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的车标换了,你注意到了吗?说实话,如果专门不留心,很多人压根没发现。以前那碗里装着三枚彩色小盾牌,排列得像某种外国家族的徽章,现在倒好,直接来了个大变身——三片“指甲刀”搁那儿,一字横着排,圆环没了,直接亮剑,活像老朋友二十年后突然换了发型,一时间还真认不太出来。
可这表面的小动作背后,其实藏着大变化。为啥别克要动这个念头?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琢磨:车标重要吗?形象到底有几分影响?中国消费者到底看不看重“面子”?
搞车的都知道,车标其实就是品牌的门面,咱们随便想想:你认宝马奔驰,是看广告还是一眼看见那标志?很多人买车就是冲着这块铁皮“标”去的。别克当年靠那个“三色盾牌”,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用不用说“中产阶级首选”,至少“有点身份”的意思少不了。二十年前“开别克的”一词,那就是靠谱有门路的白领大叔,开着新世纪在大马路上一晃,就是座驾着实有点意思。那时候谁舍得嘲笑别克?都觉得高级得很。
但这些年市场变了。怎么变的呢?先是国产车越来越厉害,手机上的蔚来、理想、小鹏全盯着年轻人,又智能又会玩;紧跟着电动车一大波涌上来,逼着传统车厂集体焦虑。以前你合资车动不动十几二十万,有光环,现在不好意思,国产新能源一出手,比你年轻比你便宜,还比你带劲儿。价差一缩,所谓“档次感”就悬了。别克又不是奔驰宝马那种超级地位,属于顶端没顶到,腰部还懒得再眨眼就撞上比亚迪了。消费者精明着呢:降价你还得跟上,科技感还得有,不然就真没人买账。于是只好做品牌年轻化,搞设计、搞科技、车标当然也得改。
你说,仅仅换个标,咱能不能真当它就是新别克了?细究起来,这事就像很多中年人的“突围”。年纪到了,心底其实舍不得把过去自己丢了,但又明白这身老壳子不焕新就没人理。于是头发也染了,朋友圈也发了表情包,雇点小年轻充充场面,可老味道到底改没改?不知道。别克其实也在做一样的事。旧标有带货能力,有怀念感,但他知道不变不行,再不会说“舒适大沙发”了,没几个人买单;你要和小米、比亚迪抢年轻人,不光是标新立异,更要真有货。
其实,别克车标的故事,在中国绝对算是时代的缩影。从“美式豪华”的标签,到“大沙发”的印象,再到家用车的温柔乡,这背后哪里只是三色盾牌的变迁?那是无数中国家庭第一次圆了“车梦”:多少人家筚路蓝缕凑首付,机关老师有别克的钥匙就是牛人;多少新婚小夫妻买了别克英朗,拍婚纱照那一刻都要跟车合个影。如今呢?赛欧没了,凯越快成记忆杀了,英朗再便宜也没人觉得是“身份象征”。时代不一样了,买车的逻辑变了,情怀的味道淡了。
我常想,面对眼下车圈这大平台,说白了是必须接受“卷”的现实。新能源卷、价格卷、智能化再卷,每天琢磨着怎么吸引下一个首购的年轻人。别克能靠低价血拼吗?变脸真的能起死回生吗?新车标真的“有点未来感”就能让00后掀桌买账?这问题其实连别克自己都没底。
要我看,车标可以换,打法得变,但根子上的东西不能乱。啥意思?别克原先赢,是靠着美国那一套舒适、厚道、安全,家用商务两不误,把实用主义拉满。现在新能源拼的什么?拼电池、拼智能座舱、拼AR驾驶舱,但别克没必要全叫板这些,只要能有点自己的味道不是更好吗?往上,别克不是奥迪奔驰,往下又拼不过比亚迪秦PLUS,一味靠降价最后肯定两头都不是人。
这两年,别克实际上也在做努力。电动版威朗、纯电世纪、插混GL8、还有各种大屏智能语音,东西都铺出来了,跟上了新能源大潮,但实际反馈如何呢?身边朋友买的时候吐槽:别克电车跟理想、小鹏比,似乎还是“有点尴尬”。不是技术烂,而是调性跟不上互联网公司玩的“潮流感”。别克到底还是有点“爸爸味”,时尚装上身,但“骨子里没变青年”。这说明,别克真正的课题不是换个样子吓唬谁,而是得磨清楚自己适合谁、能赢什么。
你看,那句老话还是对的:“身份认同,最怕自作多情。”中国车市就是大浪淘沙,不是谁卖得久,谁活得下去;也不是谁最会装新潮,谁就是未来。别克如果能摆正位置,真心做中产家庭的新能源座驾,不装过度智能,也不盲追个性,保持舒适、实用、安全,然后在科技上给到刚需配置,拼4S店、拼口碑,长远来看还是有机会的。而别的一味模仿、学人家耍“炫酷”,最后挺多就是换标折腾一场,实际效果有限。
想想那老三色盾牌,那是二十年黄金时代的见证。想想今天的新标,你说有未来感也好,有“塑料感”也罢,它不过是别克想向时代低头、继续陪跑的信号。可路到底怎么走,其实还是要看能不能沉下心,真正琢磨客户到底图啥——既要面子,更要里子,现在的年轻人还要有点精神归属。换标只是一刹那,品牌是漫长坚持。
你说未来会怎样?很难讲。新能源车势头正猛,互联网搅局者也越来越多,别克想再赢一次混得一哥,不仅仅靠设计靠营销。一切都得拿产品、售后、体验说话。要是别克能在这轮改变里摸到门道,把自己的老本事和新潮科技接起来,没准还能带来第二次美好。如果只是标换了、牌照新了,骨子里还那套“照单全收”,那么再大的情怀迟早就散了。谁都明白,新时代的门票贵得很,想上桌,还得真本事硬碰硬。
别克的故事写到今天,还远没讲完。只希望下次再有人提起别克,不光能说起那个变味的车标,更能说出“没想到,还行”的惊喜。别克,你可千万别只剩下怀念的份儿。新车标能不能带来新气象?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最牛的故事,永远都是翻篇之后才有可能。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