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

这块中部的地方悄悄在变身成中国新能源车的超级生产基地,有人甚至把它叫“东方底特律”。从电动车的电池生产,到整车制造,再到智能驾驶技术,直到出口到海外的国产豪华车,这里都在快速发展。

这可不是乱讲,而是实打实的产业迁徙。过去,吉林长春和上海安亭被冠以“汽车城”的称号,但如今,湖北正凭真本事重新划定这块地盘!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一提到造车,少不了说到武汉,这地方可不简单,不光是东风汽车的总部坐落于此,还聚集了小米汽车、路特斯、岚图、小鹏这些一众新能源品牌,真是车企的热土啊!

尤其是小米呢,它的第一款车SU7的大部分生产都在北京和武汉两个基地,后面可是有湖北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制造水平作支撑。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要是真觉得还不够“炸裂”的话,我们不妨瞧瞧十堰,这座靠汽车崛起、因车繁荣的城市,曾经是“中国卡车之都”,现在正向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转型。

比亚迪在这里投了百亿级的项目,主要做新能源零部件和整车生产。而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变的东风,也把不少研发和制造环节搬到了湖北!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湖北的野心还远不止于此,2023年,湖北的汽车产量达到了21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的产量占比超过了20%,这个比例还在迅速攀升。到2025年,湖北打算让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突破100万辆!

为什么选湖北呢?其实,答案就这么简单明了!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地理位置真是太“棒”了,湖北位于中国的正中心,九个省份都能通达,物流成本也就低了不少,市场辐射范围广得很!

工业基础可就扎实了,从钢铁、零件到机械制造,湖北这块门道全都有,配套能力堪称完整!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政府出手挺大,湖北从省到市都在拼命引资、出台政策、搞园区,还搞出了“链长制”,一个领导管着一条产业链,从引进电池企业到吸引整车厂,一路跟得紧,事事操心!

在这些亮点里,尤为值得一提的,就是湖北的“转型经历”。它没有像一些老工业基地那样被时代甩在后头,而是提前做足准备,果断转变方向。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湖北在从燃油车转向电动车、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网联的过程中,没有掉队,反倒是在换道超车领先一步!

岚图这个高端电动车品牌呢,其实是由东风汽车在武汉打造的,工厂能做到定制化生产,要客户一下单,生产线才会开启,整个过程最快只需要20天就能交付到手。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像路特斯这个品牌,曾经是世界顶级跑车的代表,而现在,它的全球智能工厂就设在武汉,生产的纯电动SUV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欧洲和东南亚的市场!

甚至一些你想不到的企业,也在湖北抢先布局新能源产业,比如格力电器在洛阳投资建新能源车基地,宝武钢铁集团也在搞专为电动车用的钢材。大家跨界合作,产业链一块儿联手,湖北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新能源生态”!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回想十几年前,湖北,特别是武汉,早就成了咱们中国的重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这些合资品牌的落户,让湖北的汽车工业基础打得扎实,基础也就这么牢靠。

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势头迅猛,湖北可没打算靠过去的辉煌过日子,而是积极迎接变革,迎难而上!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大约在2016年左右,湖北就开始大力吸引电池、电控和电机等“三电”企业,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这些电池大牌纷纷在这里安家,国轩高科、赣锋锂业也纷纷在湖北建厂。

光谷这个名字,真的是不能忽视啊。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不仅生产光纤,还在智能网联、人工智能、高精地图这些方面 quietly 在努力。正好,这些技术,正是未来智能汽车的核心所在!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湖北的志向啊,可不只是简单地搞汽车,更想搞出个“聪明的车”。你看,百度和华为都在武汉建了大规模的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小米汽车的研发中心也扎根光谷,真是野心满满!

这就代表啥呢?就是说,你将来坐的那辆自动驾驶车,很可能是最早在武汉的街头“学开车”的那批“学员”!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不过,湖北也碰上了一些难题,比如说怎么让传统燃油车的产能顺利转换这些现实的问题,但湖北的办法是不躲闪、早早安排、集中整合。

比方说,湖北正全力推“汉孝随襄十”汽车走廊,武汉专攻研发和乘用车,十堰主要发展商用车,襄阳致力于测试和智能网联技术,随州和孝感则负责零部件的配套工作,就像一个强大的团队,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

湖北崛起东方底特律,低估之地已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大半-有驾

湖北的反击,其实代表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靠外资合资变成自主品牌崛起,从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创新,从国内市场拓展到走向全球出口,湖北走的这条路,正好体现了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真实写照!

湖北这个曾经被不少人看轻的中部省份,如今正用真本事告诉大家,在新能源这条路上,它早就不再是跟在别人后面的小跟班了,而是拼命奔跑、敢打头阵,走在前头!

参考信源: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向上曲线”背后藏着的“活力密码” 中国青年报 2025 09-1019.39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