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说真的,每次咱们在马路边瞅见一辆丰田停着,是不是下意识都会看一眼那前脸上的标志?不用多想,眼熟的那个三个椭圆,谁都说不出人家专业叫什么,但“牛头标”这个亲民名号,真是烙印进咱们脑海了。朋友聚会聊车标,BMW“蓝天白云”,奔驰“三叉星”,丰田就是“牛头”挂门头。可问题来了,这牛头标到底哪门子牛头,三根椭圆,画来画去为啥不是别的东西,偏偏说是牛?这事吧,不琢磨还罢了,一琢磨,发现水还挺深。
说真的,起初我也觉得这叫法挺土的,谁没事盯着车标琢磨出个头牛来,设计师得哭晕在洗手间吧?可偏偏在中国,“牛头标”越叫越响。在地铁、在停车场、在街头,在二手车市,你要跟人说“那个三个圈”,可能还有人迷糊,“牛头标?哦,丰田那个!”连混汽车圈的小白都认得。这种蔚然成风的俗称,八成不是营销部门自编自导,更多是老百姓一步一步喊出来、传出来的。
你说,有意思吗?明明厂家官方没说“咱就设计个牛头”,“牛头标”却成了丰田的天然标签。对,这就跟咱小时候给邻居起外号差不多,越形象越流传。有人说这事儿有点像写字题,“丰”字繁体是“豐”,脑补一下,上面两画弯弯的像牛角,下面胖乎乎挡着像牛脸。真要这么联想,大街小巷也没比中国人讲究意头和形象的,对吧?
其实“牛头标”这绰号,背后可不是纯靠长得像。再一琢磨丰田本身,老早进入中国的时候主打啥?耐用、皮实、省心管事。你要在农村、工地、长途货运路上随便拽几个老司机,问问什么车最能干,他们常常一拍大腿,“丰田呗,老黄牛!”这不巧了么,品牌形象和老牛符合一致,有劲、有担当、不闹小毛病,一来二去,“牛头标”就生根发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真要较真这个图案,三个椭圆交叠,其实讲究可多。听说1989年丰田换了新标志,为此还征集过几千份设计稿,全球设计师们脑洞大开,丰田偏偏选了一个表面上最不起眼的。你看那两个横椭圆,一大一小,互相抱着,不离不弃。有爱看解构的会说,大椭圆是丰田自己,小的是用户,“双赢嘛,买卖都高兴。”那直竖下来的椭圆,像方向盘,也像牵线,你可以理解成“技术贯穿,用户链接,事业稳如牛”。
要不怎么说日本人讲究,啥都得琢磨个意义。你说欧美那些品牌,有的图标生怕人弄懂,层层叠叠各种修饰线条,弄得花了呼哨,远看像电路板;丰田倒像极了素面朝天的姑娘,简单,直接,没花巧,但耐看。三个椭圆里头还暗藏“TOYOTA”英文里的“T”,据说放大N倍才看得出,专属于设计师和考据党的小彩蛋。
说这些是不是有点跑远?其实不然。比起那些要靠“读心术”才能理解的标,丰田牛头标的厉害就在于“记得住”、“捧得起”。你走进4S店,销售小哥跟你讲“这牛头标可厉害,代表丰田跟客户的心贴心”,你信不信其实也不重要,听着顺耳,回家还能给亲戚朋友唠嗑。
还有专门修车的老司机说,你只要记住丰田这标志,无论里外哪款车,打着灯一瞥就知道,“牛头嘛,少操心,毛病不多”。这不是吹牛,看看坊间那些丰田高里程神话,不管开十年八年,发动机一点火,油门一踩就走。不像有的车标倒是好看,回头率高,修修补补也是常态。
但你还别说,车圈里给标志起土名的,还真不少。啥蓝天白云代表的是宝马的故乡天空,三叉星是奔驰之前做船舶发动机寄托的梦,这些背后也有说头,可再怎么讲,好像都比不上“牛头标”带劲。或许,这种俗名的流行,跟咱中国人骨子里喜欢接地气、讲究象征相关。有些人就是吃这一套。
说不定,这种约定俗成,还帮了丰田公司一个大忙。你看现在国内品牌扎堆迭出,吉利、长安、蔚来、比亚迪,个个都玩新标,新玩意儿层出不穷,但能让人一看就记住,一喊就乐呵的,还真不多。丰田赶巧了,混得风生水起,是不是也有点得天独厚的“口号优势”?
当然了,坊间传说多彩缤纷,也得分真假。有人说丰田的“牛头标”是搞营销时专门推广的,这事儿要说太神秘,真没啥资料能坐实。更多时候,是四面八方的用户,用嘴巴和大白话自带推广属性。你看,那些车评节目,动不动“牛头标开箱”“牛头标试驾”,“牛头标二手行情”,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广告文案还是产品宣传片,“牛头”这称呼,反而成了丰田品牌最朴素、最可靠的名片。
其实,把话说穿了,这牛头标的魅力,还真是在于那个“牛”字。牛,在中国,太有说法。农耕社会根深蒂固,赖牛吃饭,靠牛混世。牛既意味着耐劳,又有种呆萌的亲近感。丰田标致恰好满足中国人对“实在”的一切期望:“牛头车标,车就得皮实!”你琢磨琢磨,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牛头”也映射出大家对于好车的全部寄望?
再深挖一步,咱不难发现,很多丰田车主其实根本没怎么仔细研究过车标的花样,可一旦提到“牛头标”,还真有点归属感,觉得花几万几十万买的不只是四个轮子,还是种“靠谱的承诺”。老司机拉货、家庭主妇买菜、年轻人第一辆车,总归觉得“牛头”有点傍身,一颗心就安稳不少。这种心理暗示,是不是比啥精妙设计都实用?
不得不说,这世界上让人一言难尽的品牌故事何止千万个,可能像丰田牛头标这样无心插柳自成风景的,着实罕见。厂家没怎么刻意设计,中国人倒自己找补了一个“牛气冲天”的解读,让一整个品牌多了层接地气的烟火气。有人说,这恰恰是最强营销——品牌主打务实,用户自带文化加成。
有时我想,丰田要是也像某些品牌那样,频繁换标做加法,会不会反而失去这份“素得发亮”的厚重感?现在这个牛头标,几十年如一日,看着不起眼,结果反而更耐琢磨。习惯了高楼大厦里洋气logo的调性,回头看“牛头”,还有点憨憨的可爱,仿佛在无声中说:“我挺牛的,但我不声张。”
到头来,牛头标能在中国遍地开花、火到日常小段子里去,也说明汽车除了是代步工具,更是文化符号。这个标志,不仅见证了丰田的崛起、用户的口碑发酵、老百姓的生活变迁,也代表了民间智慧的一种自发表达。从“椭圆交错”到“牛气十足”,原本高冷、国际化的设计,被中国人硬生生玩出了家常味儿,有点像川菜里的花椒——入口麻,回味长。
说到这,估计下次你再看到丰田,不自觉也会咧嘴一笑:“诶,这不牛头标嘛!”至于背后那些曲线、意义、彩蛋,其实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牛头标活成了咱们汽车时代的一种集体记忆。它简单、接地气,又可信赖,不声张却分量十足。哎,真是应了那句话:“越简单,越难忘。”
话说回来,你觉得哪家车企的LOGO土名最好玩?你有没有给自己喜欢的品牌起过外号?评论里咱接着聊,瞅瞅大家伙的脑洞能开多大!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