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联手亿航砸千亿,造飞行汽车,时速130公里

一千亿,十年内全砸进去!

长安汽车放出这个消息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疯了吧?现在地上跑的电动车都快卷成麻花了,还跑去搞天上的飞行汽车。更何况,隔壁的小鹏汇天嚷嚷着2026年就要量产陆地航母,广汽的飞行器也拿到了订单,长安现在才和一个叫亿航智能的公司成立合资厂,这不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吗?

长安联手亿航砸千亿,造飞行汽车,时速130公里-有驾

这事儿得从去年重庆那场藏在山水间的试飞说起。当时一架印着长安汽车字样的飞行器,在地形复杂的山城上空稳稳飞过。那会儿大家也就是看个热闹,嘴上说着酷,心里想的却是这玩意儿离量产还远着呢。没人想到,长安那边是来真的,而且动作快得像按了快进键。试飞的余温还没散,今年注册资本一个亿的合资公司亿安智航就直接落户重庆。

长安联手亿航砸千亿,造飞行汽车,时速130公里-有驾

这个叫亿航的伙伴,来头不小,是全球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领域的头部玩家,手里握着实打实的技术和飞行数据。这就有点意思了,一个是有钱有制造能力、急于寻找新出路的传统车企巨头,另一个是有技术有先发优势、需要庞大产业链支撑的科技新贵。这俩凑到一块,不像是临时起意,更像是一场谋划已久的联姻。长安掏钱,亿航出技术,这故事听起来顺理成章。

可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长安?看看如今的汽车市场就知道了。卖车的利润比纸还薄,价格战从年头打到年尾,所有人都挤在新能源这个赛道里,堵得水泄不通。对长安这样的体量来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地面上的路太挤了,那就抬头看看天。

长安联手亿航砸千亿,造飞行汽车,时速130公里-有驾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联盟有个预测,到2035年,这个市场的规模能突破3.5万亿。这是什么概念?比现在整个汽车产业的盘子还要大。更要命的是,汽车产业和低空经济有高达70%的产业链是重合的。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长安自己就有;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这些也都是现成的。等于说,造飞行汽车,长安不需要从零开始,这是它敢砸千亿的底气所在。

长安联手亿航砸千亿,造飞行汽车,时速130公里-有驾

钱砸下去,声势是有了,可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原型机已经满天飞,目标直指2026年量产。吉利背后的沃飞长空,AE200验证机也早早拿下了工银金租的120架订单。相比之下,刚刚成立公司的长安亿航,在时间上已经慢了半拍。

不过,这场竞赛不是百米冲刺,更像是马拉松。长安的优势在于它深厚的制造业根基和完整的产业链。比如去年试飞那架飞行器,用的就是长安自家的三电系统,这意味着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安全上,它比那些需要外购核心部件的对手有天然的优势。这就像自己家有粮,心里才不慌。

长安联手亿航砸千亿,造飞行汽车,时速130公里-有驾

今年智博会上,长安和亿航联手搞出来的飞行汽车,已经能做到原地起飞,时速130公里,还能无人驾驶,这比去年光秃秃的试飞又进了一大步。亿航那位负责人说,未来要给个人消费者更多出行选择。这话翻译一下就是,飞行汽车未来可能不会只是富人的玩具。想想广汽的GOVY AirJet,续航200公里,支持30分钟快充,如果未来价格能降到普通中产家庭可以接受的范围,就像十年前没人相信电动车能普及一样,谁又能保证十年后我们不会在手机上打个飞的出门呢?

当然,理想很丰满。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量产,中间还隔着安全认证、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无数座大山。长安这五年计划投的200亿,十年超千亿的宏伟蓝图,究竟能实现多少,现在谁也说不好。

长安联手亿航砸千亿,造飞行汽车,时速130公里-有驾

这盘大棋,更像是一场豪赌。赌赢了,长安就能在3.5万亿的市场里分到最大的一块蛋糕,甚至成为飞行汽车领域的比亚迪;赌输了,这上千亿的投资就可能打了水漂。其他车企也没闲着,大家都在牌桌上,只是下的注码大小不同而已。

长安联手亿航砸千亿,造飞行汽车,时速130公里-有驾

所以,长安现在是不是有点晚了?也许吧。但在一个全新的万亿级赛道面前,所谓的早晚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的技术更可靠、成本更低、产品更能打动市场。重庆造的这架飞行汽车,能不能在未来的天空市场站稳脚跟,这故事才刚刚开了个头。

长安联手亿航砸千亿,造飞行汽车,时速130公里-有驾

说到底,这一千亿砸下去,长安究竟能飞多高,还是会成为重庆上空最贵的一朵烟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