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出奇迹,零百跑进5秒,这些车太快了!

最近,大家可能都听说了这么一件事,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一个新的汽车安全标准,里面有一条规定引起了特别大的关注,那就是以后我们买的新车,不管是烧油的还是用电的,每次启动的时候,它默认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不能少于5秒。

这个消息一出来,网上立刻就热闹起来了,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好事,说终于要给现在那些快得有点吓人的车,尤其是电动车,上一个“安全锁”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大力出奇迹,零百跑进5秒,这些车太快了!-有驾

为什么要定这么个规矩,它又会给我们的日常开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个“默认百公里加速不少于5秒”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并不是说,以后厂家就不能生产高性能的车了,也不是说我们买到手的车,性能就被永久性地限制住了。

关键点在于“默认”这两个字。

它的意思是,当你坐进车里,按下启动按钮,车辆进入准备行驶状态时,它会自动处在一个相对温和的模式下。

在这个模式里,你一脚油门或电门踩下去,车子不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猛地蹿出去,它的加速过程会比较平缓,零到一百公里的加速时间会被控制在5秒以上。

那如果你就是喜欢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就想体验一下车辆的全部性能,该怎么办呢?

完全没问题。

这个规定并没有把高性能模式给取消掉,你还是可以通过中控屏或者车上的驾驶模式选择按钮,手动切换到“运动模式”、“赛道模式”或者其他类似的高性能模式。

大力出奇迹,零百跑进5秒,这些车太快了!-有驾

一旦你主动进行了这个操作,车辆的性能限制就会被解除,它又能变回那个三四秒就能破百的“性能猛兽”。

这么设计,其实是出于一个非常现实的安全考虑。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辆的动力性能出现了一个“爆炸式”的增长。

在过去,百公里加速能跑进5秒以内的,那基本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豪华跑车,开这些车的人,大多都有比较丰富的驾驶经验。

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电动机的物理特性,它可以在一瞬间就输出最大的扭矩,所以很多十几二十万的家用电动车,也能轻松做到三四秒破百。

这就相当于,一下子把过去专业选手才有的“利器”,交到了我们每一个普通驾照持有者的手里。

问题就出在这里。

我们绝大多数人,在驾校里学的都是加速慢悠悠的教练车,平时开的也多是加速性能平平的家用车,我们的驾驶习惯和应急反应,都是建立在这种相对温和的动力体验上的。

突然换上一台起步像发射一样的车,很多人其实是缺乏心理准备和操控能力的。

大力出奇迹,零百跑进5秒,这些车太快了!-有驾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人一紧张,脚下就容易没轻重,本来想轻点一下,结果一脚下去车子就失控了,类似的事故报道我们这两年也见了不少。

所以,设置一个“默认5秒”的缓冲,它的目的就是增加一个“确认环节”。

当你手动去切换驾驶模式的时候,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在提醒你:注意了,接下来车辆的脾气会变得很暴躁,你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这是一种用技术手段来提升驾驶者安全意识的办法,不是限制自由,而是增加了一道责任屏障。

除了这个备受关注的加速限制,这份新的标准草案里,还包含了很多其他针对性的安全规定,可以说,它几乎把近些年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安全隐患,都考虑进去了。

比如,针对很多人担心的“踩错踏板”问题,新规就提出,电动汽车应该具备“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

简单来说,就是当车辆在静止或者非常缓慢移动的时候,如果你突然一脚把电门踩到底,车辆的系统会判断这可能是一次误操作,它不会立刻就全力加速,而是会先限制一下动力输出,同时通过声音或者灯光来提醒你,给你一个反应和纠错的时间。

这个功能,对于防止车辆在停车场、小区道路等低速环境下突然失控,作用会非常大。

再比如,关于车辆的逃生安全。

大力出奇迹,零百跑进5秒,这些车太快了!-有驾

现在很多车为了追求外观简洁,都用了隐藏式或者电动门把手。

好看是好看了,但万一发生事故车辆断电,门打不开怎么办?

新规就明确要求,所有的车门都必须有机械应急解锁装置。

也就是说,即使你的车是电动门把手,也必须在旁边设计一个可以用手直接拉开的机械把手,并且要有醒目的标识。

更重要的是,规定还要求,当车辆发生比较严重的碰撞,安全气囊弹开,或者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时候,没有被撞击那一侧的车门应该自动解锁,并且要保证救援人员在车外不需要特殊工具就能打开车门。

这就给车内乘员和外部救援都提供了宝贵的生命通道。

电池安全作为电动车的核心,自然也是这次新规的重中之重。

标准要求,车辆在遭受一定强度的撞击后,必须能自动切断高压电路,以防止短路引发火灾。

万一电池真的发生了无法控制的热失控,车辆必须通过声光信号向车内人员发出明确的、持续的警报,并且要求电池包在报警后的5分钟内,外部不能起火、不能爆炸。

大力出奇迹,零百跑进5秒,这些车太快了!-有驾

这宝贵的5分钟,就是留给车上所有人逃生的黄金时间。

最后,对于越来越普及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新规也提出了更严格的管理要求。

以后,你想使用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可能就不是按一下按钮那么简单了。

新规提出,每次启动车辆后,系统需要通过人脸识别或者账户登录等方式,来确认当前的驾驶员是接受过相关功能培训和指导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开这辆车,或者没有完成系统的学习,那么辅助驾驶功能可能就无法激活。

而且,在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状态下,车辆会通过摄像头等设备,持续监测驾驶员是否把手放在方向盘上,眼睛是否在看路,一旦发现驾驶员有走神、睡觉等危险行为,系统就会发出警报甚至退出辅助驾驶。

同时,为了防止驾驶员分心,当车速超过一定值后,中控屏幕上的视频播放、游戏等娱乐功能也会被禁止开启。

总的来看,这份正在征求意见的新标准,覆盖了从动力控制、到乘员逃生、再到智能功能使用的方方面面。

它的核心思想,并不是要阻碍汽车技术的发展,也不是要剥夺用户的驾驶乐趣,而是在技术飞速迭代的今天,为我们的行车安全建立一个更坚实、更全面的底线。

当动力变得廉价,当智能变得普及,安全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

这些新规矩,正是为了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让大家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开得更安心、更踏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