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
听说啊,广汽本田总部那边的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最近要被广汽本田给收购了,之后这个公司也会解散。这事儿可不小,算是本田中国,甚至是整个合资车企体系在2025年的一大动作。
等合并完了,广汽本田就真的成了一个有独立“身份”的合资公司了。而武汉那边的东风本田汽车,也得把一些多余的产能给减掉。这样一来,两家公司延长合资期限的最后障碍也就没了。
具体来说,广汽本田的合资期限原本是到2028年5月13日,而东风本田的合资期限则到2043年。这次调整后,应该就能顺利续约了。
合资车企转型之路
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各大合资车企的合同期陆续到期。在自主品牌强势崛起、电动智能汽车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的大背景下,这些合资企业面临着一个关键选择:是继续合作、各自发展,还是彻底本土化?无论怎么选,都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
这些合资车企的一举一动,不只是关系到几万名员工的饭碗,也牵动着大量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未来,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中国燃油车市场的“老大”,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已经率先签下了延长合作期限的协议,期间还伴随着股权调整和技术合作的升级,为其他合资企业开了个好头。但像广汽本田和上汽通用这样的合资企业,它们的合同期已经快到了,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尤其是广汽本田,它的合作期限要到2028年才到期,但现在却迟迟没有动静,这事儿有点不寻常,说明背后可能有大动作。熟悉广汽本田的人都知道,他们在广州黄埔总部,除了广汽本田本身,还有一个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这家公司专门为雅阁、皓影等中高端车型提供发动机和动力系统,一直靠着广汽本田赚得不少钱。现在这家发动机公司也要退出历史舞台了,成为合资车企转型的一个缩影。
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的去向,成了广汽本田和本田之间续约谈判的关键问题之一。现在这事终于有了结果,本田、东风和广汽三方都能放开手脚,重新规划未来的合作方向了。
本田中国销量下滑
最近广汽集团公布了最新的销量数据,广汽本田1到6月的总销量是154,647辆。而整个本田中国在2025年上半年的零售销量是315,152辆,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22%。这几年,本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直在下滑,这对广汽和本田来说都挺难熬的。
其实本田在中国市场也引进了不少全球战略车型,像雅阁和CR-V一直还是很有市场的,话语权挺大的。不过,虽然本田在北美市场表现不错,但整体上全球的处境却越来越不好,甚至闹出了跟日产合并的风波。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本田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他们算是很努力的跨国车企之一,比如推出了不少本土化的电动车产品,CR-V和雅阁也陆续上了插电混动系统。但说到底,本田最拿手的还是燃油车,这块儿的优势一直没变。
雅阁换代策略与混动布局
全新第11代雅阁换代的时候,本田并没有同步引进他们最新的油电混动技术,只是推出了燃油版和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插电混动版本。这一做法让竞争对手和消费者都挺意外的,毕竟油电混动技术本来是本田在中国市场重新崛起的关键。从东风本田的发动机到雅阁的插电混动车型,我们终于看出了南北本田一直没签下来的症结所在——其实就是合资三方在对中国市场未来规划上的分歧,包括以后要推出什么车型、用什么动力系统来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甚至涉及全球市场的合作方向。
虽然百万销量的目标现在看起来有点遥远了,但东风汽车和广汽集团都不愿意放弃这两家合资公司。毕竟雅阁和CR-V在市场上的地位几乎是无可替代的,谁要是退让或者退出,那都是不太明智的选择。
另外,本田在5月20日发布了“基于事业环境调整的四轮电动化战略”,把2030年纯电动车的销量目标调低了,转而更加强调混动技术的发展。他们计划到2027年,所有新车型都会使用“烨”系列同款的全新H标,新一代混动系统的成本比2023年的车型降低了30%以上。而且从2027年到2030年,还会推出13款全新的混动车型,销量目标也提升到了220万辆。
广汽本田续命协议
随着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去留的问题和未来动力布局、车型规划终于有了定论,本田和日产的合并计划也正式宣告失败。同时,东风和长安的重组也暂时告一段落。而眼下最紧迫的,就是广汽本田的续命协议也该公开了,这样各方才能安心地把精力放在拓展市场和提升销量上。
广汽本田曾经是广州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它腾飞的起点。虽然现在它风光不再,但雅阁和飞度这两款车型,依然是“广州制造”的亮眼招牌。广汽本田,还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