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车界可有大事儿!
小米SU7,这台从发布那天起就自带“流量”的车,最近的销量数据,那叫一个“抢眼”!
7月份直接干到了24410台,这成绩,足以让那些之前还在观望、还在质疑的人闭嘴了。
一个科技巨头跨界造车,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
有人觉得是好事,能带来新活力;有人觉得是“门外汉”,会把好牌打烂。
但不管怎么说,小米SU7用销量证明了它在这场“游戏”里,确实站稳了脚跟。
咱们今天就来听听,那些花了大把银子,把SU7开回家的车主们,是怎么评价它的。
当然了,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归是带着点“偏爱”的滤镜的,评价里可能会有多少“包容”的成分,咱们心里都有数。
不过,作为用车社,咱的“实话实说”风格可不会变,今天就来给大伙儿“扒一扒”这车,可能有些地方,会让一些“米粉”不太舒服,提前说声抱歉!
动力这块儿,小米SU7绝对是“卷王”!
先说说动力,这绝对是小米SU7最能让人“上头”的点。
它继承了小米一贯的“性能主义”,给出的参数,那是相当有竞争力。
后驱版本,电机功率220千瓦,扭矩400牛·米,零百加速5.28秒。
这个数据,已经足够让不少同级别对手“汗颜”了。
而四驱版本,更是“狠角色”!
前后双电机,总功率495千瓦,更夸张的是,扭矩达到了838牛·米!
零百加速更是来到了2.78秒!
兄弟们,2.78秒!
这已经进入了“超跑”的范畴了!
想象一下,起步那一脚下去,那种强烈的推背感,瞬间把你“按”在座椅里,这感觉,绝对能让你荷尔蒙飙升。
而且,这种强劲的动力,也直接体现在了“配置高”的口碑上。
毕竟,能支撑起这样强悍动力的,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配置。
续航方面,官方给出的CLTC工况数据,后驱车型700公里,四驱车型800公里。
在当前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下,这个数据也算是不错的成绩,至少在“纸面实力”上,它是有优势的。
座椅舒适度?这事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到座椅舒适性,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从配置上看,小米SU7确实是给得够“足”的。
主副驾都有多向电动调节,座椅加热、通风是标配,驾驶位还有头枕音响,二排座椅也带加热。
光看这些配置,说是“头等舱”待遇也不为过。
但是,要是仔细琢磨一下座椅的设计,你会发现它更偏向于“运动化”的包裹和支撑。
这种设计,在激烈驾驶时,能提供更好的侧向支撑,让你在过弯时更稳当。
但对于那些追求“沙发式”的极致柔软、那种“陷进去”的舒适感的车主来说,SU7的座椅可能就显得不是那么“纯粹”了。
座椅的厚度,以及整体的包裹感,都透露着一股运动的气息。
所以,车主反馈的“座椅舒适”,可能更多的是在它运动调校基础上的一个“不错表现”,而非纯粹的沙发舒适。
后排空间,是不是有点“名不副实”?
在许多车主的反馈中,“后排空间小”是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
尤其是头部空间,有车主反映,坐后排的时候,头部很容易碰到车顶。
这和发布会上“比宝马5系标准轴距还大”的说法,似乎有些出入。
正如《论语·子罕》中所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实际体验中,才能真正检验出宣传的成色。
对于家庭用户,特别是需要经常坐满人的情况,后排空间的局促感,确实会影响乘坐的舒适性,让旅途的喜悦大打折扣。
续航里程,实际表现有“水分”?
官方给出的续航数据是不错,可实际使用中,不少车主反馈,续航里程“缩水”比较明显。
尤其是在激烈驾驶时,四驱车型的续航可能就降到了400公里左右。
虽然说性能车耗能高是正常现象,如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也伴随着能量的巨大消耗。
但这个“打折率”确实让不少车主感到意外。
在长途出行或者城市拥堵路况下,续航焦虑可能会随之而来,让原本的驾驶乐趣蒙上一层阴影。
底盘低,开车得“小心翼翼”?
“底盘太低”也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槽点。
对于国内不少地区的道路状况,频繁出现的坑洼、减速带,都对SU7较低的底盘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步登高”的诱惑,但现实往往是“路遥知马力”。
频繁地担心“刮底”,无疑会给驾驶者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影响了驾驶的随性,让每一次过坎都像是在“试探”底线。
智能化,小米的“强项”遇上“挑战”!
小米在智能化方面,那是下了大功夫的,手机行业的积累也让它在智能座舱这块儿表现出色。
高通骁龙8295芯片,配合澎湃OS,人机交互的流畅度和功能性,都达到了行业前沿水平。
语音识别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也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在大家非常关注的“智能驾驶辅助”领域,小米SU7的表现,似乎和外界的“期待”有些差距。
虽然在一些榜单上,它的辅助驾驶配置和能力被排在前面,但实际体验下来,和同级别、同配置的其他品牌车型相比,并没有形成“碾压性”的优势。
尤其是入门车型,辅助驾驶的硬件配置相对基础。
即使是高配车型,搭载了双英伟达芯片和激光雷达,在实际的驾驶辅助体验上,也未能带来“惊艳”的感觉。
这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小米在智能座舱的“载舟”能力上表现出色,但在智能驾驶的“覆舟”风险上,还需要更稳健的步伐。
可以说,在智能驾驶这个领域,目前来看,还有其他品牌表现得更为突出。
小米SU7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总的来说,小米SU7是一台怎样的车?
小米SU7,它无疑是一台有实力、有亮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车。
它强劲的动力和丰富的功能配置,确实能给车主带来不错的体验,让你在每一次加速中感受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
但后排空间、实际续航表现以及智能驾驶的体验,是它需要继续打磨的地方。
它像一个充满潜力的年轻人,有能力,有想法,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市场用销量为它投了“信任票”,而车主们的真实反馈,则是它未来改进的“风向标”。
正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SU7的未来,取决于它能否在这些“寒”中,磨砺出更锋利的“剑”。
小米SU7的出现,无疑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你对小米SU7怎么看?
有没有哪些点让你觉得特别“香”,或者特别“劝退”?
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起交流交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