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唠唠,二十多年前那五十万的事儿。
那阵儿的五十万,含金量跟现在没法比,能在北京置办好几套四合院。
搁现在?
五环外买个蜗居首付,都够呛。
所以,那会儿掏出五十万,置换一辆大众夏朗,到底值不值?
这事儿,得扒开皮,见着肉,好好盘盘。
当年大众的广告词也挺会来事:“高阶产品登陆华夏,为那些有所成就的客户,呈上更多元的出行方案。” 听着,夏朗就该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零二年秋末,发布会办得那叫一个隆重,地点选在京城华彬大厦,价格一亮出来,四十七万到四十九万三,全办下来,五十万打不住。
五十万啊!
放现在,你勒紧裤腰带,拼个几年,也许能攒下。
可千禧年初,对寻常百姓,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要不是赶上时代浪潮,先富起来的那批弄潮儿,谁敢这么挥金如土,直接砸一台夏朗?
先仔细端详端详这辆千禧年初款的大众夏朗,顶配版,搭载着2.8L VR6引擎。
车身数据,长四米六多,宽一米八出头,高一米七五,轴距两米八三多。
搁今天,也就比在售的途安略微大一圈。
但设计者有心思,压低车头,把座舱塑造成圆润的姿态,再加上大尺寸车窗,视觉效果立马不一样了,显得格外轩昂大气。
从侧前方望去,前脸颇有几分帕萨特B5的神韵,后部呢,又借鉴了帕萨特B4的贯穿式尾灯元素。
依我看,这设计有点像是集各家之长,不过呈现出的效果还算耐看。
彼时,MPV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
拿夏朗跟同期的丰田大霸王比,夏朗更像是一台抬高底盘的轿车,少了侧滑门,尺寸也稍逊一筹。
跟家用定位更清晰的奥德赛比,身价又贵出二十个W。
这就让它的定位变得微妙起来。
你说它商务吧,气场还差那么点意思;你说它家用吧,这价格又让人望而却步。
究竟得功成名就到何种地步,才能毫不犹豫地掏出五十万,只为安稳地坐在它里面?
一款MPV,重中之重自然是乘坐体验。
拉开后门,二排座椅映入眼帘。
麂皮绒与皮革拼接,椅面厚实,看着就很舒坦。
头枕还特意做了镂空处理,兼顾了透气性,也增强了后排空间的穿透感。
这细节,得给个赞。
顾及到长途乘坐,这椅背还能九十度翻折,边缘与座垫严丝合缝,折叠后成了一张小桌板,放茶杯,置物什,实用性即刻提升。
想去第三排?
简单,把二排座椅往前一掀就成。
第三排座椅的舒适度也没缩水,这点要肯定。
后两排全放倒,铺上垫子,直接变身移动卧室。
想象一下,周末带着一家老小,驾着夏朗去郊野,晚上躺在车里,仰望星空,多惬意。
这款车也有缺憾,后排座椅无法像日系MPV那样完全隐藏起来。
想把车厢变成纯粹的载货空间,没门儿,除非你动手拆卸。
总的来说,这一代夏朗后排特点鲜明:一眼可见的舒适,但算不上奢华,兼顾实用性,但又并非极致。
挪到驾驶位,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大众味道。
PQ平台架构,帕萨特B5同款方向盘。
控制面板向上倾斜,卡带机、CD播放器、空调旋钮一字排开,常用按键分列两侧。
手刹安放在凸起的平台上。
这股熟悉感,能跨越二十载光阴。
大众的内饰,向来是小修小补,用起来顺手,瞧着也不落伍。
掀开引擎盖,里面躺着一台大众VR6发动机,二百零一匹马力,匹配五速自动变速箱。
这台机器,既能释放性能,又能兼顾日常,堪称大众的经典之作。
当年,顶配夏朗在欧陆市场售价约四万欧元。
在那个时代,四万欧元的购买力着实不容小觑。
老一代大众,总是散发着一股子工业气息,沉稳,让人安心。
五十万的夏朗,大抵就是这般模样。
那么,问题来了,诸位看官,您觉得,二十多年前,豪掷五十万购入它,究竟值不值当?
这事,得辩证来看。
以今日之眼光审视,五十万完全可以拥有一台配置不俗的合资中型SUV,空间更富裕,配置更丰富,乘坐的舒适性也更上一层楼。
而且,如今的汽车科技,早已超越了千禧年初的水平。
然而,在零二年,五十万不仅仅是一笔巨款,更代表着一种社会地位,一种生活品味,以及对优质生活的不懈追求。
当时能够拿出这笔钱来买车的人,无疑是社会中的佼佼者。
他们所购入的,远不止一辆代步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此外,那时车市远不如现在这般琳琅满目。
想要入手一台高品质的MPV,夏朗或许是屈指可数的选项之一。
因此,值与不值,实难一概而论。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需求也存在差异。
《庄子·逍遥游》有云:“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说的也是各有所好,各取所需。
颇堪玩味的是,当年一咬牙购入夏朗的那些车主,现如今又身在何处?
他们是否曾后悔当初的决定?
还是依旧觉得物有所值?
他们是否早已更换了座驾,将当年的夏朗封存在记忆深处,化作一段美好的回忆?
归根结底,购物理念这东西,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是否适合自身。
当年你认为它值,那便是值得。
现在你觉得它不值,也不必为此耿耿于怀。
人生嘛,本就是一场不断选择,不断体验的旅程。
您说,是也不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