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奥迪Q6L e-tron上市,杭州夜色下的电动旗舰初体验
钱塘江边的夜风还没停,灯火下有辆新车安静地停着——就是那台刚在8月7号上新的奥迪Q6L e-tron。没啥倒计时,也不搞神秘,一汽奥迪这次干脆直接把车推到你面前,说白了,就是“豪华”得让你立马能摸得到、坐进去就知道怎么回事。
其实我第一次看到实车,是在西湖路口堵车的时候。朋友开着老A6L在旁边碎碎念,说现在电动车都一个样,哪有当年那种仪式感?但等红灯的时候,他瞄了一眼隔壁这台Q6L e-tron,又忍不住嘀咕:“哎,这大屏幕真是越来越离谱了。”
进到驾驶舱里,那感觉和普通纯电SUV真不是一回事。听说底盘下面平铺了一块107度的大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所以空间特别规整——后排地板纯平,没有鼓包,中间坐个人也不会硌脚。我特意掀开后备箱看了眼,526升起步,还能放倒扩展到1639升,不少群友拿来装露营装备说比自家MPV还能塞。
座椅泡沫厚度专门为中国人做过二次开发,这事还是销售顺嘴提的:前排加厚18毫米、后排加长15毫米,加上9种按摩模式和28°可调靠背。我妈试乘完直夸舒服,说腰托比她家的老帕萨特强多了。不过有人吐槽这个按摩模式用久会发热,有点像夏天坐沙发垫,不过我自己觉得还能接受。
安全方面听维修师傅聊过几句,他说这玩意儿钢材用得挺狠:34%潜艇级热成型钢,还有83%的高强度钢跟铝合金混搭。扭转刚性4万多牛米每度(他说具体数字记不清,大概四万多),顶棚据说能抗10吨压力,“五辆自己压自己都没事”,这是他原话。有意思的是电池保护,下护板用了九层玻璃纤维,再配四横三纵钢梁。据他们店里技师讲,厂方专门做过40次刮底实验,然后CT检查无损伤,现在的新国标都提前满足了。
之前碰撞视频流出来,有人关心断电解锁问题,其实它还有冗余设计:12V蓄电池断掉以后还能靠备用释放解锁一次。有位修理工调侃,“现在造个豪华SUV,比防盗保险柜还复杂。”
动力系统我简单踩了一脚油门(其实是电子踏板),响应很快,但没有想象中那么窜。问销售才知道,用的是quattro基因里的东西,新款永磁同步后桥带碳化硅功率单元,据群友测算功率密度提升60%出头吧。他们喜欢聊百公里加速,我更关心续航和充电速度。这800伏平台20分钟从10%冲到80%,官方宣传10分钟补294公里,我实际试下来差不太多,不过快充桩附近总有人抢位子,有时候要等一会儿。
FSD减震器+五连杆悬挂组合,在我们小区破路面走起来确实软绵绵,但遇坑洼又不会晃脑袋。不少老司机吐槽现在胎噪大,其实主要还是宽胎缘故,为弯道支撑妥协一点舒适性。但音响系统是真高级——Bang & Olufsen 20扬声器配25色氛围灯,只要天窗打开再放点爵士乐,那感觉晚上回家像进KTV包厢一样。
科技配置这一块,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88英寸AR-HUD抬头显示,还有副驾娱乐屏。我老婆第一次见副驾屏就被吸引过去研究半小时,她觉得语音识别反应很快(200毫秒唤醒),而且指哪打哪。但微信群里有哥们反映眼神控制偶尔失灵,大概率跟阳光直射有关。不过总体这套乾崑智驾系统硬件堆料挺猛,两颗激光雷达+13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数不过来了,全景泊车和高速自动变道功能用起来确实方便很多,就是市区红绿灯识别偶尔慢半拍,要继续升级软件吧?
外观部分,其实照片看着一般,但现场气场完全不同。尾部第二代数字OLED尾灯支持自定义八种动画,还可以投射警示符号,小区保安叔叔第一回见吓一跳,以为哪个孩子拿手电筒乱照呢。另外青城绿、流霞紫两款新漆特别受女司机欢迎,我们邻居阿姨已经定了一台青城绿,她觉得“看着清爽”。全景天窗是真的大,一拉开整个天空都搬进来了,只不过夏天晒得厉害,需要贴膜降温,不然空调费劲点儿。(听修理厂老板讲,他们最近贴膜生意好不少)
价格嘛,现在限时尊享价最低34.88万起步,高配39.88万封顶,加上5000抵10000定金优惠还有60000装备礼包啥的,看个人需求选呗。我身边同事纠结首发领航版还是Sportback版,各有各喜欢,就图个新鲜劲儿吧。不过保险补贴送一年算是良心,不然杭州城区新能源险水涨船高,今年好多车型涨价明显。
冷知识插一句,据以前店里的老技师透露,新平台PPE研发阶段曾经考虑给第三排留接口,但是最后量产砍掉了。他笑称“幸亏砍掉,要不然又是一堆投诉”。另外维修圈传言这种高压平台车辆事故救援流程必须穿绝缘服操作,上个月滨江某修理厂接收一台追尾事故Q6L e-tron,就因为忘穿绝缘鞋,被领导狠狠批评了一顿。这些细节估计普通用户根本体会不到……
至于二手行情,目前没人敢拍胸脯保证保值率怎么样,不过毕竟刚上市,而且品牌溢价摆在那里,总归不会太难看。一哥们打趣:“买回来先享受几年,到时候换代再卖,也亏不了多少。”对杭州这种限牌城市多一个选择总归不是坏事,更何况出行成本低不少,每个月省下来的油钱够请老婆吃两顿海鲜自助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见于微信群聊天、维修师傅闲谈及实际体验,如文所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