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焦虑仍是新能源车主的最大痛点,但补能技术已进入 “百花齐放” 阶段。我们选取 3 款搭载不同黑科技的车型,在零下 5℃的北方冬季进行实测,看看谁能真正解决补能难题。
首先登场的是搭
载
800V 高压快充
的小鹏 G9。从 30% 电量开始充电,前 10 分钟电量飙升至 65%,补能续航约 240 公里;25 分钟后电量达到 90%,此时补能效率开始放缓。全程平均充电功率维持在 180kW 以上,即便低温环境下,也比普通 400V 车型快了近一倍,适合中途快速补能。
第二款是配备
换电技术
的蔚来 ES6。抵达换电站后,无需下车操作,系统自动完成车辆定位。从车辆驶入到换电完成驶出,全程仅用 7 分 23 秒,相当于喝瓶水的时间。换电站工作人员表示,冬季电池预热系统会提前启动,确保换电效率不受低温影响,但换电站覆盖密度仍是制约因素。
最后测试的是搭载
移动充电机器人
的理想 L9。通过 APP 召唤后,充电机器人在 5 分钟内自主导航到车辆旁,自动对接充电口。不过受限于机器人电池容量,单次仅能提供约 80 公里续航,且充电功率仅 30kW,更适合应急补能场景,比如在商场停车场临时补电。
从实测数据来看,800V 高压快充在补能效率和覆盖范围上更具普适性,换电技术胜在极致速度,移动充电机器人则主打应急便捷。未来随着超充站密度增加和换电模式普及,续航焦虑或将彻底成为历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