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车市价格战暂停后,新能源销量首破50%大关
七月的天气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楼下小区那棵老槐树底下,三五个退休师傅又在聊起最近车市,说是“这回真不打价格仗了”,我心里还嘀咕:真能停住?可比亚迪前脚刚宣布取消一口价限时优惠,奇瑞那边董事长尹同跃也在论坛上挥手作别“卷价格”。好像,这场持续多年的拉锯终于要歇歇脚。
朋友圈里做销售的小张说,现在买车的人问得最多的不是降多少,而是保值率、用起来费不费油、后期养护贵不贵。听着有点意思。7月份乘用车零售据说差不多185万辆,比去年涨了快8%,但和6月比还是掉了一成出头。这淡季没促销,有些店铺门口冷清不少。
其实身边几个同事都琢磨换电动车,但没人再死盯着谁家便宜一万两万。群友老王开BYD宋Pro一年,说纯电续航虽然标着500公里,但实际跑高速掉得厉害,“吹空调再来点堵,就剩300多。”不过他最满意的,是王朝系列那个智能语音系统——开窗、调温不用动手,“家里老人也会玩”。
说到比亚迪,今年7月总共卖出去34.4万辆左右,基本跟去年持平吧,也算稳当。他们家出口特猛,一个月就出了八万台去国外,比去年翻了一倍半还多。有意思的是,那款高端仰望车型,只卖了三百来辆,据销售顺嘴一提,这级别买主更挑剔,对什么空气悬挂和全景天幕特别敏感。“有钱人现在都等新配置,不急。”
上汽集团今年可算扬眉吐气,自主品牌一下占到六成销量,还带动合资板块走高。邻居阿姨女儿在上汽通用工作,她说厂里今年推新混动车型,下班路上经常能碰见车辆穿梭。有一次她顺便科普:“你们以为自适应巡航都是标配,其实低配很多连倒车影像都阉割了。”怪不得群友吐槽花十几万还要自己装行车记录仪。
吉利这波冲劲挺猛,七月份卖23.8万辆,新能源比例第一次过半。我表弟刚订银河系列,说试驾时感觉悬架偏硬,高速变道信心足,就是内饰塑料感重点儿。他看中领克那套四驱系统,可惜预算卡死只能等等二手市场消息。
重庆那边传来长安挂牌央企的大新闻,小区物业刘师傅讲:“以后飞行汽车是不是也归他们管?”大家哈哈笑。但长安新能源涨幅确实大,一些修理厂开始接触深蓝阿维塔这种新车型,有技师抱怨零部件难找——尤其后排座椅加热坏了,好几天才发货过来。据懂行朋友分析,他们搞高端路线想学特斯拉,可售后体系短时间补不上,全靠总部远程指导。
奇瑞今年风头正劲,我妈单位团购艾瑞泽8,她喜欢那个全景天窗,“晒太阳不用出门”。iCAR复古版据微信群讨论,很受年轻人追捧,不过有人反映胎噪控制一般,高速听歌杂音明显。一位外贸公司老板透露,他们正在往中东出口V27硬派SUV,本地客户喜欢带差速锁和涉水喉版本,不太看重国内流行的L2辅助驾驶功能——环境不同嘛。
至于造车新势力,每次群聊必然少不了零跑的话题。这牌子原本没啥存在感,今年却突然冒尖。B01上市定价直接对标Model 3“腰斩”,隔壁工地小李抢先入手,据他说顶配座椅通风效果一般,而且冬天热泵空调启动慢。不过C16增程版火爆得很,他亲戚订完等俩礼拜才提到现车。“20万能买6座SUV,还能插电充电,两年油钱省出来。”
鸿蒙智行则凭问界M8撑起大局,新出的尊界S800定位百万级豪华市场,在我们这种普通家庭只能远观。据熟悉华为生态圈的IT男同事讲,这批车型搭载的新辅助驾驶系统有个冷知识:只要手机升级HarmonyOS,同步地图数据更快,就是偶尔导航失灵,需要重启一下车辆娱乐屏才能恢复。不知真假,但身边已有两个朋友遇到类似情况,都觉得“小毛病无伤大雅”。
小米汽车自从SU7交付以来一直很火爆。我舅舅抢首批订单,如今已排队9个月,他最大困扰不是续航,而是售后维修周期太久,上次左前灯进水报修,用了一周才给换好。而YU7 SUV上市18小时就收获24万个订单,让不少同行目瞪口呆。有趣的是,小米服务网点扩张速度惊人,全国好多三线城市已经设立体验中心,我去参观发现部分展厅还有专属儿童游乐区,看起来蛮贴心,不过维修工位紧张依旧存在问题,经常需要预约等待。
再看看小鹏汽车,新出的MONA M03连续11个月单月交付破万,我妹夫试驾回来唯一抱怨就是刹停初段偏软,要适应两天才能习惯。他倒挺欣赏P7+的大空间和语音助手识别能力强,还夸G7 L3级自动驾驶模式堵城早晚高峰非常省力。但他私下透露,有时候自动泊车识别白线失败,要人工干预,否则容易溜号撞马路牙子。这种细节网上查不到,只能靠老司机经验分享出来——毕竟安全第一嘛!
理想汽车最近日子不好过,公司内部甚至调整全年目标。本地4S店销售悄悄告诉我,现在L系列被C16增程抢走不少客户,还有用户嫌i8定价虚高、配置分化严重。“冰箱到底是不是刚需?谁知道呢!”他说顾客越来越务实,再炫酷宣传片也留不住那些精打细算的人。今年年初某事故视频引发争议,好多人误以为纯电SUV安全性堪忧,其实后来官方澄清只是演示碰撞,并非真实事故现场,却还是影响到了品牌形象。不怕谣言,就怕解释麻烦啊!
话扯远一点,我们这些普通家庭选新能源,更关注保养成本与二手残值。同事老婆开GLB半年,因为频繁短途出勤导致12V蓄电池亏损报警,请修理厂检查发现并非质量问题,而是长期不开高速导致动力回收效率下降。这种细节只有老司机或维修师傅才会提醒你,不然白挨冤枉钱。另外近两年国产EV流行隐藏式门把手,可东北冬天下雪结冰后一拉就断,好几个微信群都有吐槽照片传出来,各厂家解决办法各异,目前最靠谱还是物理加热方案,不过成本提升明显,大多数品牌舍不得全系普及罢了……
最后附上一句老话:“行情天天变,该买就买,该等继续等。”信源来自邻居闲谈、小区业主群以及各类公开渠道整理,仅供茶余饭后消遣参考罢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