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要改回细条前脸,中国被甩锅,新能源审美成新主角

这两天宝马要把“大鼻孔”前脸给干掉的新闻,闹得挺热。这事一出来,我第一反应就是纳闷:这玩意儿怎么突然就决定“自我否定”了?说真的,大鼻孔刚出来那会我还以为宝马是不是脑袋进水了,这不是自己作死吗?可人家照样卖,价格也没白给,销量还能打。那现在又说要换回以前那个细长条的前脸,还顺带“甩锅”给中国,说什么是中国人喜欢“这个大”,我寻思,这甩得是不是有点太没诚意?

你说大鼻孔丑不丑?丑!别说大街上了,网上都骂烂了,“推土机前脸”,“鲶鱼嘴”,段子一堆一堆的。可要真说全世界就中国人吃这套,真不像话。你看看路上有多少大鼻孔3系X5?有,但真就多到爆了吗?真要是长成那样销量特别好,宝马能这么快变卦?设计这玩意说到底,除了看起来爽,还得看背后讲了什么故事。

为什么说这事耐人寻味?你说中国人喜欢大格栅,咱们自己造车的这些年是喜欢玩点“大嘴”?确实, 我看长安、一汽、比亚迪也不是没搞过超大的前脸,恨不得整个车只有一个鼻子。可你耐着性子仔细一看,这些格栅、嘴巴,倒不是学宝马的,反倒各有各的讲头。比如比亚迪的“龙脸”,人家说是“龙”,不是“猪鼻子”,而且辨识度确实被玩出来了。

再说一件事,宝马新官上任的那个设计主管,采访里说啥?说中国品牌都是学欧洲的,但没敢玩太绝。这话说得风轻云淡,好像中国就是不会设计,全靠“复制粘贴”。可是这两年中国自家电车和混动,原创元素越来越多,还反向出了不少“爆款脸”,难道是闭着眼抄的?你说咱们车企没设计,也太小瞧人了。

其实有一说一,中国消费者买宝马的大鼻孔,有多少是因为觉得它好看?又有多少是“品牌信仰”?车这个东西,归根结底咱老百姓买的还是“认牌子”。宝马这金字招牌几十年熬出来,有传统有底子,普通人可能觉得丑,但想着贵气、旗舰、运动,觉得这脸奇怪那也是新潮。真要让他们在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新潮脸里选一个,很多人还是选择最熟悉的宝马。

可宝马自己心里没点数?我不信。科技感那套,大鼻孔这种极端设计,玩几轮确实刺激,年轻人回头一看,不买账照样说“老土”。而且网上00后、95后也不吃这套路,天天看新能源天天比设计,审美标准都提上来了。你让他们还跟十几年前似的,见着宝马就激动得不行,哪那么容易?市场变了,这帮老牌子也得服软。

宝马要改回细条前脸,中国被甩锅,新能源审美成新主角-有驾

改回细条鼻孔,其实更像是宝马摸清了路数:该回归“自己人”的味儿,玩创新可以别玩跑偏。经典就是经典,为啥3系大家愿意翻来覆去地买?还不是因为它每一代核心感觉不变,有传承有故事。突然来个未来感十足的大鼻孔,其实就是怕被人说“俗、没底线”,可是设计这点儿事,你走极端一把,可能活起来,也可能一夜归零。马路上满世界都是大嘴,你的特别也变得不特别了。

宝马这回甩锅中国,说实话,挺狡猾。中国市场大,这谁都知道,但宝马所有决策都是中国说了算吗?全世界的宝马都是一个样,中国的供货方式也没见搞得多本地化。这事本质上是车企太嗅觉灵敏——看到风向有变,赶紧回锅,顺带找个“最能背锅的理由”。但现在的中国消费者没那么好糊弄了,你打开小红书、知乎、抖音,关于汽车设计的讨论水平,个个比汽车媒体嘴还碎。哪个细节是“点睛”,哪个改得离谱,这一群脑洞网友拆的明明白白。

你说中国审美不行,也行,咱确实有过一段“越大越好、越唬越强”的阶段,什么电视要大沙发要大,中网要大,都追个气派。但现在不一样了,电动汽车、混动车搞出来之后,“科技感”和“简洁感”受欢迎多了。你看看蔚来、理想、极氪、问界,一大票新车型,全都主打干净利落,很少有那种复杂花哨的大口子。这不是审美进步,是咱们“好用好看”越来越会分辨了。

宝马现在回头,又要细鼻孔,又说中国客户带节奏。说到底,这还是全球化背景下,经典品牌想两头讨好:既要自己脸有传承,又想在中国继续卖得溜。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派,挺像有些老牌子小时候怕得罪谁,不敢说真话,反而说了等于什么都没说。

宝马要改回细条前脸,中国被甩锅,新能源审美成新主角-有驾
宝马要改回细条前脸,中国被甩锅,新能源审美成新主角-有驾

那你说宝马能不能“永葆青春”?设计这事是个玄学,不能光靠“胆大心细”。你传承也好,创新也罢,该拿主意还得拿主意,不能靠市场风向“追风”。竞品太卷的时候,宝马装大艺术家,没人搭理;要是自己家销量起不来,再怎么甩锅也白搭。说回中国市场,真正决定宝马未来的,不是一个鼻子有多大,而是中国人心里到底认不认可品牌和这个“车本身”,而不是“买车就得跟着宝马选”。

再问一句,宝马这个经典形象到底还值多少钱?十年前在路上开3系是“代表身份”的事,今天不差钱的人家里一水的新能源了,谁还在意前脸鼻孔长啥样?“有个性”不等于“瞎吓人”,大鼻孔本来是想装腔作势,现在宝马低头改细条,得的并不是“自省”,而是看透了时代背景下的买方市场。

宝马要改回细条前脸,中国被甩锅,新能源审美成新主角-有驾

中国设计这两年确实厉害,新能源崛起,审美话语权正悄悄地变到我们手里。奔驰、奥迪、大众都开始在中国设设计中心,不就是承认“土生土长”的东西能打遍全球?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原创脸蛋,现在能出口欧洲、卖到美国,说明大家眼光在变、心气也足了。

归根结底,宝马改不改格栅,关系到全世界设计的趋势吗?我觉得就那么回事。汽车不是奢侈品,开的是自己,选的是顺眼顺手,要是车企整天甩锅说“谁谁谁喜欢丑的”,不如实在点,把用户需求想明白点,别搞“老外思维”、世界潮流就是我定的那种套路。你丑没关系,大不了我不买,漂亮的是你自己开心。但真要走到今天宝马都得改大鼻孔,那说明咱们受够了教条美学,自己审美醒了。

想明白了这点,也就不用再琢磨“是谁逼着宝马低头了”——其实是整个世界市场,普通老百姓的嘴、一辆辆路上跑的车,一步步塑造了今天的车模样。大家别再内耗了,咱们有自信了,也该拿出点大家气派来,谁丑咱不惯,谁美咱也不跪,自成风格就是最强王炸。宝马改不改都一样,车好不好,不全靠“鼻孔”定输赢。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