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中大型轿车市场,咱中国人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往往还是那些德系豪华三驾马车。可你发现没有,现在局势不是那么回事儿了,8月最新销量榜单一出来,国产品牌直接占据了前十里的六个席位。你说这事儿拉扯不拉扯?奔驰E级居然排了个第六,连前三都没挤进去,再一看冠军,居然是小米SU7。你会忍不住问,这市场怎么变得这么快?这对消费者意味着啥,对车企来说又该怎么看?
这个榜单,他不是闹着玩的。中大型车市场一直是“有头有脸、有牌有面儿”的象征,消费者要嘛图个豪华品牌溢价,要嘛奔着科技和舒适去。在过去,国产车顶多能靠性价比在边缘蹭一蹭热度,很难真正打动这群人。别的不说,奔驰、宝马、奥迪这些名字就自带滤镜,你看身边,什么公务用车、管理层标配、重要场合露头,A6L和E级就是最常见的露脸货。
可这回小米SU7一登场,就冲着“销量第一”的名头,把所有的惯性思维都砸得稀碎。你琢磨琢磨,小米造车才几年?手机跨界来的,用互联网思维去造中大型轿车,谁能想到,这游戏还真让他干成了。是不是觉得有点不科学?其实细琢磨就明白,小米玩的不是那种传统品牌做车那一套,而是直接把用户体验和科技感堆到位,而且敢拼、敢卷。大家要的不是光有个壳和牌子,而是真正在用车时感受到的那种智能、便利和贴心。
再看第二、第三名,奥迪A6L和其他豪华老将还在苦苦坚守阵地,品牌力摆在这,产品力也有保障,改款升级也到位,客户群稳定。但和国产新势力比拼,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你说这到底是老面孔疲了,还是新玩家鲜了?其实你把手放在大街上,多走两步,你就会发现,现在年轻人对车的期待,已经不是那种“开出去有面儿,停门口能亮闪闪”这么简单。更多人琢磨的是,这车科技感怎么样,能不能自动驾驶,有没有大屏,有没有语音交互,手机能不能秒互联,升级是不是智能,电池续航靠不靠谱。
这就有意思了。传统豪车们还在“讲品牌基因”、秀质感、秀内饰氛围,但新势力一出场,直接就是“你用起来爽不爽,技术够不够卷,我价格还不虚高”。所以榜单里,风云A9L、银河星耀8 PHEV、小鹏P7+、智己L6这些名字扎堆,什么标配100多项智驾、OTA天天升级、语音控天控地控空调,一根线都不用。你不得不说,中国用户是被互联网养刁了胃口,国产品牌也正好踩在了这点子上。
你们有没有想过,国产敢在中大型车市场开打,靠的是什么?有人说新能源红利,有人说供应链完备,有人说用户需求变了。其实这三样全都沾边,关键还得加一点,中国品牌现在真的敢堆料、敢做技术突破,更敢按照中国客户的想法研发产品。咱们想要啥?智能,空间大,后排得宽敞,座椅要舒服,音响得震天响,车机不卡,偶尔还想支持个露营、带娃……传统外国品牌,哪有这么卷?你看奔驰宝马这两年,明明知道中国市场最重要,但还是走自己的“小步快跑”,用户要什么配置,还得慢慢加装。
可别小看PHEV、EV,这几年新能源慢慢占据市场主流,汉EV、汉DM这些纯电、插混同时卷,把“电驱质感、续航里程、超快充电、低用车成本”全拉满。原来买纯油SUV的,现在一算账,纯电竟然更合适。智能配置丰富,养车省心,动力说来就来,你说谁不心动?有人可能说:奔驰宝马还能靠品牌吃饭吧?可你别忘了,用惯了手机的中国人,早不吃老一套品牌套路,谁智能体验好、谁便宜、谁更贴近自己,这谁都知道选谁。
再说一句俗点的,格局真的变了。榜单里头十,国产车六席,而且不止有BEV(纯电),还有PHEV,也有传统品牌奋力保位。奔驰E级、宝马5系排位逐年往后,你不觉得这和这些年的智能手机市场简直一模一样吗?华为出来之前,三星苹果横着走,后来国产机型拉着一波大升级,谁还死守老外货?现在车市也是这股劲头。
我们是不是要追问一句,豪华品牌的“脸面”还能顶多久?真到最后一刻,大面子跟实用到底哪更打动人?你说普通老百姓,要不要在信仰和体验之间重新选边站队?旗下奔驰、宝马真要转型电动化,能不能像国产一样快,不仅仅是“多了块大屏,多了个快充”,而是在中国消费者牛逼的“内卷烹饪方法”里活下来,这才是关键。现在的消费者,不爱花那个智商税,谁用起来靠谱,智能多、毛病少,售后友好,价格不坑人,谁就有机会。
榜单后面的机会点也不少。那些销量不大的车型,比如捷豹XFL、红旗H9,虽然体量小,但走的就是极致的品牌特色和小众路线,“我就找你喜欢我这种调调的人,其它的我不在乎”。这种打法,短期内可能没什么太大市场爆发,但一旦抓住了自己小圈层,也是活得挺滋润。新能源子品牌腾势Z9、岚图追光等也借着电气化的浪潮,把目光瞄向未来——不怕量小,只怕没有愿景和产品规划。传统豪华品牌,像沃尔沃、凯迪拉克,也都在试图在电动化里找到新定位,但变慢就意味着随时被拍死在沙滩上。
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其实非常实际——谁能把科技体验、性价比、舒适空间和个性化体验结合到一块儿,谁就是赢家。以前拼品牌拼历史,现在比的是谁敢更贴地气、更能抓住用户需求。最典型的小米SU7,一出来就不降价、直接售价透明,用户关注的能不能直接装个“车用小爱同学”、是不是能像换手机一样一键升级,电池给不给力,售后好不好说话,朋友圈晒单够不够炫……这些事在传统车企里头,好像根本不算事,只有中国品牌才愿意折腾。
问题最后,其实还是回到初心:这几年我们是真的需要重新审视“国货”这两个字。过去大家讲究“国外的月亮圆”,现在中国消费者心里头早就有数,什么玩意最值得花钱?是虚头巴脑的脸面,还是脚踏实地的体验和诚意?榜单只是一个缩影,反映出来的,是中国本土品牌自信力和创新力的全面爆发,是中国用户敢于“用钱投票”、认真的选择。从小米SU7,到比亚迪的多品牌战略,到智己、小鹏等的代际产品,你不得不承认,咱们自己人是真敢玩、玩得起、也玩得出花样,世界车厂要想吃中国这碗饭,以后的门槛只会越来越高。
回到文章最开始,不妨再问自己一句:下次换车的时候,你还会死守那仨德系老牌,还是愿意尝试一下更聪明、更懂你的中国品牌?倘若五年前我这么问,大概率会被人嘲笑幼稚。可到了今天,这问题恐怕真得起码再多琢磨琢磨。格局既变,不如顺势而为,做好选择,才是真正懂车之人。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