恶性循环。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把质量当做命。不能只有会议室里同意,车间里的工人,研发的工程师,售后的服务人员,每个人都要“较真”,才能避免“走过场”和“差不多先生”。
玩质量管理这事,其实跟生活一样,是一种态度。别小看那螺丝是怎么拧的,别忽略那个数据有没有录对,别嘲笑领导下车间是作秀。只要真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行业一步步往上走。这个奖,既不是终极胜利,也不是装点门面的符号。它的价值,在于让更多企业看见质量的力量,在于提醒我们“质量强国”不是挂嘴上的词,而是落到每一个轮胎、每一道焊缝里。
我们再聊聊“民族品牌”的责任。尤其商用车这种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基础运营的领域,你只关注卖出去多少,赚了几多,忘了质量,就是对不起老百姓。能拿质量奖,不只是企业的光荣,更是用户权益的胜利。企业只有始终坚持做质量难题的长期解答者,才能打造百年企业,成为民族工业的脊梁。这是解放的担当,也是每个中国制造业者的情怀。
说了这么多,咱们其实都明白,奖只是一种外部鼓励,而真正的底气,得靠死磕质量、不怕麻烦、持续较真。谁都说自己是“以客户为中心”,可真的把客户的命、企业的脸面都绑在“产品质量”这根线上,这才是最为扎实的竞争力。中国质量奖这道光,能照亮的不止是一家企业,还有整个行业的未来。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环,只要你认认真真去做,踏踏实实去干,质量的意义就在你手上。不是虚头巴脑的奖牌,是每一条安静跑好路的商用车,是每一个用心服务的笑脸,是一次又一次拒绝走捷径的不妥协。
所以,我觉得,咱们对质量,真的不能再只停留在赞美和指望上。奖项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提醒。一汽解放这步棋走对了,该跟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更应该是整个中国制造业。质量是命,品牌是魂。我们要像一汽解放一样,以质量为根本,走长期主义,把责任和担当装在心里,落实到手里。中国质量奖,今天是提名,明天也许就是更多企业的常态。这个过程中,我们迎来的希望,远比奖杯上的掌声更加动人。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