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说这年头车市变化得有多快?咱们家门口的路口都比不过。前脚还在加油站喝杯咖啡慢悠悠加油,后脚你就得琢磨电够不够,去哪找个快充,生怕自己堵在半路上。就说说我们前几年还觉得特洋气、特有面儿的大众途锐,这不,2026年燃油版直接要“退伍”,纯电的要等到2029年才肯出来鞠个躬。这阵仗,你说是告别过去,还是蓄势待发?
有人问,这事跟咱老百姓买车有多大关系?我还真问问你,大众这两年哪个大动作不是跟你口袋里那点钱较劲?从Polo、高尔夫到途观,一个个纷纷转型做电车,现在轮到途锐下场。燃油途锐撑了25年,眼看着靠着和保时捷卡宴一个平台混出来点豪华范儿,也得对着电动大潮点头哈腰。停产就停产吧,可新款不上直接三年,像不像小时候租游戏卡,上一波还没通关,老板就合眼扔一边,“新盘得等到礼拜天”。你说咱们消费者咋办?认不认新,接不接茬,这事儿一下多了个空窗期。
这三年大众心里惦记的到底是什么?我看就是个技术平台换代下的一步大棋。保时捷那个纯电卡宴,2025年底就要出来了,也是大众PPE平台的“试验品”。等到途锐搞,直接奔着SSP架构去了。你品,你细品,这跟啥PPE、SSP的,是不是又在打一轮排列组合?架构升级,分明是怕PPE再用几年就落伍,所以干脆让“旗舰”途锐直接“一步到位”。
可你觉不觉得,这波“技术溢价”有点像换手机。iPhone12还没捂热,iPhone15就要发售,说是芯片大升级,可软件还是老一套,信号、续航老毛病又经过。现在搞个Rivian软件,想的是把智能体验拉上来,就像以前我们说买车看发动机,现在得琢磨哪家语音助手不装X、哪家导航不卡顿。以前讲求“驾驶乐趣”,现在你有乐趣不如有个能看片的顶部大屏。
当然,这里面还有个事儿你没注意。为啥说新一代途锐搞SSP架构“首发”?原来,这本该落在更小一号的T-Roc上,无奈一看人手紧张,高尔夫产线都想迁墨西哥省地儿腾产能。结果原本2029上市的小T拖到2030去了。大众的算盘太精了,能拖一年是一年,你爱买不买。可是,技术迭代能解决吗?真未必。你看国内友商电车三年五平台、一年两个新车,国外慢半拍,大厂包袱大,创新却总像赶鸭子上架。
说起公信力、情怀,途锐在豪华SUV里还是有点江湖地位的。04年这车进口来中国,叱诧风云。“大排量”“真皮实木”加科技配置,咱见谁不得说一句,“牛X,这货就是大众群里那个混出贵族范儿的”。W12发动机450马力,158万一台,那是真敢开口要价。当初年销量两万多,羡煞旁人。现在呢,2024都掉到六千多辆了,你上网一搜,市场价都干到40万以下,跟大饼油条似的,曾经的神车跌下神坛。
可你要说消费者真就“不识货”了吗?未必。一个叫做时代变了,现在谁还在乎大排量?油价一涨,环保抓得紧,有钱人也怕咽不下那口黑烟。更重要的是,电车那套智能、联网、OTA升级,谁不想尝点鲜?更何况,路上动不动来个“蔚小理”,天天讲什么自动驾驶、算力云控,哪个爱面子的还非得买燃油车?
但话说回来,真到了买电车这步,大众途锐电动版真能给我们什么? 有人觉得,哥买的是信仰,是多年的品牌情怀,是德国机械那种严丝合缝的感觉。可品牌故事能值几个钱?新一代车主看重的是续航、体验、智驾、快充速度,不好意思,谁再跟我吹什么“德系品质”可真不顶用了。你让人等三年,直接就遭遇中国电动车“狂轰滥炸”,蔚来、理想、华为问界一个个技术不停迭代,不出意外就是出意外。到2029年,谁还记得途锐燃油的影子?那时的智能化标准、用户期望、补能体验,会不会整个天翻地覆?
再想想,途锐当年在美国卖得咋样?头回合适合北美市场联盟后,2017年途锐在美国歇业,主打市场让给了本地造的阿特拉斯(Atlas)。为啥?三排座椅、空间更大,符合美国人口味。这次纯电版途锐上市,估计大众还会跟原来那套配合分工,继续抓那些追求“欧洲原版豪华”的用户,阿特拉斯则继续主攻“美式大空间”。你说这逻辑怪不怪,明明想全球化,最后还得找个细分市场站脚。电动化时代,啥车都讲“全球首发”“全球车型”,可事实上,从驾驶体验到智能需求,到充电基础设施,哪一样不是各国自家有自家的规矩?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途锐充其量就是个“见证历史”的标杆。高光时刻咱见证过,巅峰销量咱也吃过红利,到今天价格滑坡,倒也没丢人,毕竟车市就是一池水,有起有落。问题在于,电动时代新途锐的价值,是不是还能让中国人掏腰包?能不能定价厚道、体验出色、服务到位,不仅仅是“德系情怀”三个字能忽悠过去的。
再琢磨一个问题,大众这几年电动化转型,心气有,动作慢,步子小,除了市场情怀,还剩下啥?你看看同样是豪华路线,宝马、奔驰、奥迪,哪个不是在拼命补课?中国新势力快成了“全球试验田”,技术共振震得谁脚底都发麻。SSP平台架构说到底只是大众自己的技术升级,可电动车的用户体验远不像堆个马达、搞个大电池就能搞定。智能化、生态化、服务体系、乃至购车后联网体验,哪个不是烦心事?
你再回头看看途锐燃油车型这波退场,是不是值得唏嘘?25年光阴,说夸张点,见证一代中国有钱人的成长。曾经给人带来高档身份感的车,终究挡不住历史潮流。再牛的品牌,再鲜的科技,终有“老去”那一刻。从一开始的进口抢滩,到后来合资混战,再到如今国产品牌频频攻城略地,你能不服吗?消费者不会怜悯情怀,只认新技术、好体验和实惠价格。
回头看,大众途锐的故事其实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整个汽车工业的进化,也照出了消费者心理的变迁。咱不能总指望情怀续命,更不能总以为技术换平台、升级架构就能自然而然把新用户揽进门。电车时代早晚来,不来不行,可来得再晚,等的还是那句老话:用户买不买账,市场说了算。
所以结个尾吧,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燃油车终有谢幕,电车未来会如何,没人能打包票。大众途锐这位昔日“大佬”,愿你在电动新世界真能重燃辉煌,不只是“炒冷饭”,更别成了“缅怀过去”的历史工具人。新老交替,人心难测,唯有敬畏市场,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