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万买到901公里续航,岚图知音逼得特斯拉Model Y连夜降价3万,电动车价格战进入最后阶段
上周末在京沪高速德州服务区,我亲眼看见一辆岚图知音充电十分钟就走了,旁边那台特斯拉Model Y还在那儿慢慢悠悠地充。车主是个三十来岁的程序员,跟我聊天时随口说了句:“本来都准备订Model Y了,后来算了笔账,发现岚图这车落地价比特斯拉便宜四万多,续航还多出两百公里。”他掏出手机给我看行车记录,满电显示901公里,已经开了四百多公里,表显还剩480公里。我开了二十年车,头一回觉得电动车这玩意儿可能真要颠覆点什么了。
数字背后藏着的那些算盘
109kWh的电池包,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我特意找了几个懂行的朋友请教。他们说,宁德时代最新一代电池能量密度做到200Wh/kg,这在2023年可能还算黑科技,现在已经开始量产装车了。岚图把这么大容量的电池塞进车里,成本压力肯定不小,所以你会发现,这车内饰用料没那么考究,隔音也谈不上豪华。
但话说回来,谁买电动车是冲着真皮座椅去的?我那个开比亚迪汉的朋友,前两天专门跑去试驾了岚图知音,回来跟我抱怨:“早知道有这车,我就不买汉了。虽然汉开着也没毛病,但701公里续航跟901公里,心理感受完全不是一回事。”
城市道路95%的续航达成率,高速能跑出85%,这数据要是真的,基本上就告别焦虑了。我认识个跑滴滴的师傅,一天能跑三百公里,他现在开的那台车标称550公里续航,冬天实际只能跑400出头,每天得充两次电。要是换成900公里续航,理论上三天充一次就够了。
充电速度这事儿,水比想象中深
800V平台这个概念,最近两年被各家车企炒得挺热。我专门研究过,发现有些车只是电池包用了800V,电机和充电系统还是传统的400V架构,充电时还得通过DC-DC转换器降压,速度提不上去。岚图这套据说是全链路高压,从电池到电机到充电口全是800V,理论上支持500A大电流输入。
去年十一假期,我在山东某个服务区见过一次“充电盛况”——十几个充电桩全满,后面还排着七八台车。那会儿我就在想,要是充电速度能做到十分钟补能五百公里,排队这事儿可能就不是大问题了。当然,前提是得有足够多的超充桩,而且功率得跟得上。
现在国家电网那边动作挺快,主要高速服务区基本都在升级充电设备。我上个月跑了趟济南,发现德州、泰安这些服务区都有400kW以上的超充桩。只不过配套的车型还不多,岚图、小鹏这些新出的车能用上,老款车型就只能干瞪眼。
这个价位的竞争,已经到了肉搏阶段
我仔细比对过几款车的实际成交价。极狐阿尔法S5现在落地16.68万,708公里续航;小鹏P7+要18.88万,725公里;比亚迪汉EV大概16.98万,701公里;埃安那边最激进,霸王龙750只要15.48万。表面上看,岚图知音的19.69万似乎不占优势,但你得算上配置差异。
别的车型要想配齐L2++智驾、高通8295芯片座舱、CDC悬挂这些,基本都得往高配走,实际花费可能跟岚图顶配差不多。而且岚图这车标配800V平台和5C快充,这在同价位里几乎找不到第二家。当然了,你要说性价比,埃安那个15.48万的价格确实诱人,就是品牌力和产品调性差了点意思。
我有个朋友去年买了台小鹏P7,当时也是冲着配置去的。前两天聊天,他说小鹏的智驾确实好用,但续航在冬天缩水有点厉害。标称670公里,实际冬天只能跑450左右。他现在就盼着换车,目标就锁定在这几台900公里续航的新车上。
技术下放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预期
五年前,碳化硅电机、CDC悬挂、800V平台,这些东西基本都是保时捷Taycan、奥迪e-tron GT那种级别才有的配置。现在居然能出现在二十万不到的车上,供应链的进步确实挺快。
不过我始终觉得,技术是一回事,调校又是另一回事。去年试驾过一台号称有CDC悬挂的国产车,舒适和运动模式切换时,除了仪表盘显示不一样,屁股底下基本感觉不出区别。岚图这套底盘据说找了保时捷工程团队调校,实际开起来怎么样,还得亲自试过才知道。
我那个在4S店当销售的朋友透露,现在来看岚图知音的客户,有不少是从Model Y那边转过来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续航有明确需求,对智驾配置比较在意,预算又不想超过25万。这部分人以前可能会选Model Y的长续航版,现在多了岚图这个选项,决策就变复杂了。
几个可能被忽略的问题
电池容量大是好事,但也意味着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例更高。我粗略算了下,109kWh的电池包,按现在每kWh 800元的成本,光电池就要将近9万。岚图能把整车价格压到15.69万起,其他地方势必得省着点花。
所以你会发现,这车的内饰虽然看着还行,但摸起来塑料感比较明显。隔音水平也就是这个价位的正常表现,谈不上豪华。后排空间倒是够用,但座椅填充物偏硬,长途乘坐舒适性可能会打折扣。
还有个问题是保值率。电动车本来保值率就不高,续航特别长的车型,电池衰减后的贬值可能更厉害。我一个朋友2021年买的特斯拉Model 3,标称续航600多公里,现在实际只能跑500出头。他前阵子去二手车市场问了问,三年车龄贬值接近40%。岚图这车刚上市不久,二手车市场还没形成参考价,三年后能剩多少钱,谁也说不准。
用车场景决定了这车适不适合你
说到底,买车这事儿得看自己的实际需求。我认识个在CBD上班的白领,一年可能就跑两三次长途,平时上下班单程不到二十公里。对他来说,500公里续航就够了,多出来的400公里纯粹是心理安慰。但要是换成经常京津冀三地跑的销售,900公里续航就是刚需,冬天也能保证一次往返不充电。
充电条件也很关键。我小区地下车库去年才装上充电桩,之前只能去公共充电站。那时候每次充电都得提前看APP,找人少的桩,还得计算好时间。现在有了家充桩,方便多了,基本上就是晚上插上,早上拔掉,跟用油车没啥区别。要是家里没充电条件,还得依赖公共桩,那体验可能就差点意思。
电动车市场的拐点或许真的到了
去年这个时候,我身边换车的朋友十个里面可能有三四个考虑电动车。今年这个比例明显上升了,基本上有七八个会把电动车列为首选。变化的原因大概有几点:续航焦虑缓解了,充电速度上来了,价格也降到了可接受范围。
900公里续航这个数字,某种程度上可能就是个分水岭。跨过这道坎之后,电动车在使用便利性上跟油车的差距,可能就只剩充电时间了。而随着800V超充网络的铺开,这个差距也在快速缩小。
当然,我不是说电动车已经完美了。电池衰减、冬季续航打折、充电桩分布不均,这些问题短期内还解决不了。但方向是对的,剩下的就看各家车企怎么把成本降下来,把体验做上去。
前两天看到个数据,今年8月岚图知音单月销量突破1.2万台,在20-25万纯电SUV里排第一。这个成绩放在两年前,可能没什么概念。但你要知道,Model Y刚进中国那会儿,单月销量也就这个水平。现在岚图一个新品牌,一款新车型,能做到这个成绩,说明市场认可度确实起来了。
最后说句实在话,买不买这车,还得自己去试。看参数是一回事,实际开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有些东西数据体现不出来,比如方向盘的手感,刹车的脚感,座椅的包裹性。这些细节,可能比续航数字更影响日常用车体验。毕竟车是要开好几年的,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