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级纯电SUV市场突然扔进一颗炸弹。9月20日,蔚来第三代ES8以29.88万元的起售价(BaaS方案)撕开价格防线,这个数字比预售时再降1万,比上一代车型低了近10万。当李斌在NIODay2025现场说出“纯电大三排时代正在到来”时,台下闪光灯里藏着整个行业的紧张——这不仅是一款车的价格战,更是一场关于新能源市场规则的重新定义。从连续12个月的销量低谷到单月交付破3万,从港股股价腰斩到市值重返千亿,蔚来用一款车的定价,撬动了整个行业对“高端纯电”与“规模盈利”之间关系的认知重构。
一、29.88万的定价:不是降价,是生态战的阳谋
当六座行政豪华版29.88万的价格在大屏幕上弹出时,现场媒体区传来一阵低低的骚动。这个数字精准击穿了30万心理防线,直接杀入理想L90、问界M9等增程式车型的腹地。但李斌在会后采访中却轻描淡写:“这不是简单降价,而是BaaS模式成熟后的必然结果。”
这种“必然”背后,是蔚来十年积累的生态底气。截至9月,蔚来已建成3500座换电站,覆盖全国9纵11横高速网络,10分钟满电的补能体验正在改写用户对“续航焦虑”的定义。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纯电市场批发增速38.5%,而增程车型同比下降9.5%,这种此消彼长的背后,正是补能网络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当用户发现加电比加油更方便时,30万预算的天平自然会向纯电倾斜。
更关键的是,BaaS方案将车电分离后,29.88万的“裸车价”本质上是对传统购车逻辑的拆解。用户以接近燃油车的价格获得豪华纯电体验,而电池资产由蔚来通过电池银行统一管理,这种“硬件+服务”的商业模式,让降价不再是利润绞杀,反而成为用户规模扩张的杠杆。李斌透露,新ES8即便按BaaS价格销售,仍有“合理毛利”,这底气不仅来自规模效应,更来自电池梯次利用、能源服务等衍生收益的预期。
二、大三排市场:从增程霸权到纯电突围的生死战
新ES8的车身长度定格在5280mm,轴距3130mm,这个尺寸直接剑指增程式车型把持的“家庭用车”市场。李斌在发布会上的判断掷地有声:“2025年是用户从纯电体验收益大于加电不便损失的拐点。”
这个拐点的背后,是一场持续五年的技术暗战。过去十年,蔚来累计投入600亿研发费用,其中180亿砸在充换电领域。如今,8246座充换电站形成的网络效应,正在瓦解增程式车型“没有续航焦虑”的最后优势。数据显示,蔚来用户中“有家充桩”的比例仅为38%,但通过换电补能的用户日均行驶里程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7%——当补能网络足够密集时,“有没有家充”已不再是购买纯电的前提。
反观增程市场,其“过渡方案”的属性正在暴露。8月新势力纯电与增程车型占比从去年的56:10.2变为64:7.7,增程车型增速放缓的背后,是用户对“多一套动力系统”的冗余设计逐渐失去耐心。乐道L90作为增程式标杆车型,虽然7、8月锁单量仍在增长,但蔚来内部人士透露,新ES8的预订数据已经“超过L90同期水平”。这场战役的核心,早已不是单一车型的比拼,而是两种技术路线的终极对决。
三、产能爬坡:4万辆目标背后的供应链博弈
“现在每天都在催供应链。”李斌在媒体会上坦言,新ES8的产能爬坡“比想象中更难”。从最初的交付指引到8月紧急将年底产能提升至4万辆,蔚来正在经历“甜蜜的烦恼”。
这种烦恼的背后,是对供应链的极致考验。新ES8搭载的5nm制程芯片、92度半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对上游供应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位接近宁德时代的人士透露,为保障新ES8的电池供应,宁德时代专门调整了生产线,将半固态电池的良品率从65%提升至82%。而在合肥的蔚来工厂,冲压车间的机器人利用率已达98%,焊装车间的节拍时间压缩至58秒——这意味着每小时能生产62台白车身,接近行业极限水平。
产能焦虑的另一面,是市场需求的井喷。9月21日,新ES8开启交付首日,全国门店出现用户排队提车的场景。某一线城市经销商透露,首批到店的20台展车在3天内被预订一空,部分配置的提车周期已排到2026年1月。这种供需失衡,恰恰印证了李斌“纯电大三排时代到来”的判断,也让“四季度月均交付超5万辆”的目标显得不再遥远。
四、资本回暖:千亿市值背后的信心重建
股价是市场情绪的晴雨表。自新ES8发布以来,蔚来港股累计涨幅近90%,市值重返千亿港元。德意志银行将目标价上调至75港元,瑞银更是从“中性”调为“买入”,理由是“新产品竞争力提升与财务结构改善”。
这种信心并非空穴来风。今年8月,蔚来交付3.13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乐道品牌贡献1.64万辆,萤火虫品牌也突破4000辆。三品牌矩阵的成型,让蔚来从“单一高端品牌”变为“全价位覆盖”的车企。更关键的是,今年以来,蔚来通过股权增发、国资增资、宁德时代注资等方式累计融资超180亿元,资产负债表持续优化。
但资本的耐心是有限的。成立十余年间,蔚来累计融资近1600亿元,却从未实现年度盈利。新ES8的降价策略虽然拉动了销量,但也让外界担忧其毛利率水平。李斌的回应是:“BaaS模式下,用户每月支付的电池租金是持续收益。”数据显示,蔚来BaaS用户占比已达43%,这些用户带来的稳定现金流,正在成为盈利的压舱石。
五、行业启示:当“价格战”变成“价值战”
新ES8的定价,给整个新能源行业敲响了警钟:单纯的价格厮杀已经过时,真正的竞争在于“用生态定义价值”。当蔚来用3500座换电站、92度半固态电池、5nm智能座舱构建起护城河时,29.88万的价格就不再是“亏本赚吆喝”,而是对“高端纯电”价值的重新定价。
这种定价逻辑正在改写行业规则。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内部信中要求团队“警惕纯电车型的替代效应”,小鹏汽车则紧急加推G9的改款车型,试图用更长续航应对冲击。而在传统豪华品牌阵营,宝马iX、奔驰EQE的终端优惠已扩大至12万元——蔚来的“鲶鱼效应”,正在加速整个市场的技术迭代和价格重构。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新ES8的成功证明,中国品牌完全有能力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当李斌说出“2025年是纯电大三排拐点”时,他不仅在宣告一款车的胜利,更是在宣告一个时代的到来:属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霸权”,正在从概念变为现实。
聊在最后
29.88万的新ES8,是蔚来的生死一搏,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人礼。从“PPT造车”的质疑到“生态造车”的标杆,蔚来用十年时间证明,在新能源赛道上,唯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穿越周期。当3500座换电站的灯光照亮中国的高速公路,当5280mm的车身承载起家庭的幸福,我们突然明白:所谓“纯电时代”,从来不是技术的简单替代,而是生活方式的彻底重构。李斌说“不用担心蔚来不赚钱”,或许真正的潜台词是:当用户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买单时,盈利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