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噱头只堆配置!零跑被称“小理想”,老板:我们只想对标丰田

如果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作一场马拉松,跑到2024年的时候,观众席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那个曾经被戏称为“小理想”的零跑汽车,居然悄悄冲到了第二梯队,不仅销量翻倍,还成了继理想之后第二个宣布盈利的造车新势力。更让人意外的是,当别人都在忙着给自己贴“高端”“豪华”标签时,零跑的创始人朱江明却放话:“我们不想当什么‘小理想’,我们的目标是对标丰田!

不搞噱头只堆配置!零跑被称“小理想”,老板:我们只想对标丰田-有驾

这话乍一听有点凡尔赛,毕竟丰田可是全球汽车界的“成本杀手”。但仔细看看零跑这两年的操作,还真有几分丰田当年的影子——不玩虚的,不搞花里胡哨的营销噱头,就靠“堆配置、压成本、铺规模”这三板斧,硬生生在10-20万元这个最卷的价格带里杀出一条血路。

不搞噱头只堆配置!零跑被称“小理想”,老板:我们只想对标丰田-有驾

“半价理想”的背后,藏着一本“抠门账”

不搞噱头只堆配置!零跑被称“小理想”,老板:我们只想对标丰田-有驾

零跑被叫“小理想”不是没理由的。2023年广州车展上,零跑展台和理想展台就隔着一个过道,观众刚看完理想L7的六座大沙发,转头就能在零跑C10里找到同款“家庭感”——空间够大,配置够全,价格却直接腰斩。理想L6卖30万,零跑C10只要15万;理想L8主打“奶爸车”,零跑C16用18万的价格塞进去六个座位,还标配激光雷达。就连网友都调侃:“这不就是半价理想吗?

不搞噱头只堆配置!零跑被称“小理想”,老板:我们只想对标丰田-有驾

但零跑的高管们对这个标签有点纠结。一方面,贴着“小理想”确实省了不少广告费,毕竟理想已经帮用户教育了市场;另一方面,创始人朱江明心里门儿清:零跑真正的野心,是成为新能源界的丰田。

不搞噱头只堆配置!零跑被称“小理想”,老板:我们只想对标丰田-有驾

丰田的精髓是什么?不是高端,而是“用最低的成本造最实用的车”。零跑把这套哲学玩得明明白白。举个例子,零跑自研的CTC 2.0电池技术,直接把电池和底盘焊在一起,省掉了传统电池包的壳体,光这一项就砍掉15%的制造成本。再比如,他们家的车机芯片用的是高通8295,这玩意儿在别家都是30万以上车型的标配,但零跑愣是把它塞进了13万的C01里。

不搞噱头只堆配置!零跑被称“小理想”,老板:我们只想对标丰田-有驾

朱江明甚至把“抠门”刻进了公司DNA。据说这位老板一双皮鞋能穿8年,开发布会只用200万预算做出千万级效果,但转头就把省下来的钱砸进技术研发。2023年,零跑毛利率还是负的,到了2024年第三季度直接飙到8.1%,经营现金流突破10亿——省出来的真金白银,全变成了用户手里的“加量不加价”。

不搞噱头只堆配置!零跑被称“小理想”,老板:我们只想对标丰田-有驾

“车圈优衣库”的生存法则:把激光雷达卖成白菜价

不搞噱头只堆配置!零跑被称“小理想”,老板:我们只想对标丰田-有驾

如果说丰田是“成本杀手”,那零跑更像是“车圈优衣库”。优衣库靠基本款打天下,零跑则把“高配低价”玩出了新高度。

2024年上市的零跑C10就是个典型。这款车瞄准家庭用户,轴距2米8,二排能放下婴儿餐桌,还标配了30万级别才有的激光雷达和8295芯片。最绝的是价格——增程版15.58万起,纯电版13.68万起,比同级别的比亚迪宋PLUS便宜了近3万。有车主开玩笑:“以前觉得激光雷达是土豪玩具,现在零跑让我觉得这玩意儿应该论斤卖。”

这种“堆配置”策略背后,是零跑对供应链的极致把控。他们自研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甚至连车灯都自己造,整车自制率超过60%。零部件通用率更是夸张,C10和C16共用80%的零件,研发成本直接摊薄。朱江明算过一笔账:卖够30万辆,固定成本能降40%。所以零跑敢把价格压到贴着成本线,靠规模效应赚钱。

效果立竿见影。2024年零跑销量冲到29.4万辆,T03微型车卖成“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车”,C系列SUV在15-20万市场杀疯,甚至把丰田RAV4和大众ID.4都逼得降价。有经销商透露:“零跑的车,用户进店不用多介绍,一看配置单就心动,因为同价位实在找不到对手。”

全球化“偷师”丰田:借别人的渠道,赚全世界的钱

丰田能成为全球销冠,靠的是“哪里有路,哪里就有丰田”。零跑虽然还没这个实力,但“借船出海”的套路学得很到位。

2024年,零跑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和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合资,二是把T03和C10卖到欧洲。Stellantis负责提供渠道和工厂,零跑只管造车,波兰工厂下线一台T03的成本比国内还低。这种“轻资产出海”模式,让零跑躲过了海外建厂的天价投入,一年就在欧洲卖了6000多台车。

更狠的是产品策略。在欧洲,零跑T03对标菲亚特500e,价格却便宜1/3;C10直接叫板大众ID.4,配置高一截,售价反而低15%。这种“田忌赛马”的打法,让老外直呼“中国车不讲武德”。朱江明还留了后手:“明年我们要把B系列卖到东南亚,10万出头的SUV配上激光雷达,看丰田CH-R怎么接招。”

“务实派”的终极目标:让电动车像家电一样普及

零跑的故事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技术多牛,而是创始人那股“理工男”的务实劲儿。朱江明常说:“汽车应该是耐用消费品,不是奢侈品。”这话听着朴素,却是零跑所有战略的起点。

别人卷高端,零跑卷性价比;别人吹自动驾驶,零跑默默把智驾功能下放到16万车型;甚至当同行都在all in纯电时,零跑还留着增程这条后路——不是因为他们保守,而是算准了家庭用户的需求:“续航焦虑没解决之前,多条腿走路更稳当。

这种务实精神甚至体现在员工食堂。零跑杭州总部楼下原来没有餐厅,员工得穿过马路吃饭,朱江明干脆自己开了一家食堂,美其名曰“省时间又省钱”。连吃饭都要算计成本的公司,难怪能把车价压到极致。

2025年,零跑的目标是卖50万辆车,毛利率冲到10%,还要推出不到30万的MPV。朱江明说:“别人觉得我们像理想,其实我们更想学丰田——不追求单台暴利,而是让更多人开上实惠的好车。”

或许,这才是中国新能源市场最需要的角色:不做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而是当个接地气的“普及者”。毕竟,当电动车像家电一样走进普通家庭时,真正的行业革命才算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