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夏Pro用25万做到激光雷达+城市NOA,GL8三十三万九的定价逻辑还能守住吗?

上周末在服务区休息,旁边停了台GL8和一台夏Pro。GL8车主下车抽烟的时候,瞄了眼夏Pro车顶那个凸起,问了句“这是激光雷达?”夏Pro车主点点头,“选装的,两万多。”GL8车主愣了几秒,掐灭烟头上车走了。整个过程没人提价格,但那个表情我记得挺清楚。

这事儿要放在三年前,激光雷达还是四五十万车型的专属配置。现在直接下沉到二十多万的MPV上,多少有些打破规矩的意思。

比亚迪夏Pro用25万做到激光雷达+城市NOA,GL8三十三万九的定价逻辑还能守住吗?-有驾

车顶那个凸起不是装饰件。激光雷达通过128线束扫描,能在200米范围内精确定位障碍物。这意味着夜里在老旧小区倒车,或者遇到施工路段突然冒出的隔离墩,系统反应速度会比人眼快得多。开过大车的人都清楚,MPV在窄路会车、无保护左转的时候,那种紧绷感不是摄像头能完全解决的。

第五代DM-i的设计思路挺特别。那台1.5T发动机几乎不直接推车,主要负责发电,真正干活的是200kW的电机。起步没有燃油车常见的那股闯动,油门响应也更直接。36度多的电池包大概能跑150公里纯电,市区代步基本用不着加油。但更关键的是亏电状态下油耗能控制在6.1升,这点对长途出行频繁的用户来说,心里会有底。

比亚迪夏Pro用25万做到激光雷达+城市NOA,GL8三十三万九的定价逻辑还能守住吗?-有驾

轴距3045mm,第二排座椅滑轨能前后挪动三百多毫米,靠背能放到145度。我试过几台MPV,不少第二排看着气派,但滑轨行程短,想往后挪给第三排腾空间就费劲了。夏Pro的设置更适合家用——平时夫妻俩带孩子,第二排能推到最后享受空间;周末接上父母,往前调一些,第三排也不至于太难受。

GL8这些年在商务市场站得挺稳,内饰质感和座椅舒适度确实有积淀。但智驾系统还停在基础ACC层面,城市路况帮不上什么忙。腾势D9智能化做得不错,价格已经奔着三十大几去了,对预算卡在二十五六万的家庭用户来说,门槛摆在那儿。小鹏X9主打智能,增程版取消激光雷达多少让人觉得不太完整。

夏Pro这次的策略,像是在押注一个趋势——城市NOA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变成MPV标配,就像倒车影像现在的地位一样。硬件先装上,功能通过OTA慢慢放开,这套路在新能源车圈已经跑通了。实际效果如何,还得等量产车交付后,让真实路况去验证。

比亚迪夏Pro用25万做到激光雷达+城市NOA,GL8三十三万九的定价逻辑还能守住吗?-有驾

激光雷达版本选装估计要多掏两三万,顶配可能触及三十三万左右。这个价格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关键看怎么算账——如果当成一次性投入,换来未来几年智驾功能的持续升级,对看重科技配置的年轻家庭来说,或许能接受。

最近MPV市场涨势挺明显。二胎家庭变多是一方面,更多人开始认可“一车多用”的思路也是原因。工作日上下班代步,周末带家人出游,偶尔接送客户谈事,这种需求SUV不太好满足——第三排空间差距摆在那儿。夏Pro这套配置和定价,大概会让观望MPV的潜在买家重新看看手里的购车清单。

比亚迪夏Pro用25万做到激光雷达+城市NOA,GL8三十三万九的定价逻辑还能守住吗?-有驾

跑网约车的师傅算过账,他那台MPV亏电状态百公里要烧八个多油,一个月光油钱就得三千出头。前两天碰见他,说换了台夏Pro,亏电油耗六点一,一个月能省一千多块。他讲这话的时候语气挺平,但方向盘上贴的油价提醒标签已经撕掉了。

汽车市场向来如此,没谁能一直躺着挣钱。激光雷达往下打,插混技术把用车成本压到燃油车水平,智能座舱真正开始服务日常出行,那些还守着老路子的车型,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不会太舒服。至于牌桌会不会重新洗牌,年底销量数据会给出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