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啊,一开始我真没想太多。那个时候,车主都挺上火的,为啥?因为我们都知道,顺风车就是靠那点油补贴,打打零工似的,来点外快。特别是上下班路上,人少站不站,路上时间还得浪费,都有人想利用这个,咱们也就陪着干着。那个时候,我记得我试过一次,车是一台刚换了新轮胎的家用车,装了两个人,行程还挺顺利。司机告诉我:给油补个补贴,别的也没啥说头。那会儿价格合理,单价大概在7块到10块之间吧,走一趟的时间差不多一个小时,花费都算上油耗,心里估算过了,算下来也就二十几块的净收入。跟朋友一聊天,他也是这么说的:就是顺路赶趟,也不指望多赚点,补贴点油费挺好。
时间久了,情况就变了。现在你会发现,顺风车单价明显降了。几块钱一公里,那叫一个 incomprehensible。有人说:你要想赚点油费补偿,怎么也得8块起跳吧?可实际上,很多时候,单价还不如个快递送件的赚头。你以为顺风车是拼时间?不,拼的是效率。比如我发现,近距离的单子通常秒抢,远的单子基本都没人要。不信你试试,距离超过15公里的,刚发出去秒就有人接走了。反应还是挺快,尤其是在大城市,抢单变成了竞技场。
话说回来,乘客其实也没少掏钱包。我有个朋友说,他试过有几个乘客为了便宜,故意在别的路上绕一绕,有的甚至提前联系好,只是想利用顺风车赛跑。倒真是有趣,谁在作弊?我猜,也就是乘客的心理在变。你得知道,现在几块钱一公里,不管你怎么算,油费都吃掉了大半了。尤其是堵车的时间,严重拖垮了效率。有次我开着车,赶到目的地后,才发现返程时间还得用掉,平均每公里的成本大约在0.6元,算得不算挺高?有时候 genuine的订单还真不多,偶尔会遇到已经预约好的订单取消,或者乘客不接电话,简直服了。
这个时候我在想,顺风车真还是那个顺风车吗?你说,现在的乘客大多也不是真的想省钱,更多还在试探。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给我打电话的那个乘客,他说:能不能绕个路接个朋友?顺便多加点?你说,明明签订的订单是直线行驶,他还要我拍个照确认绕路。再说,有的乘客还会提出后备箱能不能塞下点行李,本来少的可怜的钱,还要操心行李多不多,那叫一个麻烦。对于车主来说,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增加,却没有相应的价值补偿。
现在顺风车的收入,也不算太美妙。我算过,大多数订单的票面价,基本维持在8-12块之间。扣除油费、时间成本,剩下的钱就不多。某次我算了下,百公里油耗大概8L,大约7元一升,单程50公里,油费差不多要花掉28块。即使算上其他成本,顺风车的盈利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更别说难得遇到车主挑单,比如远一点的订单,总是优先给熟人或者抢手车。车主对单的选择变得更挑剔,稍微远点的单,差不多都是秒抢。
有个奇怪的现象,小圈子里有人在调侃,一个司机告诉我:要不你也试试挑单,远点的单开不开,剩下的都是耍流氓。我心里想,挑单是不是变成了一种潜规则?原本顺风车的设想是:多跑跑,顺便赚点油补贴,不是让你玩抢单游戏。但现实似乎偏了点路:抢单变成了抢时间,那么多人在争,谁能快出手谁就会奔走顺风车的江河。
(这段先按下不表,顺便想问你,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车主会变得挑剔?)
说真格的,看到周围的朋友都开始弃用顺风车APP,我也在考虑,要不干脆关掉这个应用。顺便,现在出门不用特别担心趟数,宁愿空座出门,也不愿再去应付那些钱少事多的订单。清楚的说,我心里还是有点不甘:就这么算来,顺风车的生意变得越来越不划算。而乘客是否真为了省钱?我心里其实也没多想,反正,车主的烦恼远比乘客多。这到底是个恶性循环还是理性选择?我真不知道。
你有没有遇到过,顺风车接了个订单,到了地点,乘客挂电话拒绝?记得我那次,等了半小时,结果来了个突然不想去了的消息。那一瞬间,心里那个烦啊,真觉得这一切都像是在浪费时间。顺风车的市场逐渐变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
看得出来,顺风车从补贴油费的工具,渐渐变成了麻烦制造者。或许,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司机挑战新规则,乘客变得更挑剔,供应链的底层逻辑也在悄悄变动。你觉得呢?顺风车还能走多远?或者说,下一步会不会出现另一种共享出行的新雏形?反正我想,这个话题还挺有趣的,也挺难猜透未来的走向。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