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鸿蒙智行交付了93万辆,余承东满嘴跑火车,“最快10月底破百万!”大伙听了都一愣,这真的不是吹牛吗?但我翻翻现在的新闻、数据,确实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两年,中国车市变天的速度,让人有点跟不上。你说,为什么华为干车能这么猛,到底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要把格局给搅散了?
先问个直白的问题:新能源车拼的是什么?早些年大家都以为搞块大电池,续航高点,外观弄漂亮点,价格再杀杀,差不多了。结果比亚迪玩明白了成本,蔚小理玩明白了故事,但到鸿蒙智行这里,直接把智能和品牌当成核心竞争力了。很多人觉得这不就是噱头吗?实际上一盘算,背后这招够狠、够实在。
先看余承东这哥们,老有人说他是“余大嘴”,什么事都敢吆喝,什么都敢对标。以前在手机行业,他说华为能干翻苹果三星,大家在底下乐,结果真让华为手机混出本事了。再到搞鸿蒙系统,说要和安卓/iOS掰掰手腕,又是一片嘲笑,结局呢,鸿蒙稳稳成了国内这个领域不能忽略的大玩家。现在他把手机那套打法搬到汽车领域,天南海北开发布会,动不动喊“卷死同行”,用数据堆信心。你说这是吹牛吗?但人家一步步实现了,这就是实力和底气。
93万辆是什么概念?这数字,听上去没啥,但和蔚来、小鹏、理想一比,就见高下了。蔚来混了十年才五十来万,小鹏八年不到四十万,理想今年才爬到七十万。鸿蒙智行这刚打两年,就干到九十三万。别看现在百花齐放,但这个速度,就是降维打击。不是说别人不努力,只是有些东西,光努力真的做不到。
最关键的是技术、品牌、渠道三件事。别的车企总有短板,要么技术攒不起来,全靠外包;要么品牌说不出故事,年轻人不买账;要么销售渠道稀稀拉拉,用户体验不上档次。华为是技术控,整一套ADS智驾、鸿蒙车机,消费者一听就觉得靠谱。渠道上直接借华为的门店体系,几万家铺开,覆盖率甩对手好几条街。品牌两字更是硬通货,华为在国人心里那点信任和情怀,别人真学不来。
很多新势力还在学特斯拉那挂,发布会叫喊噱头满天飞,实际落地一查,毛病还是一堆。华为是搞技术出身,东西拿得出的手,宣传再夸张,落地效果至少得让人摸得到。广告是越吵越值钱,但最终还得看谁的产品能让人开上路,谁能让用户自信的安利。华为这波流量抢的,就是话语权,市场不是光拼砸钱,拼的是用户的注意力和认可。
你再想,那些蔚小理们,面对鸿蒙智行这么猛的增量,心里能不慌?蔚来当年喊“高端智驾”,结果被华为截胡;小鹏吹“自动驾驶”,但每次系统升级都掉链子;理想靠增程撑流量,现在纯电智能一补课,差远了。合资品牌就更不用说,价格死贵,智能那块还在做功课,用户压根不考虑。被打压到二线甚至三线,是迟早的事。
至于市场层面,大伙真的那么买账吗?我路上看问界M7、M9越来越多,中产把M9直接和奔驰宝马比,不少第一次试驾就心动,毕竟体验感强,还便宜好几十万。以前大家看科技是玩票,现在要的是“靠谱真用”,不是吹牛。鸿蒙ADS智驾拉出来上路,体验和口碑正反馈,才是真正改变销量的底层逻辑。其他车企永远在嘴上功夫,华为已经把产品打到用户心里,这种竞争,一眼就能分胜负。
有意思的是,鸿蒙智行不只是单拎一个爆款,而是不断添新线,像智界S800刚开定就14000台,说明这不是清库存冲量,而是市场真有需求,产品线也多起来。以后不同定位的车型齐上,这份额还能继续扩。试想,比亚迪是“全民性价比”,华为是“智能高端”,剩下那几家要么得砸掉旧思路,要么慢慢边缘化。
这场游戏拆开来看,其实竞赛的是谁能真把行业以前的顶层逻辑推翻。传统车企玩的是“你花钱买铁皮、买镀铬”,现在年轻人关心的是“你的车能不能自己跑,系统不卡不卡,体验是不是有格调”。比亚迪做到了极致便宜,华为做到了极致智能化。这两个看似不同的方向,其实在抢占不同的用户心智。你问以后谁能赢?两个极端只要各自有护城河,中间的就没空间了。
别忘了,在中国车市,格局变了是因为用户思想变了。以前家里买车是“面子和身份”,现在越来越多变成对“使用体验和科技乐趣”的看重。鸿蒙智行能突破百万,不只是卖车的能力,是彻底理解了消费升级和体验升级这件事。余承东敢喊百万目标,底气不是随口而出的豪言,是对未来市场逻辑的准确判断。
回头再看,这条赛道上已经不是谁堆技术、谁烧钱,而是谁能把产品和品牌做成一体化的体验。鸿蒙系统像安卓在手机圈的作用一样,可能就是下一代中国智能汽车的底层“操作系统”。车圈里的那些大佬,无论再怎么不服,也得承认这个现实。
我再抛个问题:93万9百再到100万,是不是终点?显然不是。新能源汽车才刚刚起步,智能化还在不断迭代。鸿蒙智行这次做起来,后面是巨大的生态机会,比如车和家、车和手机、车和城市、甚至车和娱乐,只要能在用户习惯里落地生根,就是无限长线。消费者获得了更多选择权,行业被倒逼出来改革,新势力如果不能合纵连横,要么被淘汰,要么变成谁都不在乎的背景板。
最后,还是得说,很多人喜欢看余承东吹牛,但你细品,他每次能验证自己的言论,这才让人服气。不是说这个做法多高明,而是背后做事的底气和体系得够扎实。“华为出品,放心使用”的标签,不是想贴就能贴的。现在中国车市的新规则,不再是比谁讲故事,而是比谁能一边讲故事,一边用产品实力落地。余承东这回又赢了,车企们和消费者都得重新想想这场游戏怎么玩。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