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车,很多人都会在增程车面前多停留一会儿。
这种车听起来确实很理想,平时上下班用电,省钱又安静;真要出个远门,又能加油跑,一点没有纯电车那种找不到充电桩的焦虑。
可问题也跟着来了,打开配置表一看,五花八门的电池容量让人头大。
有的厂家把纯电续航吹得很高,恨不得给你塞个超大电池,让你感觉占了多大便宜。
但你仔细琢磨一下,这多出来的电池,真的划算吗?
咱们今天就不听广告,不看宣传,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过日子的角度,用大白话聊聊,这增程车的电池,到底多大才最合适,才不会让咱们的血汗钱白花。
咱们先看看市面上卖得好的那些增程车,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不管是零跑C11,还是深蓝S7,甚至是理想这样主打高端的品牌,它们主流车型的电池容量,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样,普遍都卡在30到40多度电这个范围里。
比如深蓝S7的电池是三十多度,零跑C11给到了四十多度,就连理想L9升级,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10度电。
难道是这些车厂都变抠门了,舍不得给咱们用大电池吗?
其实还真不是,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工程师们对咱们老百姓用车习惯和成本算计得明明白白的结果。
他们心里非常清楚,电池这东西不是越大越好,一旦超出了那个最合理的范围,就会带来一连串的问题,而最后为这些问题买单的,还是咱们自己。
首先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车重。
电池是个很沉的家伙,能量密度再高它也得有分量。
你把电池从40度加到60度,车子凭空就要重上一两百公斤,这相当于你车里随时都拉着两个成年人。
你想想,让你空手跑步和让你背着一袋五十斤的大米跑步,哪个更费劲?
车也是一个道理。
多出来的重量,会让你在开车的时候消耗更多的能量,不管是电还是油,都会不知不觉地增加。
这里有个很现实的例子,有车主实测过,深蓝S7用三十多度的电池,纯电能跑接近三百公里,而零跑C11用了四十多度的电池,续航也就三百公里出头。
你看,多花了四五度电池的钱,换来的续航里程增长却并不多,这里面很大一部分能量,就被增加的车重给“吃掉”了。
这笔账算下来,其实并不划算。
其次,就是最扎心的价格问题。
动力电池是现在一辆新能源车上最贵的零件,没有之一。
现在市场上,一度电连带整个电池包的成本,少说也得大几百块钱。
咱们简单算一下,如果一辆车把电池从40度给你加大到60度,这多出来的20度电,反映到最终的车价上,轻轻松松就要贵出好几万块。
这几万块钱是什么概念?
按照现在的油价,都够你给车子加很多年油了。
换句话说,你为了一个可能一年也用不了几次的“超长纯电续航”,提前把未来好几年的油钱都给预支出去了。
这就像为了偶尔请客吃饭,特意买了个能坐二十人的大餐桌,结果一年到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家三口用,既占地方又浪费。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车子本身的定位。
增程车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就是它“可油可电”,帮你解决了里程焦虑,让你用电的成本享受开车的便利,同时又保留了长途出行的能力。
它用一块不大不小的电池,满足你日常百分之九十的出行需求,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平衡。
可一旦你给它装上一块巨大的电池,价格直逼同级别的纯电车,它的定位就变得很尴尬了。
消费者心里就会犯嘀咕:我花差不多的钱,为什么不直接买一辆结构更简单、技术更成熟的纯电车呢?
你这个增程车,又重,又要保养发动机,又要管电池,好像两边的优点没占全,缺点倒是一个不少。
这样一来,它就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优势,陷入了和纯电车的直接竞争,反而没有胜算了。
说到底,很多时候我们是被一种“续航焦虑”给绑架了。
咱们不妨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每天到底需要开多远的路?
根据统计,中国绝大部分城市上班族的日常通勤距离,一天来回加起来都不到80公里。
那么,一块40度电的电池,就算冬天续航打点折扣,跑个一百五六十公里也绰绰有余了。
这意味着你充一次电,足够你开上两三天,如果家里能装充电桩,那基本就是一周充一次电的事,非常方便。
刻意去追求什么两百公里、三百公里的纯电续航,多花的那几万块钱,如果换算成油电混合模式跑,都够你跑好几万公里了。
特别是对于北方的朋友们来说,电池大小和实际体验的关系就更微妙了。
一到冬天,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天气,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会大打折扣,续航里程直接“腰斩”都是常事。
这是由电池材料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不是说你电池大就能完全克服。
你就算堆到100度电,它在低温下也得打个对折,你以为的“电量富翁”,可能出门买趟菜都得盘算着电量。
所以,与其在电池容量上钻牛角尖,不如在买车时多关注一下电池的类型,比如三元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表现就会比磷酸铁锂好一些。
其实,真正影响我们用车体验和电池寿命的,除了容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使用习惯和车辆的能量管理策略。
很多人有个误区,喜欢把电池当成以前的油箱,非得等电量快耗尽了,增程器都强制启动了,才想起来去充电。
这种“深度放电”的习惯,对锂电池的伤害是最大的。
电池最健康的工作状态,是“浅充浅放”。
聪明的做法是,在车辆设置里,把增程器启动的电量阈值调高一些,比如设置在电量剩下40%或者50%的时候就让它启动工作。
这样,电池总是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状态下运行,它的寿命自然就会更长。
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电池的循环寿命。
现在主流的动力电池,都能做到两千次以上的完整循环。
什么叫一次完整循环?
就是从100%用到0%再充满。
假设你每天通勤消耗40%的电量,那得两天半才算完成一次循环。
这样算下来,一块电池用上十几年,跑个几十万公里是完全没问题的,早就超过了一般家用车的使用年限。
所以,与其花大价钱买个超大电池来寻求心理安慰,不如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每个月做一次完整的充放电来校准一下电池管理系统,让它更准确地显示电量。
这才是真正把钱花在明处,把车用得明白。
总而言之,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选择一块30到40多度电的增程车,是目前看来最理智、最经济的选择。
它能完美覆盖我们的日常纯电通勤,同时又不会让我们为那些“可能用得上”的过度配置,支付不必要的昂贵成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