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神龙汽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很多上了点年纪的朋友肯定印象深刻。
想当年,富康、爱丽舍、标致307这些车,那可是满大街跑,是不少家庭的第一辆车,皮实、耐用、底盘稳是它们共同的标签。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两个法系品牌好像慢慢地就没那么响亮了,在路上见到的新车也越来越少。
这些年,关于它经营不善、快要撑不下去的说法也是一阵接一阵,让不少老车迷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然而,就在大家觉得它可能真的要淡出视线的时候,神龙汽车突然搞出了一连串的大动作,又是给高层领导大换血,又是在工厂里开誓师大会,喊出了“大干60天”的口号,一副要彻底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的架势。
这到底是黔驴技穷的最后一搏,还是真的痛定思痛,准备好了要迎来自己的“第二春”呢?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聊聊。
首先,神龙汽车最近扔出的一个重磅消息,就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在如今这个汽车市场,大家都在拼了命地降价,你便宜五千,我就敢便宜一万,各种优惠、补贴看得人眼花缭乱。
消费者有时候都犯迷糊,不知道这车到底值多少钱。
可神龙偏不这么玩,它宣布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这个承诺可不一般。
发动机是一辆车最核心、最金贵的部件,就跟人的心脏一样。
敢给你保证这“心脏”一辈子不出大问题,出了问题免费修,这背后得有多大的底气才行啊。
这明摆着是在告诉所有消费者:“别家跟你比谁卖得便宜,我跟你比谁用得更放心。我们对自己造的车有信心,是‘良心车’,你只管开,后顾之忧我们来扛。”这一下就跟那些单纯打价格战的品牌区别开来了。
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思路上的转变。
以前卖车,可能就是一锤子买卖,车交到你手上,钱收到我口袋里,就算完事了。
但现在不行了,买车之后的使用、保养、维修,整个过程的体验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品牌的口碑。
神龙这一招,就是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不再只盯着卖车那一刻的收入,而是要赢得用户长期的信赖。
为了把这事做扎实,他们还搞了个“五心守护体验官”计划,邀请车主们来提意见,一起改进服务。
这种放下身段、认真听取用户声音的做法,确实让人感觉到了一些新气象。
如果说升级服务只是强身健体,那么神龙汽车正在发生的另一个变化,那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
过去我们一提到合资车企,大家脑子里的印象基本都是“市场换技术”。
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外国品牌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车型,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我们开放市场给他们,他们把技术拿过来,我们在家门口生产和销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扮演的更多是“学生”和“代工厂”的角色,核心技术和话语权都掌握在外方手里。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赛道上,情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咱们中国的企业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上,以及车里的那块大屏幕所代表的智能座舱系统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以前是咱们眼巴巴地盼着人家给新技术,现在轮到一些外国“老师傅”反过来要学习我们的东西了。
东风集团的当家人杨青就看得很清楚,他公开表示,未来的合资公司,要用中国的标准来听中国客户的声音,要用中国的供应链和中国的速度来推动新能源转型。
这话听着就让人提气,意思很明白:时代变了,游戏规则也得跟着变。
而神龙汽车,就成了这块改革“试验田”的先行者。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上市的一款叫“示界06”的新车。
这辆车就很有代表性,它的整个电动平台,也就是最关键的“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部分,用的是咱们东风自己的技术;而法系车最引以为傲、最拿得出手的底盘调校功夫,依然由法国Stellantis集团的专家来负责。
这就不是谁教谁的问题了,而是真正的强强联合,各取所长。
这标志着咱们的合资模式,已经从单方面的“引进来”,发展到了平等的“合作共创”,甚至是我们开始“反向输出”技术了。
更惊人的是,这款车的零部件本土化率达到了92%,一款全新车型的开发周期,被压缩到了短短的18个月。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老车迷都知道,法系车更新换代的速度一直比较慢,一款车卖好几年,这种“法式浪漫”的节奏,在如今这个恨不得一年一换代的中国市场,早就跟不上了。
现在这个18个月的“中国速度”,说明中方在合资公司里的主导权和决策效率大大提升。
神龙汽车不再仅仅是法国品牌在中国的销售代理,它更成为了东风集团整合全球资源、并将中国技术推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
这种从过去有点像“甲乙方”的关系,转变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才是神龙汽车敢于高喊复兴的根本底气。
当然,再好的战略和规划,最终还是要靠人去落实。
神龙汽车这次的人事调整,可以说是整个复兴计划里最关键的一环。
新上任的总经理吕海涛,还有两位副手程军和师建兴,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老神龙人”。
请回这些老将,学问可就大了。
吕海涛这个人不简单,他正是当年带领神龙汽车在2015年创下年销量71万辆历史最高纪录的功勋人物。
他最懂神龙的辉煌与荣耀,也最清楚神龙后来跌倒的痛处在哪里。
而且,他后来调回东风集团总部,负责战略规划,这让他跳出了神龙本身,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看待整个汽车行业的变化,视野更加开阔。
他的两位搭档也都是精兵强将:程军之前在东风的研发总院工作,是新能源和技术研发领域的专家,正好能补上神龙在电动化转型上的短板;师建兴则长期在营销一线摸爬滚打,最懂怎么卖车、怎么跟消费者打交道。
你看这个新班子,一个懂战略、有情怀的总指挥,一个懂技术、能看到未来的总工程师,再加上一个懂市场、善于冲锋陷阵的营销猛将,这套组合拳,可以说是为神龙汽车目前的困境量身定制的。
他们的回归,不仅给全体员工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更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神龙要回归造车的根本,踏踏实实地把产品、技术、营销这些基本功重新练好。
他们既有对神龙的深厚感情,又带着在集团其他岗位上学到的新知识、新视野,这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协调中法股东双方的资源,把东风的“中国智慧”和Stellantis的“全球技术”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为神龙这艘曾经的巨轮,重新校准航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