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有个奇怪的现象!我最近在朋友圈刷到一条新闻,说北京现代的EO羿欧纯电SUV,起价竟然只要11.98万元。你知道吗?这个价位在目前的市场上,绝对是良心价。可偏偏,依然有人在犹豫。
我自己也是这样,刚开始以为电车会越来越便宜,续航越搞越长,但实际上,跑个1000公里,油车还得花600到800块油钱。这一年多我跑的试驾车里,大多油车油耗控制在每百公里8升左右。算过了,按现在的,油车跑百公里大概需要50到70块钱,换算下来,跑1000公里,油费就是500到700元。
反观电车,充满电大概100元多点,能跑个300-400公里吧?最好的电池技术也就那样,充电时间、续航都有限制(这点先按下不表),我记得我去年看过一个调研,平均续航在400公里以内的纯电动车占比超过70%。所以,要跑到1000公里,至少要2次充电,过个变数还得考虑快充的实际体验。
(这段先按下不表)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犹豫?我猜,不单是因为续航。最主要的,还是惯和认知。
你看看,油车的事情,起码它的加油站遍布大街小巷。你走到哪都能找到油站,省心、熟悉。而电车呢?除了大城市,乡镇的快充还真不多。去年我跟老邻居聊天,他说:充电那么麻烦,要排队,还不如油车省事。这其实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现实体验。
再说吧,同价位的车比比,油车和电车在配置、空间、驾驶体验上差异明显。比如我试过几款同价位的SUV——奥迪Q3、奔驰GLA和吉普自由侠(样本量少,估算一下),油车的动力表现普遍强些,底盘调校也更稳妥,转弯时的反应更快,更直接。电车呢?续航算得上是硬指标,动力当然也在突飞猛进,但在实际操控感受上,很多人还是觉得少点质感。
比如我朋友开了个特斯拉Model 3,他觉得操控确实不错,车机还挺好玩,但他抱怨,一到长途,充电的不便让人心里发虚。你说,这是因为充电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还是因为用惯油车,惯了那个加油的感觉。
说句实在话,我也曾想过,新能源车发展到后来,会不会真的取代燃油车?这是很大一块市场,但我。没。想。过。细想,油车成熟了几十年,哪个地方都有人维护、配件流通,二手保值率也比较稳定。电车呢?保值率没有那么稳定,二手市场的价格浮动也大。
我刚才翻了下几篇调研报告,估算电车的百公里成本:电费到充电设备,算下来可能在0.3-0.4元/公里,大约120-160元跑100公里。而油车呢?又变了,据估算,油车百公里成本在5元左右,也就是600元跑100公里——这个数字还可能更高。
(又跑题了,先不扯这个)问题是,我观察到一件事,许多年轻家庭还是愿意为了品牌、空间和炫酷买电车。像京东最近推的那款新车,虽然配得上智能二字,但售后网点遍布的实际体验,才是接地气的关键。
直到我发现在朋友圈刷屏的大量评论,点赞多像太帅啦、支持友友,都看得出,纯电SUV的吸引力不只是配置,更是新鲜感和未来感——这个词,平时用得太多了。真要如果让它成为家用第一车,还得看后续基础设施和续航能不能再成熟点。
我记得有个修理工跟我说:他说,新能源车挺好,但最烦的还是充电问题,每次跑长途,得算好时间安排,加油站随便插,就算堵也能快点解决。说得简单,但是真的很现实。
其实我一直在想,充电桩密度都有限,尤其是二线、三线城市。这个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布局问题。政府在积极补充,但进展总不及预期。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发现在短途和市区里,电车用着方便得不要不要的,但要跨城,心里就有点悬了。
我总觉得,新能源车的未来还在迷雾中摸索。我相信它会变得更好,但那种飞快的发展速度,还需要时间。毕竟,大环境变化快、供应链情况复杂,就算一辆车用料多贵,技术再先进,走上市场还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在我心里,决定一个车是否值不值,除了价格、续航、配置,还得考虑实际用车场景。你会在城市里跑,还是长途驾驶?你愿意接受充电难的等待,还是更喜欢快加快走?这是个开放性问题。
就这么看,如果你买车不是冲炫酷或科技感,而是真正考虑用着方便、省心,那还真得考虑一下新能源车,还是要等基础设施再多点完善,续航再硬核点。又或者,还是得抄底油车,开着去远方兜兜风,知道油钱要多花点倒不心疼。
这个问题我也不敢给出标准答案。你怎么看?新能源车,到底还在平衡中还是已经走过中场?或者,将来你会不会常常因为充电难而弃用电车,再回油车的怀抱?感兴趣的你,可以留言聊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