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

20年前,福特汽车的前领导雅克·纳赛尔说过一句牢骚话,当时听起来,好像是顶级打工人似的凡尔赛:“我们艰辛造车,钱却被别人赚走了。”

这句牢骚在当年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可到了20年后,却像个精准的预示,不幸成真。如今的汽车行业,不仅仅是利润被别人拿走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攸关生存的危机!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一切的引发点,乍看之下好像挺微不足道的。在墨西哥,本田那家工厂的生产线突然停了下来,成千上万的工人都没事干。原因也不是什么关键技术,只不过是安世半导体那边断供了一颗基础芯片罢了。

一颗不起眼的芯片,竟然瞬间引发了全球汽车行业的系统性危机。这不再是市场上的小磕碰,而是整个紧密联结的国际工业体系,被几股看不见的力量狠狠撕扯了个粉碎!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这次麻烦的中心,指的就是叫安世半导体的这家公司,它的身份真是挺有看头的。说起起点,它可是正经的荷兰企业,不过掐指一算,从背后看,又明显带着一股浓厚的中资印记。

它产的东西也不算什么高端尖端的玩意儿。在汽车芯片的市场上,这种“较为成熟的制程”基础芯片,说白了挺普通,甚至有点小不起眼。不过,偏偏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芯片,占了汽车芯片总用量的95%。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就这么一个普通的基础零件,竟然一下子成为了焦点。荷兰政府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甚至拿出了一条老法子来审查此事,听说背后还可能有美国的影子。

在博弈的天平另一端,中国也不甘示弱,开始对一些在国内制造的安世芯片实施出口限制措施。

这回儿,全球的汽车老板们都懵了,大众、斯特兰蒂斯、雷诺啥的欧洲品牌都得担心要停产的事儿。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福特的现任CEO吉姆·法利提醒大家,产能不足造成的损失会越积越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就连像采埃孚这样的一线零部件供应商,也不得不开始缩减产量。

那会儿,虽然芯片短缺,但总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拆东墙补西墙”,供应链虽然紧张,倒还没有到崩盘的地步。现如今,想找个替代品基本上堵死了,那条路几乎走不通。供应链的脆弱点可不止芯片这一块儿。福特的王牌车型F-150皮卡,曾因为一家具备供应铝材的厂家起火,陷入了窘境,要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谈起来可是难上加难。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日本方面的态度就显得挺尴尬了,外相茂木敏充只好和中方通了通电话,慎重地表明,日本并不打算搞“脱钩”这套。

大家都明白,这盘大局里,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被“将军”的棋子。

你看,汽车产业之所以那么脆弱,其实都和它的经济模式紧紧相连,形成了一个几乎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要买辆车吧,心里都希望价钱实惠、配置齐全。但那些车企背后的股东们,却每天盯着财报,拼命追求利润不断上升。这边政府也是忙得团团转,把车企当成就业的“压舱石”,一边想确保工人的饭碗不丢,一边又喊着“产业回流”。

这三股力量就像三只大手,从各个角度紧紧按压着汽车厂商,让他们的利润空间变得像纸一样薄。为了在这么难的环境中活下去,激烈的成本控制变成了唯一的出路。“零库存”或者“准时制”生产方式,表面看起来像管理上的大捷,可实际上也算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这种操作把所有的风险都推到外面去,靠的就是供应链永远平稳如水。要是一环出问题,整个生产体系马上就得完蛋,毫不留情。

更麻烦的是,汽车行业还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负担”。那些技术落后的、运转效率低的工厂,因为工会和地方政府的压力,根本关不了门。就像专家格伦·默瑟所说:“产能永远不会真正退出。”

这些闲置的产能和高企的固定开支,让成本压力变得更加难以应对。别以为只有老牌汽车厂商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算是行业的搞革命者特斯拉,也无法摆脱这个规律。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没有工会的限制、得益于电池降价带来的红利,再加上中国工厂的加持,这些优势叠加起来,可特斯拉在过去四年里,单车的制造花费依然维持在大概3.6万美元左右。由此可见,造车这行事,成本那块儿可是硬挺得很,难以轻易改变。

想要靠换供应商来打破这个局面,那基本是做梦。就算只换个普通的二极管,测试和验证的一整套流程说不定得拖上好几周,甚至几个月。面对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的限制,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技术升级上,特别是自动化和机器人这块儿。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一踏进李尔公司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的工厂,映入眼帘的场景让人惊叹不已。座椅生产线上几乎没有人影,代替的是各种机械臂在高效、精准地作业着,整个场面既现代又震撼。

据李尔负责人介绍,这种“无人化”运作方式,完全可以打破旧日那些靠几十个人、二十个工位来完成的传统拼装模式。效率的提升,显而易见,效果也让人眼前一亮。

把机器引进,的确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这真能搞定所有难题吗?我看未必。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自动化并没有完全摆脱风险,反而只是把风险换了个模样。它让原本灵活、可变的人力费用变成了死板、成本高得吓人的固定资产投入。

这就意味着,一旦经济不景气,需求减少,那些花大价钱买的高价设备,就可能变成压垮企业的重担,哪怕不发一分钱工资,折旧和维护费用也是一分不少。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自动化和“产业回流”这种政治宣传的口号,实际上却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矛盾。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政府鼓励制造业回迁,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就业岗位。但在成本压力的驱使下,这些回来的工厂肯定得走高自动化的路线。就像底特律那些“无人工厂”,也可以看作未来的一个样本。

这样一来,政客们向选民许诺的工作机会,最后都被机器人抢了去,反倒可能让社会矛盾更激烈了。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据说安世芯片的危机有了和解的端倪,中国也暂时放宽了管控,白宫的态度似乎也有所软化,欧洲股市因此还一度回暖。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大家都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中短暂的平静罢了,压在全球汽车行业头上的那三重枷锁,一个也没松开。

经历了二十几年全球化分工带来的红利,估计真要画句句号了。不管是企业还是咱们每个人,都已经被推到了一个全新的转折点,得在安全、成本和效率之间,费劲脑筋地寻找到一种更难的平衡点。

对于咱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未来的车子恐怕要贵点了,因为得多掏点“供应链安全溢价”。至于汽车行业的工人们,面临的可是自动化和产业转移双重夹击,饭碗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稳当了。

福特二十年前神预言!安世半导体受制,中国车企与车主应如何突围-有驾

现如今回头去瞧纳赛尔当年20年前那句怨言,才能彻底体会到它的深层意思。

它展现的,是一个极其复杂、彼此紧密联系的全球格局,一旦受到政治势力的强行撕裂,便显得格外脆弱,令人感到无助至极。

这已经不是单纯谁赚了钱、谁赔了钱的问题了,而是船上所有人,怎么才能一块儿度过难关、活下去的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