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最热闹的话题,恐怕就是新款奥迪A6L了。
这车一亮相,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大石头,所有人的反应都差不多: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奥迪A6L吗?
过去几十年,奥迪A6L在我们心里的形象,那是相当稳固的。
它不张扬,但气场十足,是很多成功人士和企事业单位的首选,往那儿一停,就透着一股沉稳、可靠的劲儿。
可现在,当新款实车照片摆在眼前,很多人都觉得,奥迪这回好像有点“用力过猛”了,甚至可以说是进行了一场颠覆性的自我革命。
这到底是深思熟虑后的市场预判,还是一场前途未卜的豪赌呢?
咱们先从大家看得最清楚的外观说起。
变化最大的就是车头那张脸。
以前的奥迪A6L,那个六边形的进气格栅虽然也不小,但讲究的是一个和谐,四个圈的标志稳稳地挂在中间,是绝对的视觉中心,一看就知道这是奥迪。
现在这个新款呢,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那个格栅变得巨大无比,几乎占满了整个车头,里面的网格也设计得非常复杂,攻击性特别强。
最让人觉得不习惯的是,那四个圈的标志被挤到了格栅的最上沿,紧贴着引擎盖,感觉像是没地方放了才硬塞上去的。
这种设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不再是冲着那些喜欢低调内敛的传统客户去的,而是想直接吸引那些追求个性和潮流的年轻消费者。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习惯了奥迪沉稳形象的老用户,能接受这种近乎“咆哮”式的前脸吗?
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再把视线转到车身侧面和车尾。
为了让车子看起来更年轻、更运动,新款A6L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就是采用了溜背式的车顶线条。
从侧面看,车顶从中间位置就开始平滑地向车尾下方倾斜,确实营造出了一种四门轿跑的感觉,显得很流畅动感。
但是,咱们得明白,奥迪A6L在国内市场能这么成功,一个核心卖点就是车名字里的那个“L”,代表着加长轴距带来的宽敞后排空间。
这种溜背设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压缩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
对于一台经常需要承载重要客人或者家人的行政级轿车来说,后排的舒适性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一位个子高点的乘客坐在后面觉得顶头,那这台车最大的优势之一可能就打了折扣。
车尾灯也放弃了之前很受欢迎的一体式贯穿设计,改成了分体式的,中间用一条黑色的装饰条连接。
这种设计在很多新能源车上很流行,确实能增加科技感,但同时也让车尾看起来少了一点过去那种四平八稳的整体感。
拉开车门坐进车里,你会发现这场革命是更加彻底的。
整个中控台,你几乎找不到几个传统的物理按键了。
以前调节空调、切换驾驶模式那些触手可及的旋钮和按钮,现在全部被整合进了屏幕里。
驾驶员面前是一块全液晶的仪表盘,中间是一块超大的中控触摸屏,下面还有一块专门用来控制空调和座椅功能的触摸屏。
这三块大屏组合在一起,科技感确实是拉满了,感觉就像坐在一个未来驾驶舱里。
对于天天玩手机、玩平板的年轻人来说,上手可能很快,甚至会觉得很酷。
但对于很多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来说,这可能就是个麻烦事。
他们习惯了开车时不看屏幕,凭感觉就能盲操作,现在调节个空调温度,都得在屏幕上先点一下,再划拉几下,不仅分散驾驶注意力,操作起来也远不如实体按键来得直接。
更让人担心的是,电子产品的可靠性问题。
万一哪天系统卡顿或者屏幕黑了,那可不是听不了歌这么简单,可能连空调都开不了,夏天热冬天冷的,那滋味可不好受。
此外,为了响应环保的号召,车内使用了不少可再生材料。
这个理念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实际的触感和观感上,和奔驰E级那种大量使用真皮、实木所营造出来的传统豪华氛围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毕竟,花几十万买一台豪华车,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高品质的体验和享受。
当然,对于很多车迷来说,最大的悬念还是藏在发动机盖下面的东西。
海外版本上那台3.0T的六缸发动机,动力强劲,运转平顺,是很多人心中的“情怀之选”。
但在国内,因为有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双积分”政策的压力,大排量发动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所以,这台3.0T发动机最终能不能出现在国产车型上,或者会不会只在价格高昂的顶配车型上昙花一现,现在谁也说不准。
很可能,未来的销售主力会是2.0T的四缸发动机。
奥迪真正的重心,其实已经放在了电动化上。
和燃油版一同亮相的,还有纯电动的A6 e-tron。
这台车是基于和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高端纯电平台打造的,技术参数非常亮眼,比如它采用了800V高压平台,官方宣称充电10分钟就能增加300公里的续航。
这个数据听起来非常诱人,甚至比一些行业标杆还要厉害。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骨感。
我们都知道,目前国内能支持800V高压快充的充电桩数量还非常有限,尤其是在节假日的高速服务区,普通充电桩前面都排着长队,800V的就更少了。
充电速度再快,找不到匹配的充电桩,或者找到了也要排队等很久,那再快的充电速度也发挥不出来作用。
最后,我们来聊聊最现实的问题:市场和价格。
根据目前流传出的消息,新款燃油版A6L的起售价可能会涨到42万左右,比现在在售的车型贵了好几万。
而与此同时,为了给新车上市清库存,现款A6L在全国各地的优惠力度都非常大,有些地方的优惠甚至能达到七八万,算下来三十多万就能落地。
一边是设计激进、价格上涨、后排空间可能还有所妥协的新款,另一边是技术成熟、价格实惠、空间宽敞的现款,这让很多准备买车的消费者陷入了纠结。
再看纯电版的A6 e-tron,它的定价将直接决定其市场命运。
如果它的价格定得太高,比如超过了60万,那它的处境会非常艰难。
因为在高端纯电市场,它要面对的对手太强大了。
蔚来ET7等国内品牌已经凭借出色的服务和智能体验站稳了脚跟,往下看,三四十万的区间更是国产电动车的天下,像极氪001、比亚迪汉等车型,在产品力上已经完全不输给传统豪华品牌。
奥迪如果还端着架子,不给出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想打动已经被国产品牌“养刁了胃口”的中国消费者,恐怕很难。
所以,奥迪这次换代,真的像是在走钢丝。
燃油版的大胆革新,有可能得罪了自己最忠实的那批商务用户;而寄予厚望的电动版,则面临着充电设施和强大本土对手的双重夹击。
这场豪赌究竟结果如何,最终还是要看市场的反应和消费者的选择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