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的镁光灯下,雷军穿着标志性的牛仔裤和白色衬衫,站在小米SU7旁笑得像个刚拿到新玩具的孩子。可车企高管们笑不出来——这款定价21.59万起的纯电轿跑,开售27分钟订单破5万,直接把“性价比”三个字焊死在新能源赛道上。但更让他们后背发凉的是,雷军在发布会结尾轻飘飘扔下一句:“小米的终极目标,是重构人、车、家的关系。”
第一幕:车圈闯入“野蛮人” 当特斯拉用降价横扫市场,比亚迪靠垂直整合称王时,没人想到2024年最凶猛的鲶鱼会是卖手机的小米。SU7的狂暴参数像一记耳光:2.78秒破百、800公里CLTC续航、Orin-X芯片加持的智能驾驶。但真正让传统车企瞳孔地震的,是那个能自动调节座椅、空调,甚至提前启动咖啡机的“小米HyperOS”。
某合资品牌工程师私下吐槽:“我们还在研究怎么把中控屏做大,人家已经让车和200多款智能家居设备联动了。”这感觉就像诺基亚埋头打磨键盘手感时,苹果掏出了App Store。雷军太懂如何制造“恐怖故事”——去年小米IoT平台已接入6.55亿设备,当这些终端和汽车数据打通,产生的场景想象力足以让任何车企失眠。
第二幕:生态化反的降维打击 回看小米造车的伏笔,早藏在那些被当成营销噱头的细节里。2023年雷军演示小爱同学开灯时,镜头扫过了他办公室的小米汽车油泥模型;SU7方向盘上的实体按键,竟能一键切换米家扫地机器人工作模式。这些看似跨界的脑洞,实则是精心设计的“生态钩子”。
资深产品经理王磊(化名)点破关键:“传统车厂卖的是交通工具,小米卖的是移动的智能终端。”就像当年iPhone重新定义手机,SU7试图把汽车变成“带轮子的智能手机”——当你上车时,小爱同学会根据日程推荐路线;下车前,车辆自动把未看完的剧集推送到客厅电视;甚至充电时,车机屏幕能变成智能家居控制中枢。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才是对BBA们最致命的“软刀子”。
第三幕:新旧势力的生死时速 蔚来CEO李斌在采访中意味深长:“现在考验的不是谁先做出自动驾驶,而是谁先建好生态护城河。”这话像是对着大众ID.系列说的——尽管MEB平台技术扎实,但车机系统卡顿得能让用户怀念诺基亚。反观小米,直接把澎湃OS的研发团队并入了汽车部门,这种“软件定义硬件”的打法,像极了特斯拉用OTA颠覆传统4S店盈利模式的套路。
不过战场远不止在展厅。华为问界M7的热销证明,消费者愿意为“手机厂造的车”买单。而小米更狠,用生态链价格锚定:SU7标准版比Model 3便宜3万,却多送价值2万的米家全家桶优惠券。这招“硬件不赚钱,交个朋友”的互联网思维,让靠选装配置赚钱的传统豪华品牌直呼“不讲武德”。
车评人韩路在直播里调侃:“以后评判豪车得加条新标准——能不能远程帮你把电饭煲煮上饭。”看似玩笑,却揭开了更残酷的现实:当汽车变成科技产品,百年大厂们的发动机专利,可能还不如一组好用的API接口值钱。
雷军办公室挂着张特斯拉工厂的照片,下面写着他修改过的马斯克名言:“智能电动车是装了四个轮子的机器人。”现在,这个“机器人”正在学习控制你家的灯光、空调和冰箱。所以问题来了:当你的车比你还懂生活,到底是谁在驾驶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