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A06的上市,真是把我折腾得一肚子气。说实话,整个流程一拖再拖,宣传也像是走个过场,让期待的用户们误以为是终于要来了,结果到底怎么样呢?我试驾完顶配,心里还真是五味杂陈。
先说价格问题吧。官方那宣发的节奏,硬生生把售价往上拉,搞得像个天价模型。到除了高配版本,普通版根本没啥人买的动力。不少朋友私底下跟我说:你看现在行情,底价能不能把价格直接拉到十万出头?不过我猜也不一定,毕竟还要考虑到供应链的压力。
说到供应链,去年我跟一些供应商聊天,他们就透露,A06用的电池其实换成了国轩的,虽然也是宁德的 old boy,但比起之前用了很多改装件,这个变动算是成本优化了。提醒一句,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才是真正影响后续口碑的硬指标。
有朋友问我:你觉得这车续航怎样?我只能说,估算一下,官方公布的续航在估值上,不会差太多,2-4%的误差范围,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比如说,百公里耗电可能在12-14kWh左右,这还没算空调的附加能耗。室外挂暖风,能耗明显提升,特别在北方冬天,续航会变得更脆弱——这个还是要看现场体验的。
再讲到配置,很有意思——硬件在未来会很快过时。这不是我说的,是经验告诉我。比如A06入门版本,花个10万不到,配个120kW的电机,快充平台也是400V,能劲忽悠人家买呢?但是,硬件池子里,像这种规格只会被下一版一脚踢开。你看同一价位的品牌,比如说某些合资进口,配置都能更实在些。
还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有人说:这个版本我买来就后悔了。低配版虽然便宜,但用料和舒适配置差得明显。比如座椅调节有限,也不支持多区空调,谁愿意每天开车像是坐在火锅里?但这就引发我思考——他们宣传单里,低配和高配差别那么大,难不成还指望客户自己挑花眼选?
这个点。其实我一直怀疑,A06更像是用价格策略掩盖硬件差的烟雾弹。直到我坐到顶配,才开始觉得:除了颜值,其他硬件基本上还得等下一代。
有人问:你觉得这个策略能撑多久?我不太确定,毕竟市场中,价格走低是大势所趋。你看,A07的库存还堆着,可能也是这个套路——低价换市场份额。
我还记得那次跟售车的朋友聊,他说:等你买别的车,A06快降价了。这个等字,我真是不敢恭维。话说回来,降价这事,是你我都想的事,但它真的能如预期那样发生吗?
说到这个,我觉得最有趣的是:中高配版本的性价比其实还可以考虑——尤其是拥有更大电池和更强硬件的630 Max。因为它的续航、充电能力确实比低配更有安全感,也相应硬件用料更踏实。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只是图个新鲜,非要炫耀个造型,那低配也就罢了;但买车还是得考虑长期用着顺不顺手。
有个细节——我开车时还看了看行车电脑,提醒用电量和续航关系不大,除非开启空调和暖风,否则日常开,能跑到250公里上下也算没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
一个问题摆在这里:你会为了外观多花几万,而忽略硬件配置的实用性吗?或者,你会像我一样,优先考虑内在而不是炫酷呢?
我还猜测,一些厂商这招宣传低配价格,高配硬件,其实也是为了打价格战。但技术更迭快,硬件老旧的程度会不会让人后悔得更快?或者,厂家会不会被利润和市场份额绑架,永远走不出价格战的泥潭?
我还在琢磨,A06是否能坚持到年底。因为,根据市场反应,价格不出两天都能下调两万左右,难怪有人直呼等死。相信这一点,车市的底牌都差不多:便宜才有市场,但又要利润。
到头来,真正值得关注的,可能还是那些中高端版本——毕竟硬件更硬,但价格也就不那么温和了。你觉得呢?未来几年,像这样的性价比奇葩,能不能持续火下去?还是说市场最终会把硬件和配置两者逼到极限?
看着市场风云变幻,我心里总有个疑问:你会为了新颖而买单,还是会等着更实在的版本?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